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尾松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文首次报道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完整发育过程,并对影响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如球果采种期、球果冷藏处理时间、外植体处理方式等进行了探讨,统计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进行增殖评价,探讨ABA浓度梯度对马尾松体细胞胚分化成熟的影响,试验数据用SPSS16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2008~2009连续2年内15个采种期得到的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有显著性差异,最适宜的马尾松球果采种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诱导率在9.66%~22.59%之间;2)球果冷藏处理时间,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性差异,其中4℃冷藏球果15d有利于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3)雌配子体包含幼胚的接种处理方式是可取的;4)胚性愈伤组织经稳定增殖培养后,转入分化成熟培养基,得到体细胞胚状体"爆发式"分化成熟,数量多,质量好。适宜体胚成熟转化的培养基为:成熟LP培养基添加ABA5.0mg·L-1+60.0g·L-1蔗糖,并附加L-谷氨酰胺和水解酪蛋白;5)成熟体细胞胚在无激素萌发型LP培养基上正常萌发,并转化为结构完整的小植株。本研究首次建立了马尾松幼胚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平台,为马尾松遗传改良种质创新、缩短育种周期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源马尾松ISSR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明凤  丁贵杰 《广西植物》2016,36(9):1068-1075
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广西、贵州3个种源的马尾松开展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遗传距离等研究。结果表明: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引物,共扩增出92个条带,86条具有多态性。 POPGENE分析显示:马尾松群体水平上的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1824~0.206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2818~0.3178,3个群体的多态性水平差异不大;物种水平上的多态性百分率为93.48%, Nei’ 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842,Shannon信息指数为0.4381;表明马尾松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分析显示:马尾松的基因分化系数( Gst)为0.3153,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基因流Nm为1.0853,表明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基因流动。 AMOVA分析显示:马尾松的遗传分化指数( Fst)为0.246( P=0.001),表明群体间已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 UPGMA聚类和Mantel检测结果显示:每个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很好地首先聚集为一个分支,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r=0.972, P=0.001)。这说明马尾松在裸子植物界中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群体内,群体间已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这种分化并非由遗传漂变引起,可能与地理生境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际微生物作为最先定殖在凋落叶上的微生物类群,可能直接参与凋落叶的分解。为验证此猜想,该研究通过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室内分解实验,探究了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叶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叶际微生物对马尾松凋落物的分解影响。结果表明:(1)马尾松的叶际存在着丰富而多样的微生物群体,针叶在凋亡后,叶际微生物群落发生变化。成熟针叶、凋落针叶、分解层针叶共有大量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2)马尾松针叶分解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分解期(前8个月)和缓慢分解期(8个月以后)。衰亡针叶(刚凋落但未接触土壤)叶际微生物可直接参与马尾松凋落针叶分解,且分解速率表现为叶际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处理>叶际微生物处理>土壤微生物处理。在马尾松针叶分解过程中叶际微生物与土壤微生物存在协同作用。(3)凋落针叶分解速率与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木质素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无显著相关关系。木质素分解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极显著负相关,纤维素分解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纤维二糖苷酶活性则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该研究结果表明叶际微生物可直接参与凋落针叶的分解,且其对...  相似文献   
4.
针对马尾松胚性细胞系增殖困难的问题, 本研究设定了2因素3水平的处理, 分析了增殖培养基中蔗糖与肌醇对马尾松胚性细胞系增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胚性培养物的增殖倍数在9个处理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 并初步选出马尾松胚性细胞系增殖倍数较高的3个培养基: 5号(蔗糖20 g·L-1+肌醇1.0 g·L-1)、7号(蔗糖30 g·L-1+肌醇0.1 g·L-1)和8号(蔗糖30 g·L-1+肌醇1.0 g·L-1)。胚性细胞在以上3个培养基具有不同分化发育反应, 其中培养基5号中, 培养基胚性细胞发育较慢; 培养基7号中, 胚性细胞发育较快且能形成具有完整结构的正常早期体细胞胚; 在培养基8号中, 胚性细胞易分化形成结构不完整、形态不正常的早期体细胞胚。综合考虑胚性细胞系增殖倍数与胚性细胞分化发育两方面的因素, 在增殖培养基中添加蔗糖30 g·L-1和肌醇0.1 g·L-1的组合更适合马尾松胚性细胞系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菌根化苗木对干旱的生理响应及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了持续干旱及复水处理后,接种褐环乳牛肝菌7、牛肝菌1、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的马尾松苗木生理变化,并对菌根化苗木进行抗旱性评价.结果表明:在持续干旱条件下,马尾松苗木的丙二醛和相对质膜透性随之增加,但菌根化苗木的丙二醛和相对质膜透性均显著低于未接种苗木(对照);复水后,菌根化苗木中丙二醛和质膜透性较对照迅速降低.在持续干旱胁迫前21 d,马尾松苗木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产生速率增加,同时也诱导了菌根化苗木中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苗木复水后的恢复能力各异.在胁迫14 d复水后,苗木过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均得以恢复.菌根化苗木抗旱性的强弱为牛肝菌7>牛肝菌1>鸡油菌>土生空团菌>彩色豆马勃.过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与马尾松菌根化苗木抗旱性关联度较大,可以作为抗旱鉴定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陆晓辉  丁贵杰  陆德辉 《生态学报》2017,37(7):2325-2333
