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基于叶绿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绿色裸藻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对绿色裸藻类植物8个形态性状进行祖先重建分析,以明确绿色裸藻类植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为研究该类植物的起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贝叶斯法构建的绿色裸藻类系统发育树显示,双鞭藻属与拟双鞭藻属互为姐妹群,扁裸藻属、鳞孔藻属和盘裸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而囊裸藻属和陀螺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裸藻属、隐裸藻属、柄裸藻属和旋形藻属亲缘关系较近,表明裸藻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2)基于形态性状的祖先重建结果显示,绿色裸藻类相对原始的7个性状包括:表质柔软易变形,出现螺旋形线纹,细胞后端渐尖或尖尾刺状,无囊壳,叶绿体为片状、盾状或大盘状,具无鞘蛋白核,副淀粉粒为小颗粒状且数量不定,而鞭毛长度不能推断可能的祖先状态。(3)综合8种性状祖先重建结果发现,裸藻属和眼裸藻属植物具有所有原始性状,可能是最先出现的绿色裸藻类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对三种泉溪大型藻类(脆弱刚毛藻,弧形串珠藻和普生轮藻)藻体上附生藻类的种类、分布及环境因子与寄主本身对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004年7月至2005年4月在山西省辛安泉泉域采集三种大型藻类植物(每个季节采集一次)。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种类数不同,普生轮藻上的附生藻类有49种,脆弱刚毛藻上37种,弧形串珠藻上6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这说明寄主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附生藻类的种类数及多样性。就季节变化而言,三种大型藻类藻体上的附生藻类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大致趋势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同时,灰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环境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对附生藻类也有影响,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是流速、水深和电导。这说明影响大型藻类植物藻体上附生藻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寄主本身,同时流速、水深和电导这三种环境因子也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藻类植物的调查采集,共鉴定出189种(含变种),隶属5门,28科,50属。其中以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种类最多,有9科,18属,109种;绿藻门(Chlorophyta)为亚优势门类,有9科,20属,50种;蓝藻门(Cyanophyta)次之,为8科,10属,28种;红藻门(Rhodophyta)和金藻门(Chrysophyta)最少,各为1科,1属,1种。主要群落类型有7种,即颤藻群落、胶须藻群落、念珠藻群落、水树藻群落、桥弯藻群落、丝藻群落和双星藻-转板藻-水绵群落。指示藻类分析显示,目前该地区水体状况良好,基本未受到严重污染,大部分水体为β-中污带,其余部分为寡污带。该地区藻类植物的分布特点表现为高原冷水山溪急流种类典型、高山源头性种类明显但耐污种类较少。对该地区水体和藻类植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太原汾河蓄水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及其与营养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吕俊平  刘琪  谢树莲  冯佳 《生态学报》2018,38(3):991-1002
水体营养元素是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水体中不同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也是评价水质和水体营养状态的重要指标。对太原汾河蓄水区9个样点浮游植物和各项水环境及营养元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期间发现(1)该流域蓝藻和绿藻为主要优势类群,即构成了以蓝-绿藻门为主要的浮游群落。平水期与丰水期优势种均以蓝藻门的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主,其丰度分别占平水期和丰水期藻细胞总数的42.95%和59.24%。叶绿素a含量随地理位置变化明显,中下游显著高于上游。(2)太原汾河蓄水区水质均达到富营养状态。由于太原汾河蓄水区沿途的生活垃圾、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汾河中总氮、总磷等指标偏高,最终导致整个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或中度富营养状态。(3)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总氮、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总磷的影响最为明显,说明磷可能是该地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5.
