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尖波间期和无尖波恢复期颞叶癫痫大鼠模型的海马CA1网络theta节律随癫痫发展进程的变化规律。方法: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00~250 g)麻醉后开颅,在海马的背侧埋入一个双极性钢电极(直径小于1 mm),在颅骨上埋入三个不锈钢皮质电极,在左和右额皮质内分别植入两个电极,在小脑埋入参考电极,粘合颅骨,检测、记录大鼠脑电图;之后腹腔注射癫痫诱发药物,匹罗卡品氢氯化物(pilocarpine hydrochloride,310 mg/kg),30 min后给予大鼠莨菪碱 (scopolamine, 1 mg/kg);借助14只大鼠在嗅行(exploration)时脑深部记录(SEEG),应用Gabor小波时频能量分析估算断裂段数(以350 ms为1段),与总段数的比值定义为断裂比,用来衡量theta节律断裂程度,分别计算了癫痫发展进程的早期(D7)和晚期(D25)中两个邻近尖波之间时间段(定义为尖波间期)和随后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注射前脑电图比较。结果:① 与对照脑电图比较,癫痫诱发大鼠的D7和D25的theta节律断裂比显著升高(P<0.05),并且D7远高于晚期D25;② 在无尖波恢复期,theta节律断裂比与尖波间期相当 (P<0.05)。结论:癫痫尖波直接导致了theta节律断裂,断裂程度将随癫痫发展进程而动态变化,早期伤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2.
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Sirt1)是哺乳动物中与酵母沉默信息调节蛋白2(silencing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2)高度同源的蛋白质,它是一种依赖NAD+的III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 III),在细胞分化、衰老、凋亡、DNA损伤修复、能量及内分泌代谢调节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在基因沉默、表观遗传学修饰、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调节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对其近年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马陆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转化中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在帽儿山林区,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据初步估算,马陆地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该地区年平均凋落物量的0.21%。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不同,对妆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生态效率不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粪便率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通常、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范围内流行性疾病以及我国空气雾霾事件的不断发生,空气生物性污染的研究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其研究方法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更新,由早期以生化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转变为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综述了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解析方法从培养到非培养的发展过程,包括培养技术法、BIOLOG技术、生物标记法、基因指纹图谱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空气微生物宏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重点介绍了它们在空气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概况,最后展望了空气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酢浆草科(Oxalidaceae)感应草属(Biophytum DC.)的1个中国新记录种——长梗感应草[Biophytum reinwardtii(Zucc.)Klotzsch],提供了其形态描述和标本照片,并对其后选模式作了选定。该种新发现于中国西南部中缅边境的盈江县。长梗感应草与感应草[B.sensitivum(Linn.)Candolle]最为近似,但前者的花梗在花期长5~7mm,而后者的花梗长约1mm,两者容易区别。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有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进化论和能量转换定律。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在生命科学领域内,这三大发现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入了分子进化的研究阶段,生物能力学方面出现了Mitchell学说,虽然这个学说仍待修正完善。相比之下,细胞生物学的进展却是缓慢的。然而,最近十年内,由于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的发展,细胞周期的研究已经在国际上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7.
梭曼(soman,特己基甲基氟膦酸酯)、沙林(sarin,异丙基甲基氟膦酸酯)、维埃克斯[VX,O-乙基-S-(2-二异丙胺乙基)甲基膦酸酯]等是一类重要的神经性化学战剂,其中以梭曼中毒最难防治。它们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产生极强的抑制作用,使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大量集聚,引起抽筋、惊厥,最后死亡。氯磷啶、双磷啶等重活化剂是神经性毒剂中毒急救中的重要药物,它们可以使沙林和VX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但对梭曼抑制的AChE很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活力的发光固相测定方法。用氨基乙基丁基异鲁米诺(ABEI)标记纤维蛋白原(Fg),在一定条件下,t-PA作用于固相(包被ABEI-Fg),产生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测定可溶性降解产物的发光强度,即能计算t-PA活性。该方法的标准曲线范围对t-PA为0.156IU/mL~40IU/mL。灵敏度可达0.156IU/mL。回收率为98.6%(n=27)。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6%及10.3%。该方法曾用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提取t-PA样品及t-PA基因表达时培养液中t-PA的活性。也曾用于检测从组织中纯化t-PA样品及血浆中t-PA活性的测定。文中讨论了该方法与其它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林线是气候变化敏感指示区,林窗和林缘是草本植物进入的重要窗口。研究林线过渡带林窗和林缘生境内草本物种的格局有利于揭示这两种生境内重要的生态过程。本文选取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林线过渡带内的林窗(海拔2350 m)和林缘(海拔2300 m)为样地(5 m×5 m),每个样地设置25个1 m×1 m样方,分别记录样方内6个优势物种(光稃茅香(Hierochloe glabra)、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平车前(Plantago depressa)、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三叶委陵菜(Potentilla freyniana)、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位置信息。运用完全空间随机过程(CSR)、异质性泊松过程(HP)、泊松聚块过程(PC)零模型在不同尺度下进行格局模拟分析。结果如下:(1)林窗内6个物种的聚集分布的尺度范围都分别大于林缘,在两个生境内珠芽蓼和小花草玉梅聚集尺度较宽,蒲公英和平车前聚集尺度较窄,最常见的聚集尺度在0~40、100~140和200~230 cm。(2)异质性泊松过程模拟及检验结果表明:在林窗和林缘,微生境异质性对具有广适性的5个物种的格局影响不显著,而无性繁殖较发达的光稃茅香的格局在林窗和林缘生境内受微生境影响显著。(3)泊松聚块过程模拟及检验结果表明:林缘的物种格局显著受到种子扩散过程的影响。在0~50 cm的尺度范围内种子扩散过程受重力影响分布在母体周围。在大于100 cm尺度上,种子特殊的传播方式或特殊种子附属结构影响种子扩散的距离。此外,在风力帮助下,特殊结构的物种分布有可能达到250 cm。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 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 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