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千粒重是大麦产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青藏高原强辐射、低温、干旱的生态环境孕育了现代农业所急需的大麦种质资源,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有关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系统性研究报道。为了揭示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的空间分布规律,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WTS)积累的影响程度,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WTS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形成了以西藏曲水、堆龙德庆、白朗、乃东、日喀则、扎囊、贡嘎、加查、达孜、谢通门、拉孜、定日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南部和青海海晏、门源、刚察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WTS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WTS的变化呈现出"N"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600.0—3900.0m和4500.0m以上形成2个WTS高值区,这2个海拔区间栽培大麦WTS分别为(49.6815±10.0764)g和(47.9500±0.1732)g;(3)影响栽培大麦WTS的环境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抽穗-成熟期降水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分蘖-拔节期日照时数抽穗-成熟其平均气温抽穗-成熟期日照时数拔节-抽穗平均气温日较差地理经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环境因子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影响程度,完善大麦GSC空间分异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大麦品种GSC的环境效应,利用83个样点的地理、气候、土壤、农艺因子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GSC的水平分布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和南高北低的格局,并形成了以西藏拉孜、隆子、堆龙德庆、曲水、尼木、定日、萨迦、达孜、扎囊、日喀则、墨竹工卡、贡嘎、琼杰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中南部和以青海共和、贵德、海晏、同德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等2个栽培大麦GSC高值区;(2)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GSC的变化呈现出"S"型分布格局,即在海拔3300.0—360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栽培大麦GSC逐渐增加,在海拔4200.0 m与4500.0 m之间达到最高值,此后随着海拔的升高略有下降;(3)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因子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穗密度﹥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芒长﹥9月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年日照时数﹥≥0℃积温5月平均气温﹥8月平均气温日较差8月平均气温6月平均气温≥10℃积温6月平均月降水量5月平均月降水量7月平均相对湿度8月平均相对湿度7月平均气温。这一研究结果显示,对栽培大麦GSC影响最大的是基因型,其次是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对GSC的影响不明显。影响栽培大麦GSC的农艺因子主要是穗密度和芒长,气候因子主要是拔节抽穗期的气温日较差和籽粒灌浆成熟期的平均气温,日照和降水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西藏高原豌豆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种子蛋白质含量与生态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本研究搜集整理了54份来自西藏不同生态地理环境条件下的豌豆材料。利用SDS-PAGE对54份豌豆种子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测定种子蛋白质含量,分析地理生态因子(经度、纬度、海拔)与总蛋白含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4份豌豆材料种子总蛋白含量为17.58%~28.67%,其中水溶性蛋白占86.12%~91.40%,盐溶性蛋占4.76%~8.29%。相关分析表明,西藏豌豆种子总蛋白含量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而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54份豌豆种子水溶性和盐溶性蛋白SDSPAGE分别检测出蛋白谱带1588条和699条,其中水溶性蛋白分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类型43种,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50,相对分子量在24.71~149.54 Ku之间,且其谱带多集中于24.87~50.41 Ku低相对分子量区和56.34~88.08 Ku高相对分子量区;盐溶性蛋白分离出迁移率不同的谱带类型24条,基因多样性指数0~0.50,相对分子量在24.85~91.24 Ku之间。基于蛋白的谱带的聚类分析将54份豌豆资源可划分为7个类群,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60~0.91;根据海拔高度将54份豌豆资源划分为4个地理类群,各类群蛋白谱带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0.18、0.35和0.31,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33、0.41、0.52和0.46。西藏豌豆资源遗传变异较丰富,表现出随着海拔高度增加,遗传变异呈增大趋势。同时种子贮藏蛋白含量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纬度和海拔高度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83个样点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在地理水平方向上,青藏高原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总体呈现出斑块状交错分布的格局,并形成了以青海贵德、同德,甘肃夏河、合作为中心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和以西藏江孜、白朗、谢通门、日喀则、拉孜、康马、贡嘎、曲水为中心的青藏高原西南部等两个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高值区;在地理垂直方向上,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呈现出双峰曲线分布格局,在海拔2700~3000 m和3600~3900 m形成2个高峰区,这2个高峰区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7±1.7)%和(4.6±1.1)%;对栽培大麦β-葡聚糖含量影响重要值指数在40.0%以上的因子依次是籽粒颜色>穗密度>9月平均相对湿度>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6月平均气温日较差>≥10 ℃积温>年均气温>土壤速效磷含量>9月平均气温日较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