以铜绿微囊藻为材料,通过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方法(SPE-HPLC),研究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沼泽红假单胞菌在厌氧、光照强度2000lx、35℃、pH7.0、乙酸钠为碳源、菌液初始浓度OD680为0.325和初始MC-LR为3mg.L-1时,6d降解率为36.5%,12d达到最高,降解率为78.7%。此降解条件和蓝藻水华爆发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因此该菌株在水华爆发季节消除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恶性胰腺囊性病变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以及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ic adenocarcinoma,MCA)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但是区分囊性病变的良恶性仍然是一个难题.本研究根据外科手术病理结果及囊液液基细胞结果,从120例经CT或MRI方法诊断为胰腺囊性肿瘤患者中选取35例样本,其中胰腺黏液性囊腺瘤(MCN)组17例与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组18例,通过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方法吸取囊液,采用凝集素芯片分析蛋白质糖链谱差异.经t检验结果表明,MCN组与SCN组相比,6种凝集素,STL、WGA、BPL、DBA、PTL-Ⅰ及MAL-Ⅰ,识别的糖链结构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凝集素BPL、DBA、WGA、STL识别的糖链结构在MCN囊液中呈高表达(R2.0),例如DBA特异识别的Tn抗原表达的增多,可能与肿瘤上皮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增多密切相关.而凝集素PTL-Ⅰ、MAL-Ⅰ特异识别Galβ-1、4Glc NAc结构以及Gal NAcα-1、3Gal结构在MCN囊液中表达降低(R0.5).通过凝集素印记法检测了STL和BPL分别于MCN、SCN囊液中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STL和BPL与囊液中的糖蛋白结合明显强于SCN组.本文通过比较MCN和SCN糖蛋白糖谱表达差异,寻找胰腺囊性肿瘤诊断和肿瘤良恶性评估的新方法,同时为探索胰腺囊性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的潜在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汾河源头周丛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佳  谢树莲 《生态科学》2007,26(5):408-414
基于对汾河源头流域周丛藻类植物群落进行的生态调查,共鉴定出周丛藻类植物24属47种,分别隶属于蓝藻(Cyanophyta)、红藻(Rhodophyta)、黄藻(Xanthophyta)、硅藻(Bacillariophyta)和绿藻(Chlorophyta)5个门。汾河源头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主要有5类,即颤藻群落(Oscillatoria community)、刚毛藻群落(Cladophora community)、无隔藻群落(Vaucheria community)、水绵一双星藻群落(Spirogyra.Zygnema community)和串珠藻群落(Batrachospermum community)。文章还对该地区的周丛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流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变化对周丛藻类群落种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对周丛藻类植物的生长影响不明显,周丛藻类植物种数与水流速度之间存在负相关性。通过对周丛藻类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为汾河源头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杜氏藻(Dunaliella)是一类独特的嗜盐单细胞真核微藻, 为对该藻不同地理来源各品系间的特征进行总结及分类鉴定, 挖掘特色品系, 研究搜集国内外20株不同品系的杜氏藻, 利用PCR扩增内部转录间隔区(ITS)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2-3)基因, 生物信息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分子鉴定; 形态学方法对其显微结构进行观察, 利用生理生化研究方法对杜氏藻盐胁迫下的4个代表性指标(最大光合效率、中性脂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和3-磷酸甘油磷酸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20株供试藻均属杜氏藻属, ITS和cox2-3的系统发育结果相似, 均聚为两大簇, 各品系间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成熟期的D13细胞最大, D14细胞最小并呈长颈形, 颜色以绿色或黄绿色为主, 鞭毛和眼点各异; D6和D10生长周期短, D18耐盐性最强; D7最大光合效率最高, D6和D18中性脂干重最高, D11的β-胡萝卜含量最高, D7的3-磷酸甘油磷酸酶活性最强。研究结果可为国内外杜氏藻资源的分类鉴定、特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玉溪市和河南省焦作市新采集的2株淡水胭脂藻标本为材料, 对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联合我国已报道的其他胭脂藻序列信息, 构建该属植物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根据其现代地理分布模式, 对胭脂藻属进行了祖先地理起源重建。基于rbcL、psbA和UPA序列, 利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高度一致, 研究中的标本与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聚合为一个独立分支, 并得到了很高的支持率, 根据分子生物学证据, 将其鉴定为鸡公山胭脂藻。通过研究中所采集2株鸡公山胭脂藻的形态特征比较, 发现传统的形态分类特征包括藻体高度和细胞直径,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是可变的, 不适合作为胭脂藻属植物种类鉴定的依据。对于胭脂藻属这一形态结构较为简单的类群, 必须借助分子生物学证据和系统发育分析手段对其进行种类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特有种鸡公山胭脂藻H. jigongshanensis形成单系类群, 其与日本胭脂藻H. japananense亲缘关系较近, 所有淡水胭脂藻种类形成一个独立的聚类群, 与海洋种类遗传差异较大。祖先地理重建的分析结果表明, 淡水胭脂藻的祖先起源地位于北美洲, 然后逐渐向东加勒比海区域、拉丁美洲和欧亚大陆扩散, 形成现代地理分布模式。胭脂藻属独特的种类地理分布特点, 可能与其较为古老的起源时间和漫长的进化历史相关, 同时淡水胭脂藻在北美洲区域起源时间较早, 进化历史漫长, 遗传多样性大, 这与该地理区域分布的种类H. angolensis为多系类群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清BED锌指蛋白3(ZBED3)表达水平及其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115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97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及糖耐量正常(NGT的109名健康体检或志愿者,测定其血清中ZBED3的水平,并分析其与相关的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女性群体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群体(121.3±33.5 pg/m Lvs 113.9±32.9 pg/m L,P=0.02);超重组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132.5±31.4 pg/m L vs 111.4±30.2pg/m L,P=0.00);T2DM组血清ZBED3水平显著高于IGT组和NGT组(143.5±31.2 pg/m L vs 123.7±26.4 pg/m L,97.1±20.3pg/m L,P=0.00)。血清ZBED3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比值、体脂百分比、舒张压、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明显负相关(P0.01);且腰围/臀围比值、体脂百分比、舒张压、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及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是影响血清ZBED3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T2DM、IGT患者及超重群体血清ZBED3水平明显上升,且与肥胖和T2D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