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2.
以毛叶茶为研究对象,通过真空厌氧处理将其制作成γ 氨基丁酸(GABA)毛叶茶,探求毛叶茶经厌氧处理后的品质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厌氧处理后的毛叶茶,其GABA含量显著提高,达到GABA茶标准。游离氨基酸、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也显著升高,但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降低。同时,真空处理还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简单儿茶素含量呈降低趋势,ECG和CG含量显著提高,EGCG、GCG含量及酯型儿茶素总量却先增加后降低,最终总量与对照样无明显差异。(2) 毛叶茶中除含有一般的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普通茶树品种所特有的特征氨基酸Thea,以及微量的GABA。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有Thea、Glu、Asp,较低的是Met、Cit、α ABA、Tau、Gly。Cysthi和EOHNH2是GABA毛叶茶中特有氨基酸。在真空厌氧条件下,GABA毛叶茶的游离氨基酸由于蛋白质发生降解而总量增加。其中P Ser、Thr、Ser、Asn、Pro、Gly、Cit、α ABA、Val、Cysthi、Ile、Leu、Tyr、Phe、GABA、Trp、Lys、His含量上升,Asp、Glu和α AAA含量均降低,而Ala 和Arg含量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Thea、Cys、Met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真空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尾孢菌属的4个种和假尾孢属的5个种,其中有3个新组合:乌黑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fuliginosa(Ell.& Kell.)Zhao & Guo,comb.nov.],安息香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tyracae(Chupp)Guo & Zhao,comb.nov.],水红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viburni-cylindrici(Tai)Guo & Zhao,comb.nov.]和一个中国新记录。文中对新组合进行了简要描述并绘图。研究的标本分别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AS)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HPAF)。 相似文献
4.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实性害虫,其中枣受害最严重,因其幼虫在果实内蛀食危害、高度隐蔽性的生活而较难防治。寻找有效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成为必然。2009年与2010年研究调查了我国大枣部分产区陕西、山西、河南与宁夏枣园桃蛀果蛾寄生性天敌,共发现了3种寄生蜂,即中华齿腿姬蜂(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章氏小甲腹茧蜂(Chelonus(Microchelonus)zhangi Zhang)和金小蜂(Pteromalidae),3种寄生蜂均从桃蛀果蛾的茧中羽化而出,其中中华齿腿姬蜂和章氏小甲腹茧蜂为优势天敌,但它们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分布。同时,对中华齿腿姬蜂和章氏小甲腹茧蜂羽化、寄生率以及与寄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齿腿姬蜂越冬代成虫出蛰活动始于6月中旬,越冬代寄生率较低,第1代成虫羽化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代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可达25%;章氏小甲腹茧蜂第1代成虫羽化集中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由于在2009年与2010年对样地进行不施用杀虫剂的管理,该天敌在2010年自然寄生率显著提高,最高时可达64.52%。因此,科学管理,合理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成为实现该害虫生物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以毛叶茶为研究对象,通过真空厌氧处理将其制作成γ-氨基丁酸(GABA)毛叶茶,探求毛叶茶经厌氧处理后的品质成分变化。结果表明:(1)厌氧处理后的毛叶茶,其GABA含量显著提高,达到GABA茶标准。游离氨基酸、黄酮和生物碱含量也显著升高,但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降低。同时,真空处理还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简单儿茶素含量呈降低趋势,ECG和CG含量显著提高,EGCG、GCG含量及酯型儿茶素总量却先增加后降低,最终总量与对照样无明显差异。(2)毛叶茶中除含有一般的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普通茶树品种所特有的特征氨基酸Thea,以及微量的GABA。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有Thea、Glu、Asp,较低的是Met、Cit、α-ABA、Tau、Gly。Cysthi和EOHNH2是GABA毛叶茶中特有氨基酸。在真空厌氧条件下,GABA毛叶茶的游离氨基酸由于蛋白质发生降解而总量增加。其中P-Set、Thr、Ser、Asn、Pro、Gly、Cit、α-ABA、Val、Cysthi、Ile、Leu、Tyr、Phe、GABA、Trp、Lys、His含量上升,Asp、Glu和仪.AAA含量均降低,而Ala和Arg含量却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Thea、Cys、Met等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真空处理后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白蜡窄吉丁、萧氏松茎象、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和桑天牛等林业害虫均为我国本地林业生态系统中的昆虫种类,在北美白蜡树、北美松树和北美黑杨派杨树等外来树种引入和大量栽培之前,一直没有形成严重的危害,以至于白蜡窄吉丁和萧氏松茎象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重要林业害虫在我国的发生都是伴随着敏感外来树种的引进和大量不合理的种植而逐渐严重起来的。本文对外来树种的引进与本地林业虫害的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来树种的不合理引进可能诱发本地林业新虫害的观点,并对其发生机理以及相应的研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Platygaster robiniae Buhl and Duso(膜翅目:细蜂科)是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双翅目:瘿蚊科)十分重要的寄生性天敌,为卵-幼虫跨期寄生蜂,专化性强,在自然抑制害虫虫口密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摸清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我国的地理分布,探讨其与刺槐叶瘿蚊的相互关系,本文根据寄主刺槐叶瘿蚊在我国的分布范围,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个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刺槐叶瘿蚊广腹细蜂在其寄主分布区都有分布,分布范围在26°35.451′-43°53.482′N,103°51.816′-125°15.969′E,海拔4-1 097 m。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假尾孢属的6个种,其中有2个新种,即:枫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terocaryae Guo et W. X. Zhao)和清风藤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sabiae Guo et W.X.Zhao);3个新组合:紫珠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callicarpae(Cooke) Guo et W. X. Zhao],蕺菜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houttuyniae (Togashi & Kats.) Guo et W. X. Zhao],冬青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mate (Speg.) Guo et W. X. Zhao]。两个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其等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研究所病理标本室。枫杨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pterocaryae Guo et W. X. Zhao)斑点叶两面生,近圆形,直径0.5—12.0mm,无明显边缘,叶面褐色至暗褐色,叶背灰褐色,子实体叶背生,具表生菌丝。子座生于表皮下,近球形。分生孢子梗浅青黄色至青黄色,不分枝,0—4隔,9.7—73.5×3.7—4.3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倒棍棒-圆柱形,极浅的青黄色,光滑,干燥,具2—10个不明显的隔膜,35.0—99.5×3.7—4.3μm。清风藤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 sabiae Guo et W. X. Zhao)斑点叶两面生,圆形,直径1.5—4.0μm。叶面黄褐色至褐色,外围以暗褐色细线圈,有时还具浅黄褐色晕圈,叶背中度褐色。子实体叶面生,具表生菌丝,无子座。分生孢子梗青黄褐色至浅褐色,平滑,具2—10个隔膜,17.0—162.0×3.0—3.9(—4.3)μm。分生孢子倒棍棒形至圆柱形,浅青黄色,平滑,干燥,3—8隔,43.0—99.5×2.8—3.9(—4.3)μm。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