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苦豆碱及顺式氯氰菊酯对莱田蚜虫群落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植物源杀虫剂苦豆碱及顺式氯氰菊酯对菜田蚜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并测定了其对第一优势种菜缢管蚜的杀伤毒力。苦豆碱在 1 %浓度下 ,以药膜法和喷雾法 ,测定其击倒作用 ,KT50 分别为2 9 74和 2 5 38min ;顺式氯氰菊酯在 0 1 %浓度下 ,KT50 分别为 1 73和 0 78min。以点滴法测定此两种杀虫剂对菜缢管蚜的触杀作用 ,LD50 分别为 7 7× 1 0 -4 及 9 2 0 1 μg 头 ,田间以 0 1 %喷雾 ,苦豆碱 1 0d校正防效均可达到 80 % ,而顺式氯氰菊酯仅能达到 30 %。结果显示 ,苦豆碱对菜缢管蚜有极强的毒杀作用 ,同时喷药前后菜田蚜虫群落结构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农田-荒地边缘地带中蝗虫边缘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廉振民  于广志 《生态学报》2001,21(8):1269-1275
探讨了中华蚱蜢等10种蝗总科昆虫对农田-荒地的边缘反应。研究发现,就同一边缘而言,有些物种的多度在靠近边缘时上升,而有些物种则下降。从科的水平上分析的结果与物种水平上的分析有差异。为了更精确地了解边缘对蝗虫的分布格局的影响,从物种水平上对其进行分析是 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赤拟谷盗全基因组和EST中微卫星的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是近年大力开发的一种分子标记,为了推进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遗传学相关研究,对赤拟谷盗全基因组和EST中由1~6个碱基重复单元组成的简单序列重复进行分析,进而对其微卫星的丰度和分布进行比较分析。微卫星在赤拟谷盗EST中的分布频率为1/0.87kb,其中单碱基重复序列占71.25%,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而六、三、四、二,五碱基重复单元序列分别占23.93%,2.94%,1.56%,0.17%,0.15%。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频率为1/3.65kb,其中六碱基重复序列占61.96%,是最丰富的重复单元,而三,四,一,五,二碱基重复单元序列分别占14.35%,13.75%,4.68%,3.60%,1.69%。同时发现富含A和T碱基的微卫星占主导地位,富含G和C碱基的微卫星数量较少。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微卫星在每条染色体上的丰度存在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陕西吴起县生态恢复区直翅目昆虫的群落结构,植被因素与直翅目昆虫群落特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共获得标本1 155号,隶属于10科17属,共计20种。黄胫小车蝗Oedaleus infernalis Saussure,宽翅曲背蝗Pararcyptera microptera meridionalis,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Ikonn分别占总数量的17.58%,15.15%和14.89%,共同构成该地区直翅目昆虫的优势类群。多样性的变化趋势是县城>白豹>周湾>王洼。对各生境植被因素和直翅目昆虫群落所进行的主成分分析,两维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5.299%和86.304%。影响直翅目昆虫种类和数量变化的植被因素有草本植物高度多样性、草本植物种数、菊科优势度、禾本科优势度、其他科优势度。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Ecology)是一门以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为中心的宏观生物学学科,从宏观角度来研究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研究对象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始向生态学领域渗透和发展。1992年,《Molecular Ecology》杂志在英国正式创刊,标志着分子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洛河流域蝗虫群落排序及环境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相似性分析、主成分(PCA)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比较了洛河流域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蝗虫的群落结构。结果显示:吴旗和志丹、富县和黄陵的相似性均很高,甘泉则更加靠近富县和黄陵,相似性分析的结果反映了该地区蝗虫群落在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对各地点气候因素和蝗虫群落所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非常理想,三维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了96.22%和92.06%。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发现,促进蝗虫发生的气候因子有5~9月平均气温、5~9月平均总降水、年平均总降水和年平均日照时数,抑止因子有5~9月最低降水等;促进蝗虫发生的植被因素有草本植物高度多样性、树木盖度、豆科优势度和其他科优势度等几个因素,抑止因素有禾本科优势度、莎草科优势度等。  相似文献   
7.
陕西黄龙山林区褐马鸡繁殖季节中午卧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6月,在陕西黄龙山腹地北寺山林区采取样线法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中午卧息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观察到28个褐马鸡的卧息地。褐马鸡对林型、坡向和地理特征有明显的选择性,多偏向针叶林、山脊和半阴半阳坡,回避阔叶林、山坡、阴坡和阳坡。对中午卧息地坡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褐马鸡中午卧息地具有坡度小、与林间道路与居民点的距离远、灌丛平均高度较低、灌木密度较小、草本均高较小、乔木层植物盖度以及草本层植物盖度较大等特征。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4.05%,可较好地反映褐马鸡中午卧息地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褐马鸡中午休息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地理因子、隐蔽度因子、人类活动干扰因子和灌丛密度因子。  相似文献   
8.
陕西黄龙山林区褐马鸡春季夜栖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4~6月,在陕西黄龙山林区,对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春季夜栖地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到22个夜栖地,以夜栖树为中心做一个10 m×10 m样方,测定夜栖地海拔、坡向、坡度、坡位、地貌特征、夜栖树高度和胸径、乔木层盖度、乔木的数量、灌木层盖度、草本盖度、水源距离、人为干扰距离、林缘距离、栖枝高度和栖位上盖度等参数;通过9条样带测定54个随机样方,除栖枝高度和栖位上盖度外,指标相同.结果表明,褐马鸡春季夜栖地多偏向以坡度较大、山坡和山脊、接近水源、远离林边、人为干扰距离较远、乔木盖度和密度较大、栖树胸径较大、灌木层盖度和草本层盖度较小为主要特征的地方.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2.746%,可以较好地反映褐马鸡春季夜栖地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褐马鸡春季夜栖地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地形和林下植被因子、气象因子、稳定性因子和水因子.影响褐马鸡夜栖地选择的关键因素是安全、舒适和栖息地转换的方便程度.  相似文献   
9.
边缘效应与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自从边缘效应提出以来,许多生态学家对它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的事实显示出边缘效应会表现出正效应或负效应,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边缘效应的利用、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有意义而紧迫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秦巴山区蝗虫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廉振民  梁沛 《生物多样性》1999,7(2):119-122
作者于1995~1997年对秦巴山区蝗虫资源进行了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提出的多样性指数(H')公式、Pielou提出的均匀度(E)公式及Simpson提出的优势度(C)公式,计算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生境、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月份,秦巴山区蝗虫群落的物种数目、多样性指数值、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值均有明显差异。这主要与蝗虫的生物学特性直接有关,另外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