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6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化旱田土壤表观电导率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西部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于2013年4月20日选择盐碱程度不均一的典型盐渍化旱田地块,面积为4.8 hm~2作为研究样地。利用EM38大地电导率仪测定结合田间定点采样,并通过经典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盐渍化旱田土壤表观电导率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了土壤表观电导率与土壤盐碱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化旱田土壤水平方向表观电导率(EC_h)经对数转换后具有强空间自相关,其变异特征主要是与地形地貌和水文状况等结构性因素有关。垂直方向表观电导率(EC_v)经对数转换后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其变异特征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因素共同作用。EC_h和EC_v半方差模拟的最优模型分别为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Pearson分析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EC_h和EC_v)与土壤盐碱指标EC_(1∶5)、pH_(1∶5)、SAR、SC、Na~+、CO_3~(2-)、HCO_3~-呈正相关关系(P0.05),EC_h与土壤盐碱指标相关系数均大于EC_v。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EC_h来指示土壤的盐碱程度。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表观电导率(EC_h和EC_v)与土壤盐碱指标呈线性相关,且EC_h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均大于EC_v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可用水平方向土壤表观电导率(EC_h)来计算土壤盐碱指标,进行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苦苣菜水提液对亚硝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以及影响清除亚硝基的因素。结果表明:浸提液对NO2-和由Fenton反应产生的·OH均有很强的清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在一定条件下,提取液对亚硝基和·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可达75.68%和100%。  相似文献   
3.
银沙槐内生放线菌抗菌活性及其与内生细菌的拮抗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荒漠濒危植物银沙槐根部分离到内生放线菌12株和内生细菌31株.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对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株放线菌对3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2株完全无抑菌作用.采用菌块抑制法分析内生放线菌对来自同一植物内生细菌的抑制效果,44.9%的组合出现抑制现象,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8.5mm,最小者仅8.25mm,主要抑制对象是革兰氏阴性菌和芽孢菌;55.1%的组合无抑制现象.说明内生菌的相互作用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选择黄土高原7种典型植物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基础呼吸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7种不同植物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存在显著差异;除冷蒿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以外,其他各种植物的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和基础呼吸均比非根际土壤的高;土壤有机碳、全氮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基础呼吸之间均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以作为判断土壤肥力状况的生物学指标,同时也可为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培肥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毛白杨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再生植株的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白杨基因型TC152无菌苗为材料,研究毛白杨悬浮细胞系建立与植株再生,结果表明,通过悬浮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法诱导毛白杨悬浮细胞分化不定芽,最终获得无菌生根苗。愈伤组织在MS+1.5mg·L-12,4-D+30g·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2d可建立悬浮细胞系;悬浮细胞系继代培养基为MS+0.8mg·L-12,4-D+30g·L-1蔗糖,继代周期为7d,悬浮细胞在MS+1.0mg·L-16-BA+0.1mg·L-1NAA+0.5~1.0mg·L-1ZT+30g·L-1蔗糖培养基中悬浮培养,可分化大量不定芽,每个培养瓶中可得到40~50个芽,个别不定芽玻璃化;不定芽在1/2MS+0.6mg·L-1IBA+20g·L-1蔗糖+5.5g·L-1琼脂培养基上可分化不定根。悬浮细胞通过固体平板培养增殖为愈伤组织块后,在MS+1.0mg·L-16-BA+0.1mg·L-1NAA+1.0mg·L-1ZT+30g·L-1蔗糖+5g·L-1琼脂的固体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率可达到70.00%。  相似文献   
6.
苋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苋科植物有65个属,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该科的很多植物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化学成分丰富,含有三萜类、甾体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色素类和多肽类物质.为推动我国苋科植物资源的更深层次利用和开发,对苋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Citrus unshiu “Guoqing No.1” was used as material for elucidating the effect of Kloeckera apiculata suspension post-harvest treatment on preventing fruit decay during storage perio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K. apiculata preparation of 2×106CFU/mL (CFU, cloning forming uni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decay caused by green mold, blue mold and stem rot, showing the same effect of carbendazim treatment after storage period of 100 days, and the disease incidence was controlled under 1%. The antagonist population was between 3.5×105CFU/mL and 1.7×107CFU/mL in citrus fruit, and increased 1.7×107CFU/mL after 40 days storage, and then stabilized for the remaining storage period. After storage at 5℃ for 100 days, K. apiculata strain 34-9 did not alter any quality parameters of fruit. During storage, the change of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 showed a coordinate tendency with malondlaldehyde (MDA) content, which kept continuously growing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of the storage. In the storage period of 25 days, the REC value and MDA content of the treatments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water treatment, but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from those of carbendazim treatment. K. apiculata strain 34-9 had no effect on the enzyme activity of 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 bu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after 100 day storage.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0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01例,Hp感染162例,Hp阳性率80.60%,不同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6-60岁、共食、男性、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吸烟饮酒、个人卫生、家族病史、以往病史,均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高危因素。进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改进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胃黏膜血流量的测定。方法1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失血性休克组(n=8)。失血性休克组使用颈动脉失血-颈静脉失血回输的方式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维持平均动脉压40mmHg 1h后复苏,复苏后2h动物模型制作成功。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采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损伤情况。结果失血性休克组胃黏膜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胃黏膜细胞坏死、脱落、溶解,局部溃疡形成。结论失血性休克大鼠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存在广泛的胃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0.
棒曲霉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棒曲霉素(Patulin)是由部分曲霉、青霉等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水果及其制品.本文时目前常见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法(TLC)、微乳电动色谱法(MEECK)、液相色谱法(LC)、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免疫法等进行了分析.棒曲霉素属小分子弱抗原物质,很难免疫动物,描述了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棒曲霉素抗体来开发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用于现场检测的优越性,并就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用于小分子弱抗原物质抗体筛选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