马尾松凋落叶分解缓慢,促进其凋落物分解,提高养分归还速度,维持地力稳定,已成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中的关键问题。基于此,采用正交试验L_9(3~4)设计,选择菌剂、表面活性剂、不同碳氮营养液和有机肥料4种人工调控因素,在马尾松林下开展凋落叶分解调控试验,以掌握不同调控组合对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化学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效果等。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和菌剂显著影响马尾松凋落叶分解速率,腐解剂2和鸡粪联合作用更利于分解。马尾松凋落叶在林下自然分解过程中,化学质量参数向着利于分解的方向变化,N、P以积累为主,C/N、C/P、L/N和L/P呈降低态势,人为调控措施加速了这一变化进程;不同调控措施对凋落叶化学质量参数的影响不尽相同,添加有机肥料有利于剩余凋落叶N、P含量升高,C/N、C/P、L/N和L/P的降低;菌剂腐解剂2有利于L/P、C/P的降低;表面活性剂OP-10有利于凋落叶L/N的降低。人工调控下,调控因素可通过改变凋落物化学质量影响其分解速率,N含量和C/N是影响马尾松凋落叶分解速率的主要因素;而P浓度、L/N、C/P、L/P对分解速率的影响不规律或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人工纯林凋落松针数量及基质质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辉  丁贵杰 《生态学报》2017,37(22):7568-7575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基质质量是影响植物-土壤间养分循环的重要因素。以3种密度马尾松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松针凋落模式及基质质量变化规律,比较不同林分密度间松针凋落特性差异,探讨松针基质质量、产量及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松针凋落数量动态变化属双峰型,在2月呈现一个小高峰,在10/11月达最高峰。3种密度林分中各月凋落松针的N、P浓度均差异显著(P0.05),全年最高值出现在4—6月,8—12月的松针N、P浓度显著低于其他时段;不同月份凋落松针木质素浓度也差异显著(P0.05),在2月木质素含量达峰值,7、8月含量较低;3种密度林分中各月凋落松针的C/N、C/P、L/N和L/P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4—6月呈现最低值,9/11/12月则出现最高值,相差达2—3倍,且均高于养分释放临界值,不利于松针N素和P素的释放。林分密度对松针凋落数量和N浓度影响显著(P0.05),中等密度林分松针凋落数量高于低、高密度林分,中、高密度林分凋落松针N浓度显著高于低密度林分。凋落松针基质质量与自身凋落数量密切相关,并且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凋落松针N、P浓度与凋落数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C/N、C/P、L/N、L/P比与凋落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更多凋落物产量将伴随着更低的基质质量,将有更慢的分解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马尾松幼苗最佳施肥配方,该文以1年生马尾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3)正交设计,并通过测定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片N、P、K含量,探讨不同N、P、K配比施肥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特征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比施肥处理间马尾松幼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和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处理12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隶属值最高。(2)施N对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施K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对叶绿素和针叶养分有极显著影响;施P对叶绿素a、叶绿素b、针叶N和P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苗高、地下生物量、总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3)施N对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质量指数、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针叶N含量的影响最大,K次之,P最小。各因素对地下生物量和针叶P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N>P>K。(4)N3水平利于幼苗苗高地径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积累,N4水平利于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及针叶N、P含量的积累,P4水平利于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养分P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境内赤水河流域为例, 基于成本投入法、机会成本法、生态效益法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各阶段的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 并以意愿调查法作为各时期补偿标准参考值, 为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合理核算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以直接投入成本为依据的第一阶段赤水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为639.95 元·hm-2。以损失的发展机会成本为依据的第二阶段赤水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为2750.28 元·hm-2。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依据的第三阶段赤水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核算结果为11877.31 元·hm-2。流域上下游受访者的平均意愿为442.80 元·hm-2, 则现阶段赤水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范围可在442.80 元·hm-2—639.95 元·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