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BEVS)因具有完备的翻译后加工修饰系统和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等特点 ,现已成功表达了近千种高价值蛋白。随着杆状病毒载体的不断改进 ,该系统获得重组病毒的几率已从最初的 0 1 %~ 1 %提高到现在的 80 %~ 90 %以上 ,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宿主域扩大的昆虫杆状病毒载体和高水平表达重组蛋白的昆虫细胞系。杆状病毒载体将在未来药物研发、疫苗生产、基因治疗、重组杆状病毒杀虫剂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杆状病毒的基因组学研究相对薄弱 ,有关病毒晚期基因的高表达和调控机制等还不十分清楚 ,表达产物的纯化比较困难 ,多元表达等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 ,均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
应用奥德姆(H.T.Odum)创立的生态经济系统能值(emergy)分析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以期为当地和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该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经济投入为12.74×10^5$,经济产出为35.47×10^5$,实现经济净收益22.73×10^5$。与原生态农业系统相比,复合系统在经济投入增加17.2%的情况下,经济产出增加126%以上,经济净收益约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5倍,经济产投比由原系统的1.44变为复合系统的2.78。发展生态旅游之后,当地新的生态农业旅游系统在环境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对环境资源的经济反馈9.24×1017sej,使能值产出增加9.79×10^18sej,新系统净效益是原生态农业系统的4.74倍,净能值产出率为原生态农业系统的1.94倍,能值投资率比原生态农业系统提高17%。研究结果还指出:目前恭城县红岩月柿生态农业旅游经济系统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3.
4.
江西叶蜂一新属八新种(膜翅目)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了采自江西省的叶蜂1新属8新种:其中牯岭叶蜂属Gulingia,gen.nov.隶属于平背叶蜂亚科Alantinae,并与北美的PhrotosomaMacGilivray近似,但后者唇舌不延长,颚眼距显著,前胸侧板腹面尖,中胸侧板平坦,前翅小脉交于第1盘室中部,后翅具封闭M室,后臀室柄长,触角窝距显著狭于内眶宽,触角第2节长大于宽等,与新属区别明显。文中报道的8个新种中,竹内牯岭叶蜂Gulingiatakeuchi,sp.nov.;脉黑元叶蜂Taxonusaterritina,sp.nov.和中华新盔叶蜂Neocorymbassinisca,sp.nov.仅分布于江西省,白胫前室叶蜂Alomorphanigromacula,sp.nov.分布于江西和浙江,黑眶前室叶蜂Alomorphanigriceps,sp.nov.分布于江西、浙江和福建,女贞宽腹叶蜂Macrophyaligustri,sp.nov.分布于江西和湖南,洼颜宽腹叶蜂Macrophyaplanatoides,sp.nov.分布于江西、湖南和广东 相似文献
5.
中国狭腹叶蜂属系统分类研究(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厘订了中国狭腹叶蜂属种类,共报道14种,其中包括4新种:黄氏狭腹叶蜂Athlophorus huangae Wei et Nie,sp. nov.,亮翅狭腹叶蜂Athlophorus hyalopterus Wei et Nie,sp.nov.,烟翅狭腹叶蜂Athlophorus infuscatus Wei,sp.nov.,汪氏狭腹叶蜂Athlophorus wangae Nie et Wei,sp nov.,以及4个中国新纪录种:斑头狭腹叶蜂Athlophorus pilifrons(Cameron),黄褐狭腹叶蜂Athlophorus caprae Forsius,长斑狭腹叶蜂Athlophorus mimicarius Malaise和黑唇狭腹叶蜂Athlophorus gracilis(Konow).编制了中国种类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标本室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钩瓣叶蜂属二新种(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采自湖北神农架的钩瓣叶蜂属2新种:江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jiangi Wei et Zhao,sp.nov.和神农钩瓣叶蜂Macrophya shennongjiana Wei et Zhao,sp.nov.。2个新种均属于Macrophya sanguinolenta种团。编制了新种及其2个近缘种的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中国钩瓣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一新种及coxalis种团中国种类检索表(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中国钩瓣叶蜂属1新种:寡斑钩瓣叶蜂Macrophya oligomaculella Wei et Zhu,sp. nov..该种与M.paraminutifossa Wei et Nie,2003相似,但新种单眼后区宽1.3倍于长,中胸小盾片强烈隆起,明显高出背板顶面,具突出的顶点,附片具锐利中纵脊,后足胫节背侧白色条斑等长于胫节2/3长,前中足转节背侧具明显黑斑,腹部2~4背板侧白斑向尾部迅速变小,后胸后侧片附片较大且平坦,前翅臀室收缩中柄明显短于1r-m脉等与后者不同.简要讨论了axxalis种团的特征,编制了caxalis种团中国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苍耳叶活性组分对害虫的拒食和忌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及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出8个活性组分,其中组分Ⅱ对试虫的生物活性最高.组分Ⅱ(0.01 g·mL-1)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选择性拒食率高达100.00%;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henbach)]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61.11%和70.83%;对小菜蛾的24 h选择性产卵忌避率达71.17%,并对小菜蛾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也有显著影响.经HPLC和LC-MS分析,组分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分子式为C15H18O5. 相似文献
9.
中国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三新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记述采自中国河南、陕西、浙江的叶蜂科叶蜂亚科叶蜂属3新种:吕氏横斑叶蜂Tenthredo lunani Wei et Niu,sp.nov.,三斑槌腹叶蜂Tenthredo dolichomisca Wei et Niu,sp.nov.,黑腰白端叶蜂Tenthredo pararubiapicilina Wei et Niu,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湖南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叶蜂两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记述了中国叶蜂两新种:黑腹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 melanogaster sp.nov.和宽环钝颊叶蜂Aglaostigma laticinctum sp.nov.,前者与Phymatoceropsis stigmaticalis Wei et Nie近似,但头部、胸部侧板、胸部腹板黄褐色,翅痣黑色,后翅臀室柄微短于cu-a脉,锯腹片19刃,阳茎瓣头叶近横方形,下腹角显著突出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后者与Aglaostigma bicolor Wei和Aglaostigma tertium Zinovjev近似,但触角黑色,腹部背板第1和第3节、第7~10节、内眶中下部条斑、后眶中上部宽斑白色,后足股节褐色,前翅2Rs室短于1Rs,后胸后侧片后角宽圆,触角短,约等长于头胸部之和,容易与后二种鉴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