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灵山辽东栎虫损种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8月底至9月底,在北京东灵山地区小龙门林场对2块辽东栎样地中虫损种子下落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块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分别高达19.15和91.23颗·m-2,而2块样地虫损种子较多,分别为49.23和33.38个·m-2,所占种子库比例分别为36.93%和25.96%;1999年研究发现(阎文杰,2000),2样地辽东栎种子产量为13.09和7.24颗·m-2,其中虫损种子产量为10.87和5.90颗·m-2,虫损率高达82.22%和75.43%.2年的观察结果均证实虫损种子在种子雨早期迅速下落,且低产年份的虫损种子在种子库中的比例显著高于高产年份.高比例的虫损种子可能是导致辽东栎实生苗更新率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圈养大熊猫初产母兽弃仔和抚育行为不当是导致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 ,从 1 998~ 2 0 0 0年 ,分别采用幼仔模型、尿液、叫声录音、实体和乳汁等多种刺激信号 ,对 1只弃仔的雌性大熊猫 (谱系号 :446)母性行为培训的结果表明 ,首先采用幼仔模型、尿液、叫声录音和乳汁等多种信号的刺激 ,有助于弃仔的初产母兽再接受其幼仔。进一步对母兽抚育行为的培训 ,其母性行为逐年增强 ,并最终掌握各项育幼技能 ,使幼仔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尿液在大熊猫化学通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的检测是揭示大熊猫尿液中化学物质组成及其功能的关键.本实验通过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对大熊猫尿液样品进行前期处理,继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大熊猫尿液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检测到56个峰,通过在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and Technology)质谱库中进行检索,初步推定出其中的38种物质.除此之外,还对HS-SPME萃取头的净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能够应用于大熊猫尿液中挥发性与半挥发性化合物的检测,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为揭示大熊猫化学通讯机理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秦岭大熊猫冬春季节对巴山木竹竹林生长指标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5年冬季的12月、1月和春季的4月、5月,在秦岭山系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就大熊猫对构成其主要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的巴山木竹竹林的选择进行研究后的结果表明:在冬季,大熊猫栖息地多为幼竹与死竹比例基本持平、密度稳定的巴山木竹竹林,主要取食老竹;在春季,大熊猫更偏好选择竹子密度和盖度略低、竹子粗壮高大、幼竹与竹笋比例高的竹林活动,主要取食幼竹。大熊猫春季栖息地幼竹比例通常高过死竹比例,竹林密度处于增长期。竹林进入发笋期后,稀疏、高大的竹林下的粗大竹笋成为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均翅亚目昆虫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现分布蜻蜓目均翅亚目昆虫 3科 1 0种 ,其中科的蓝纹与二色异痣为优势种 ,分布最为广泛 ,通过主成分分析 ,湿地内的浮水层植物盖度、挺水层植物盖度、周围植被盖度及沉水层植物盖度是影响它们分布的最主要生态因子 ,各因子的贡献率分别为 3 0 49,2 4 1 4,1 7 45和1 5 2 6%。色科黑色和透顶单脉色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地区及北部山区水流较快、水体较浅、污染度较小的水域。长叶异痣、七条和白扇主要分布在河流和水库湖泊的边缘地带 ,数量相对较少。烟翅绿色、红痣绿色及白狭扇仅在山区发现 ,分布范围较为狭窄。  相似文献   
6.
圈养灵长类动物处在区别于野外的生境和游客压力等因素下,其行为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包括刻板行为、自残和过度修饰等。这些行为的出现通常和圈养条件较差有关。一般可以通过环境丰容的方法减少异常行为的发生.提高圈养灵长类动物的福利。在灵长类动物的环境丰容方法中,最为普遍的方法包括改善圈养环境条件、取食丰容、感官丰容、运动刺激和社群丰容。这些丰容手段被证明能有效减少刻板行为的发生,增加行为的多样性,可在灵长类动物圈养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母性行为培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圈养大熊猫初产母兽弃仔和抚育行为不当是导致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从1998-2000年,分别采用幼仔模型、尿液、叫声录音、实体和乳汁等多种刺激信号,对1只弃仔的雌性大熊猫(谱系号:446)母性行为培训的结果表明,首先采用幼仔模型、尿液、叫声录音和乳汁等多种信号的刺激,有助于弃仔的初产母兽再接受其幼仔。进一步对母兽抚育行为的培训,其母性行为逐年增强,并最终掌握各项育幼技能,使幼仔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圈养动物粪便中的激素水平,监测其发情与怀孕状态和评估其福利状况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实验手段。然而,现有研究对于圈养野生动物粪便样本的处理及其激素萃取方法存在很大分歧,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研究采集了10只(雌∶雄=1∶1)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粪便样本,分别采用冷冻干燥-研筛法和冷冻干燥-粉碎法处理粪便样本,然后分别使用80%甲醇、90%乙醇和95%乙醇3种萃取剂进行激素萃取,最后比较2种粪便处理方法和3种溶剂萃取方法所获得的粪便样本中孕酮、雌二醇、睾酮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研筛法结合80%甲醇溶液萃取处理的样本中雌二醇和孕酮检测值最高,冷冻干燥-粉碎法结合80%甲醇溶液萃取处理的样本中睾酮检测值最高。冷冻干燥-粉碎法结合90%乙醇溶液萃取处理的样本与冷冻干燥-研筛法结合80%甲醇溶液萃取处理的样本中皮质醇检测值更高,且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综合粪便处理难易程度和萃取溶剂性质,建议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激素检测根据最高检测浓度的方法进行粪便前处理,皮质醇激素检测使用冷冻干燥-粉碎法结合90%乙醇溶液萃取方法进行粪便前处理。...  相似文献   
9.
笼养鸟类取食高度对其自然行为表达和动物福利至关重要。然而,相关研究却少见报道。本文以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为研究对象,观察笼养状态下其对不同高度取食槽内放置的种子或蔬菜的取食次序,并使用回归分析建立取食高度与偏好值的数学模型。结果发现,笼养蓝马鸡取食种子类食物(玉米粒)最佳取食高度为0cm,并且采食偏好随采食槽高度升高而下降(y=-0.564x+43.146,R2=0.946,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油麦菜(Lactuca sativa)的最适取食高度范围为15~25 cm,随着取食槽高度的升高,偏好值先上升,至25 cm处后下降(y=-0.014x2+0.543x+26.487,R2=0.952,y为采食偏好值,x为采食槽高度)。当取食槽高度在65 cm及以上时,蓝马鸡拒食率上升(拒食率≥38.9%)。成年蓝马鸡体高对取食高度影响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笼养蓝马鸡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科学的研究重心之一是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中国是世界上物种特丰富国家之一,了解我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情况,对于进一步认识大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我们收集了全国205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和兽类物种分布信息,以G-F指数作为物种多样性的测度指标,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大陆鸟类和兽类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变异特征。G-F指数是一种基于香农-威纳指数的信息测度,测度了研究地区环境分化程度和实际利用这种生态环境分化的生物类群多样性, 是一种对共同起源,相似生境需求的物种类群多样性的标准化多样性测度。结果发现,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内我国大陆鸟类多样性变异大部分都是由随机因素所引起的。兽类多样性的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内是由随机因素所产生的,而在青藏高寒区,兽类多样性的总变异中99.9%是由空间依赖性所引起的,主要表现在71,492~1,020,000m空间尺度上,其分布表现出了强空间相关性。据此,大尺度上的物种多样性空间分布具有特定的规律,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行动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