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记述了中国产厕蝇属Fannia R.-D.1新种:暗棒厕蝇Fannia kelaenohaltera sp. nov,并与近缘种明厕蝇Fannia serena(Fann,1825)进行了比较鉴别其主要区别在于新种腋瓣淡黄色,平衡棒暗褐色,后足腹节前腹鬃列完整,均长大,触角第3节长为宽的1.5倍,腹部具灰黄色粉被,雄第5腹板宽大于长,在其基部较狭等。同时对川西厕蝇Fannia grahahi Chillcott,1961进行了雌性补充描述。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正模♂,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副模2♂♂,新疆托木尔峰海拔2 600m,1977-06-22,韩寅恒采。词源:暗棒厕蝇的名称来源于雄性平衡棒的颜色呈暗褐色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山东省是昆虫南北迁飞的关键路径,了解山东省的迁飞性昆虫群落结构,对明确迁飞性昆虫种类,并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山东省14个地区建立监测点,每个监测点于2018年9月-10月利用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灯诱虫器诱集昆虫.[结果]14个监测点共诱捕到昆虫有12目54科408种,其中探照灯诱虫器诱集到11目45科388种,地面灯诱虫器诱集到12目46科365种,探照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79.12%)、鞘翅目(9.42%)、直翅目(8.14%)和脉翅目(2.26%).地面灯诱虫器诱集的主要昆虫类群为鳞翅目(68.84%)、鞘翅目(23.46%)、膜翅目(3.69%)、直翅目(1.50%)、半翅目(1.14%).探照灯诱虫器诱集昆虫数量显著多于地面灯诱虫器.[结论]阐明了山东省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证实了许多重大昆虫在山东省存在迁飞性.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对斑马鱼肾损伤因子(KI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子定量方法检测斑马鱼(Danio rerio)幼鱼组织中KIM-1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水平,了解马兜铃酸处理后斑马鱼体内肾损伤因子的表达变化情况,并与幼鱼表型变化相比较,探讨KIM-1作为肾功能特异标志物在斑马鱼肾功能损伤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显示,马兜铃酸处理30 h后,幼鱼出现水肿,水肿发生率呈剂量依赖性特点。0.5~5.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组幼鱼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但幼鱼KIM-1因子的蛋白含量及Kim-1基因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在马兜铃酸浓度为2μmol/L时达到最高。表明在肾功能损伤检测中,KIM-1是一种比表型更早发生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用肾发育完成(受精后3天)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用马兜铃酸进行染毒处理,观察胚胎的表型变化及死亡情况,分析马兜铃酸对胚胎的毒性作用及规律;利用肾荧光观察及肾组织切片,观察马兜铃酸处理后胚胎肾形态和肾组织结构的改变情况;利用qPCR检测马兜铃酸处理前后nephrin的表达变化,初步探讨足细胞在马兜铃酸毒性作用中的功能状态。20μmol/L马兜铃酸处理24 h后,胚胎出现明显眼周水肿表现;在马兜铃酸高浓度组(40~80μmol/L),除眼周水肿外,胚胎血循环系统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心率降低、血流缓慢甚至停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出现肾小球囊性膨胀、前肾管囊性扩张和形态异常;切片显示马兜铃酸处理组胚胎肾组织结构受到损害,表现为肾小球结构疏松、囊性扩张,前肾管上皮细胞细胞排列松散、紊乱及管腔扩张样改变;qPCR结果,马兜铃酸处理组斑马鱼胚胎nephrin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研究表明,马兜铃酸能损害斑马鱼胚胎肾结构和功能,其毒性作用与肾小球足细胞的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易错PCR技术对来源于红酵母Rhodotorula gracilis的D-氨基酸氧化酶基因(RgDAAO)进行突变,构建并优化了突变株文库;结合48深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方法,获得突变株M3217,其V_(max)相对于野生型提高了16.8%。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突变酶基因序列中有5处点突变,其中3处发生了氨基酸置换,分别为:D242V/Q253R/D304V。利用Swiss-Model对突变株M3217进行三维结构模拟,结果显示所有突变位点都不在催化活性中心的附近,特别是V304的位置在连接F5和F6两个β折叠股的长loop环上。推测D304V这一突变位点很可能增强了RgDAAO二聚体形态的稳定性,或是增强了与辅酶FAD的结合能力,从而间接提高了全酶的催化活力。  相似文献   
6.
孙豪  孙晨 《生命的化学》2023,(10):1569-1578
过氧化物还原酶(peroxiredoxin,Prx/Prdx)是近年来发现的一个高度保守的抗氧化酶家族,参与维持细胞内活性氧平衡。Prx在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甚至古菌等所有生物体内都有分布。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它们在抗氧化、信号传导、癌症发生、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Prx家族的分类、催化机制及发挥的主要功能作一简要概述,并指出其相关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以期为Prx家族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