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物园作为综合保护、科普宣传与公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濒危物种的迁地保护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Kleiman et al.,2010)。然而,不同的濒危物种在生理学及生活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加之部分物种的生物学信息匮乏,使得动物园的饲养繁育和疾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挑战。在常规体检及疾病诊断时,血液参数值有助于对动物机体的临床检查与诊断,解读动物的生理、营养和病理状态(胡翊群,2004;Etim et al.,2014),是及时发现动物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及区系特征,于2007-2008年,采用样带调查法对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共计2目8科12属19种,其中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和玉斑锦蛇(E.mandarina)为宁夏爬行动物新纪录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2.250,均匀性指数为0.563,其两栖爬行动物科数和种数分别占宁夏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72.7%和67.9%,分别占内蒙古两栖爬行动物总科数和种数的66.7%和50.0%;花背蟾蜍(Bufo raddei)、中国林蛙(Rana chensinensis)、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 przewalskii)、草原沙蜥(P.frontalis)、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和密点麻蜥(E.multiocellata)是贺兰山优势种,花条蛇(Psammophis lineo-latus)、黄脊游蛇(Coluber spinalis)和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为常见种,其余种类为偶见种;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物种中,14种为古北界物种,5种为广布种,且蒙新区物种成分优势明显,占42.6%,反映了贺兰山两栖爬行动物具有典型的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的物种组成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肠道微生物能够调节动物机体的物质与能量代谢,参与免疫和疾病预防,对于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活动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对鸳鸯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分析,对患肠炎病的鸳鸯和健康群体的肠道微生物进行对比,尝试从微生物水平上揭示鸳鸯的致病机理。鸳鸯肠道微生物共鉴定出202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序列相似性水平为97%。健康组和肠炎组共同的OTU数量为564个。健康组鸳鸯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与肠炎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ann Whitney U test, p>0.05)。在门水平,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73.46%),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1.15%)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8.72%)。在属水平,丰度最高的类别包括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stricto 1)(14.84%),库特氏菌属(Kurthia)(12.37%)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13.18%)等。健康组和肠炎组鸳鸯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间存在显著差异(Adonis,F=3.6087,p=0.009)。在肠炎组中共筛选出25个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的类别,其中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埃希氏志贺菌属和脱硫菌属的丰度最高(LDA>5,p<0.05),在肠道微生物区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集6家动物园18只健康婆罗洲猩猩(Pongo pygmaeus)的24份血液样本,进行血液常规及生化参数检测。依据性别(雄性14份,雌性10份)和年龄(幼龄个体7份,亚成体6份,成体11份)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别统计不同组别样本的血液参数值,并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雌、雄两组之间血液参数没有显著差异(One Way ANOVA test,P > 0.05)。淋巴细胞(LYM)比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One Way ANOVA test,F = 5.200,P < 0.05)。雄性成年个体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显著高于雌性个体(One Way ANOVA test,F = 4.911,P < 0.05),其他参数未呈现性别间差异(One Way ANOVA test,P > 0.05)。总蛋白(TP)呈现年龄组间的差异(One Way ANOVA test,F = 4.715,P < 0.05)。所检测圈养婆罗洲猩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较高,应在饲养过程中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5.
