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桃蛀果蛾俗称桃小食心虫、苹果食心虫等,简称“桃小”,在国外分布于日本和朝鲜;在我国分布于31°N以北,102°E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市),寄主植物包括苹果、梨、枣、酸枣、山楂、桃、海棠、花红、李、杏、梅等10多种果树。桃蛀果蛾以幼虫取食这些寄主植物的果实,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果树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所以国内各地对此虫的生物学、发生规律、防治等方面的研究颇多。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学名是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但我国分布的桃蛀果蛾,其学名究竟是不是C.niponensis,却有必要予以澄清,否则将引起混乱。 相似文献
2.
以山茱萸蛀果蛾Carposina coreana Kim为外群,用44个随机引物对苹果、山楂、桃、杏、枣和酸枣等6种寄主植物上的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进行了RAPD 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之间遗传差异出现了较大的分化,桃蛀果蛾6个寄主生物型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040~0.637之间,尤其是杏生物型分化最大。经聚类分析,可将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明显分成两个类群,杏生物型为一群,其余为一群。两个类群间遗传距离为0.465,亚群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040~0.369。推测杏树上的“桃蛀果蛾 ”已经分化成为不同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伏牛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本文报道了1996年7月河南省伏牛山昆虫考察中采到的蝎蛉科6种昆虫,其中蝎蛉属Pamor pa4种,即大蝎蛉Panor pa magna Chou,六刺蝎蛉P.sexspina Cheng,华山蝎蛉P.emarginata Cheng和伏牛山蝎蛉P.funiushana Hua et Chou,sp.n。新蝎蛉属Neo panor pa2种,即河南新蝎蛉Neopanor pa longiproce 相似文献
4.
5.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描述产自中国东北辽宁和黑龙江的蝎蛉1新种-刘氏蝎蛉Panorpa liui,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西北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蝎蛉科与蚊蝎蛉科昆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触角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其感觉功能主要是通过其上的各类感器来实现的。本文以染翅蝎蛉Sinopanorpa tincta(Nav偄s)和中华蚊蝎蛉Bittacus sinensis Walker为代表,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蝎蛉科Panorpidae和蚊蝎蛉科Bittacidae触角感器的类型及其超微结构,并简要讨论了各种感器的功能。结果显示:染翅蝎蛉触角上共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短刺形感器、Bhm氏鬃毛、毛形感器、短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微毛形感器。中华蚊蝎蛉触角上也发现7种感器,分别为Bhm氏鬃毛、芽形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畸形毛感器、腔锥感器和钟形感器。蚊蝎蛉触角与蝎蛉的最大区别是着生有大量的腔锥感器,初步推测众多的腔锥感器可能与蚊蝎蛉对湿度的高度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研究了小花蝽(Orius minutus)成虫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3~4龄若虫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在玻璃试管中,捕食量(Na)符合Na=1.0113N/(1+0.04149N),在培养皿中为Na=0.6777N/(1+0.03395N),在笼罩花盆中为Na=0.6417 N/(1+0.03934 N).小花蝽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捕食率与个体相互干扰的关系符合Hassell模型.在相同空间条件下,小花蝽的捕食量与猎物密度呈正相关,寻找效应与猎物密度呈负相关;随着空间增大,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若虫的瞬间攻击率(a′)和最大捕食量(Na)均下降,处置时间(Th)则延长,但其功能反应类型不变,仍为HollingⅡ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蚊蝎蛉属四新种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述了中国蚊蝎蛉属Bittacus Latreille 4新种,即暗蚊蝎蛉Bittacus obscurus sp.nov.,浅黄蚊蝎蛉Bittacusflavidus sp nov,长突蚊蝎蛉Bittacus longiprocessus sp.nov.和四边蚊蝎蛉Bittacus trapezoideu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10.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切片法,观察南五台蝎蛉Panorpa nanwutaina Chou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南五台蝎蛉复眼近半椭球形,包括1500~1600个小眼。小眼表面光滑,由角膜、晶体、2个初级和12个次级色素细胞、视杆、以及基膜组成。角膜为多层片状纤维结构;晶体含有4个晶锥细胞;视杆由若干个视网膜细胞组成。晶体、视杆周围、和色素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色素颗粒,基膜两侧也有色素颗粒分布。南五台蝎蛉的复眼属于并列像眼。与普通蝎蛉P.communis L.小眼的次级色素细胞数目不同。讨论了南五台蝎蛉角膜的功能以及感觉毛和次级色素细胞在分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