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鲻和鲮鳃丝的扫描电镜比较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鲻(Mugil cephalus)和鲮(Cirrhina molitorella)的鳃丝表面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鲻鳃丝杆状部比鲮粗.鲻鳃小片高度比鲮低;两者鳃丝表面分泌孔洞口径和密度不同;鲻和鲮细胞外被不同,鲻细胞外被稀疏,鲮的则致密复杂;鳃小片细胞和鳃丝表皮细胞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文章还描述了鳃丝表皮形态特异的细胞。  相似文献   
2.
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选用核基因光间受体视黄类物质结合蛋白(IRBP)作为分子标记,成功鉴定了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锦鲤Cyprinus carpio的杂交F1代.DGGE胶图显示,杂交个体IRBP基因的等位基因条带分别与岩原鲤和锦鲤的IRBP基因条带相对应.对各条带切胶回收后的测序表明,岩原鲤等位基因的相似性为99.8%,锦鲤等位基因的相似性为98.8%,而杂交个体等位基因的相似性为95.8% ~96.7%,与岩原鲤和锦鲤间基因的相似性(95.5%~96.9%)接近.这一方法将有助于鱼类的杂种鉴定和种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两种鲈形目鱼类黄斑篮子鱼(Siganus oramin)和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的鳃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的表面结构及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黄斑篮子鱼的鳃片中部鳃丝表皮有大量凸起,而端部鳃丝表皮的凹凸程度明显较低,黄斑篮子鱼的鳃小片高度较金钱鱼鳃小片高。黄斑篮子鱼和金钱鱼鳃上皮的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黏液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细微的差异。黄斑篮子鱼鳃片鳃丝的端部和中部表面有黏液细胞,金钱鱼鳃丝表面的黏液细胞很难观察到,与大多数淡水鱼类相似。黄斑篮子鱼鳃丝表面分布的氯细胞数量多于金钱鱼,这可能与两种鱼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长期演变相关。  相似文献   
4.
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鲈形目科、底栖生活、凶猛肉食性的鲑点石斑鱼 (Epinephelusfario)和大眼鳜 (Sinipercakneri)鳃的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两种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 ,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 ;然而两者的鳃小片都较高 ,表面更加凹凸不平 ,是对低溶氧环境的适应。鲑点石斑鱼的鳃丝表面一部分较为平坦 ,另一部分则凹凸不平 ,其鳃小片高度也高于大眼鳜 ,因而具有更大的表面积和较高的摄氧效率。在扫描电镜下能在鲑点石斑鱼和大眼鳜的鳃上分辨出扁平上皮细胞、氯细胞和粘液细胞 3种细胞 :前者鳃上的扁平上皮细胞界限清楚 ,而后者的界限模糊且表面遍布不规则的微嵴 ;前者的鳃丝和鳃小片上氯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后者 ,两者细胞形态也存在差异 ;而鳃丝表面的粘液细胞的数量则是后者较多。两种鱼鳃上的细胞的形态结构及数量分布存在的差异 ,可能与前者生活于海水而后者生活于淡水的不同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人工授精获得鲇(Silurus asotus)♀×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杂交受精卵,对杂交F1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以期了解杂交鲇早期发育特征并进一步验证鲇与南方鲇杂交的可行性。用0.3%胰蛋白酶液对受精卵进行脱黏处理,在Leica MZ16 A体式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拍照。早期每隔15 min观察一次,发育至原肠胚阶段后每隔30 min观察一次。受精卵及胚体大小长度等用Leica DC500照相系统自带软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鲇(♀)×南方鲇(♂)杂交受精卵呈圆球形,草绿色,吸水后膨胀,卵径(2.50±0.14)mm,卵膜外形成一层较厚胶膜且黏性较强。在水温(24.5±0.6)℃的情况下,受精卵在受精后48 min形成胚盘,1 h 35 min开始卵裂,4 h 23 min进入囊胚期,7 h 22 min时达到原肠胚期,11 h 23 min发育至神经胚期,随后进入器官分化和逐渐完善的阶段,28 h 49 min开始出膜,40 h 33 min全部出膜。杂交胚胎的平均受精率为89.7%,孵化率为55.3%,初孵仔鱼畸形率为5.9%,表明南方鲇与鲇的精卵不亲和性程度较小,二者杂交可行。总体上看,鲇(♀)×南方鲇(♂)杂交F1胚胎发育时序、器官分化进程与其母本鲇基本相同,呈现"偏母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6.
杂交在鱼类中比在其他脊椎动物中更容易发生,杂种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因此对鱼类杂种的鉴别十分必要。形态度量、染色体分析、生化标记,以及RFLP、微卫星、RAPD、AFLP、SNP等分子标记均被用于鱼类的杂种鉴定,各种方法有其优点和不足,而分子标记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被广泛使用。方法的合理选用、数据统计分析的强化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杂种鉴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