果子狸(Paguma larvata)隶属于花面狸属(Paguma),灵猫科(Viverridae),主要栖息于季雨林、常绿或落叶阔叶林、稀疏灌丛或间杂石山的稀树裸岩地(高耀亭,1987).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马鹿冬季环境容纳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和2006年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东部林区采用分层抽样技术,测定马鹿生境中主要食物的生物量供给量.通过食物营养成分分析,确定野外生境食物营养供给量.经饲喂实验,测定圈养马鹿冬季的日营养需求.结合研究地区马鹿生境食物资源类型,以干物质、代谢能和氮为基础估算了完达山东部林区野生马鹿的营养容纳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干物质为估算基础,完达山东部林区冬季马鹿容纳量为11 115±1 419头,以代谢能为基础估算值为5 845±1 077头,而基于氮的计算结果为16 958±2 983头;显示该地区马鹿主要食物含氮量超出马鹿日平均需求量,而代谢能供给量则略显不足,成为种群增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所以本文以代谢能为基础估算的容纳量作为该地区冬季马鹿种群环境容纳量.此外,由于受雪被厚度、食物生物量、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年估算的容纳量数值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两种核域估算方法在野生藏狐家域研究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域是野生动物重点利用、含有更多居所、隐蔽场所及依赖性食物资源的区域。关于核域的确定和划分一直存在争议,且很难找到客观的并能准确展示动物生物学信息的数理统计方法。2006 年4 月,2006 年9 ~10月和2007 年1 ~4 月,我们共记录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3 只藏狐的199 个活动位点,通过固定核空间(Fixed kernel)和调和平均值(Harmonic mean)模型,结合独立区域法的计算原理,估算藏狐的核域,并对两种估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更理想的核域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估算方法中核域面积均受到家域总面积的影响,固定核空间法的核域面积受家域总面积影响较大,而且变量系数不稳定; (2) 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固定核空间法估算的核域面积逐渐减小,而调和平均值法则增大,前者从数理统计上更好地描述了藏狐对家域资源的利用分布,后者更符合客观实际;(3)调和平均值法在划定家域边界时容易包括不属于家域范围的区域,而在估算核域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该缺陷;(4)调和平均值法能够真实地反应动物的活动中心,估算的核域中包含有更多的活动位点。因此,尽管在估算藏狐核域时固定核空间法有稳定的计算结果等优点,调和平均值法为更理想的核域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空间法(FKE)是目前最常用的家域计算方法,但受空间自相关性、偏远位点等问题的影响,两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根据2006 年和2007 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都兰县的7 只藏狐352 个活动位点数据,分析MCP 和FKE 家域估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1)利用概率百分比≤95% 时,MCP 计算结果和FKE 没有显著差异;(2)极端点对高百分比(85% ~ 100% ) 下MCP影响显著,而FKE 对极端点影响控制较好;(3)FKE 家域外形复杂,计算结果受平滑度系数设置影响显著。因此,研究领域行为时,应同时使用FKE 和95% MCP 两种方法。当数据分布较理想时,FKE 能够给出更为准确的面积估计,而MCP 则因其通用性,使得研究数据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更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9.
2009年9~12月以4只大猩猩(Gorilla gorilla)为研究对象,应用瞬时扫描取样法观察记录其活动行为,建立不同取样间隔与数据准确性和数据独立性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变量系数和常数项的95%置信区间,进而确定瞬时扫描法的最适取样间隔。研究结果表明,大猩猩活动主要集中于上午10:00~11:00时和下午14:00~15:00时(χ2=19.110,df=4,P=0.001),不同大猩猩个体间活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Kruskal Wallis Test,χ2=11.229,df=3,P=0.011)。随着取样间隔的增大,间隔取样与连续取样数据的相关系数呈下降趋势,满足数据准确性需求的最适取样间隔为3~13 min,随取样间隔的增大,数据独立可能性逐渐升高,其中满足数据独立性需求的最适取样间隔为2~8 min。综合考虑以上两种因素,确定针对大猩猩活动行为的瞬时扫描取样的最适间隔为3~8 min。  相似文献   
10.
笼养大鸨越冬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 0 0~ 2 0 0 2年冬季 ,在哈尔滨动物园 ,采用瞬时扫描法对 2 2只笼养大鸨 (Otistarda)进行全日制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大鸨可以在北方安全越冬。笼养大鸨越冬期行为活动日节律、行为分配 :休息行为 (趴卧、静站 )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 78. 40 % ,而取食行为 (6. 1 5 % )、游走 (7. 3 5 % )、理羽 (4 . 3 5 % )、啄草雪(2 . 65 % )、打蓬 (1 .1 0 % )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且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 0 5 )。大鸨在冬季不同时期内除取食、打蓬、啄草雪外 ,各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显著 (P <0 .0 5 )。温度、天气的变化对笼养大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也具有显著影响 (P <0 .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