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子午沙鼠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半荒漠的优势鼠种之一。关于它的生态学,苏联学者(1934)曾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以后等(1960)又进行过研究,但国内研究较少,仅张荣祖(1960)、张洁(1959)有过记载。柳枢(1978)曾作过日食量的报道。1980年6—11月,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按自然条件的特点,在全旗具有代表性的老西庙、拐子湖作为主要调查区,古日乃湖、达兰库布镇作为辅助调  相似文献   
2.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证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种才是可行的。甘肃武威地区便是这种区域之一。进一步分析各种生态因子对环境的作用及物源状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刘荣堂 《生态学报》1997,17(2):151-158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基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增荒漠条件的而变化。要保证生态铲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  相似文献   
4.
现生鼢鼠是分布于东亚的一类典型地下啮齿动物,中国西部是其多个种的模式产地和主要分布区域。该类动物分布广、数量多,经济和生态意义重要,有关其控制和管理问题长期存有困扰。有效的物种管理离不开分类及生态学知识,但学界对该类群的分类地位与系统发育关系等至今仍有争议。随着分子系统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其系统发育和分类地位等产生了许多新的研究结果。本文对近年来鼢鼠现存种系统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综述了鼢鼠亚科动物各系统分类的观点及其主要依据,分析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分类研究等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鼢鼠亚科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发展,为该类群物种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应用亚生殖板细微结构的鉴别方法,研究了虻科20种雌性成虫雌性尾器的亚生殖板。结果表明:虻科雌性成虫不同种其尾器亚生殖板整体大小,颜色,有无骨化现象、骨化部位及骨化程度,端缘、基缘凹陷深浅及宽窄,侧突位置、大小,基角大小及形状,毛和鬃的有无、着生位置及多少,皱褶的有无及位置等特征均有变化。虻科成虫雌性尾器亚生殖板的细微结构有种间鉴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7.
生境破坏的模式对集合种群动态和续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卫信  张锋  刘荣堂 《生态学报》2009,29(9):4815-4819
构建了空间关联的集合种群模型,该模型不但包含了种群的空间结构信息,而且引入了破坏生境的全局密度和局部密度两个指标,它们描述了破坏生境的模式.模型揭示了破坏生境的空间分布格局复杂地影响了集合种群的动态和续存,破坏和未破坏生境斑块的均匀混合不利于集合种群的增长和续存,而生境类型聚集分布可以促进集合种群的快速增长和长期续存;对于两种斑块类型相对均匀混合的生境来说,均匀场假设可能会高估集合种群的续存,对于相对斑块类型高度聚集的生境,均匀场假设可能会低估集合种群的续存;物种的迁移范围也会影响集合种群的续存,迁移范围越大的物种越容易抵御生境的破坏而免遭灭绝.这意味着在生物保护中不能仅仅考虑生境的恢复和斑块质量的改善,生境结构的构建也是很重要的,加强生境斑块之间的连通性也有利于物种的长期续存.  相似文献   
8.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1996,16(3):265-268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 ̄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9.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1996,16(3):265-268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刈割和放牧样地的实生苗动态观测,试图揭示刈割和放牧干扰对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糙隐子 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 )等 3种禾草实生苗出生、存活和死亡季节动态的影响,以及这种效应是如何受气温和降水影响的。利用有重复测 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了不同刈割留茬高度(0、5和15 cm)与放牧处理之间在实生苗密度、死亡率和出现率的时间动态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3 种禾草的实生苗密度自5月下旬至8月中旬一直呈增加态势。刈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克氏针茅的实生苗出现率,原因可能是相对高大的克氏针 茅在前一年刈割时会被去掉相当多的生殖部分,其种子数量必然受到影响,导致实生苗出现率的降低。同时,刈割对相对低矮的糙隐子草实生 苗有正向效应 ,即促进其实生苗的出现,可能的原因是刈割使植被高度降低、植被稀疏,植被冠层以下至地面的光照较好、地温较高,同时位 于下层的糙隐子草受到的高大植株的竞争压力减小。生长季早期和晚期实生苗死亡率较高,这与这两个时期的干旱和低温有关,而自6月中旬至 7月初之间的死亡率小高峰也是先前的干旱少雨导致的。3种禾草实生苗的大规模出现几乎都在5~7月,这与该时期相对适宜的气温、地温和水 分条件有关。对实生苗更新相关过程 (如种子萌发、休眠、种子库存量等)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种子生产和有性繁殖在群落 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