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5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本文发展了一种根据NADPH消耗定量测定冠瘿组织粗酶提取液中nopaline合酶活性的方法。对于含nopaline型Ti质粒的土壤根癌杆菌菌株透发的马铃薯、向日葵、烟草和胡萝卜冠瘿系来说,出于不存在酶反应的促进剂或抑制剂,粗酶提取液中nopaline合酶的活性能够反映体内存在的此酶的酶量。用这个方法测定了四株土壤根癌杆菌菌株诱发的十六株植物冠瘿系的nopaline合酶活性,由不同菌株诱发的所有胡萝卜,烟草冠瘿素包括单细胞克隆的烟草冠瘿系,以DNA为单位的此酶量明显地低于向日葵和马铃薯冠瘿系。由此推测,不同宿主植物中nopaline合酶量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植物本身。通过Ti质粒把外源基因导入不同植物可能有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病原相关蛋白及其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病原相关蛋白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中,它可以为各种微生物病原菌诱导产生,具有相对低的分子量,稳定性较大,多存在于胞间,在进化上相对保守,是植物潜在的抗病物质,很可能参与植物对病原菌的诱导抗性,其中许多蛋白具有几丁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力。目前,多个病原相关蛋白的基因已被分离,克隆,并在植物中表达。 相似文献
4.
铅是一种毒性强的重金属元素,一旦进入环境将很难修复,进而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具有准确度好、简便快捷、分辨率高的特点,是一种探讨植物重金属耐性机理的可行方法。紫茉莉是一种生长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应用于铅污染土壤植物稳定的前景。通过温室培养,研究不同铅处理条件下(0,50,100,200,500,1000μmol/L),紫茉莉不同组织器官(根、茎、叶)的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谱变化,结果发现,生长介质铅处理浓度低于500μmol/L时对紫茉莉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当Pb处理浓度达到1000μmol/L时,生物量略显降低,但是各处理浓度间生物量差异性不显著。紫茉莉根组织在3420,2920,1610,1060 cm-1 等处峰高先上升后下降,反映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羧酸等物质在低铅处理条件下往往作为渗透性调节物质出现, 有机物含量升高,但随着铅含量的升高, 其合成和运输受限, 有机物含量逐渐下降;茎组织在2920,1630,1380,1060 cm-1 等处峰高无明显变化;叶组织在1650 cm-1 处峰高随铅处理浓度升高而升高,这可能与紫茉莉叶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含量升高有关。这表明,紫茉莉通过根系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将植物吸收的Pb大部分积累在根部,阻止Pb向地上部分运输,有效的保护了植物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5.
坏死病原菌(necrotizing pathogen)的侵染或者一些化学因子的处理能诱导植物的非侵染或非处理部位产生对多种病原再侵染产生抗性,即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获得系统抗生的组织中SAR基因产物的累积和防卫反应的潜在诱导增加(potentiatiion)是其两类抗病机制。SAR至少有通过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 相似文献
6.
7.
结合实例介绍一种基于电子版X光片,借助于电子邮件、Windows系统、AutoCAD软件实现个性化人工假体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内存在着严重的Ca2+、Na+紊乱。Ca2+ATP酶和Na+,K+ATP酶在维持细胞内外离心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模型结合缺血前后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研究氟烷、七氟醚对缺血前、缺血期、复灌... 相似文献
9.
对九龙江森林公园次生常绿阔叶林粗木质残体(CWD)进行量化研究,了解亚热带典型次生林CWD的本底数据。以九龙江森林公园典型天然次生林中的6个20m×20m的标准样地为对象,调查并分析样地内不同分解等级CWD的生物量、碳储量和养分特征变化。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2.8—30.4t/hm~2之间,碳储量在6.10—6.75t/hm~2之间,大量营养元素(N、P、K、 Ca、 Mg)含量相对稳定,化学计量变化不显著,微量营养元素中Pb与Cd元素含量随着分解等级的增加而增加。九龙江森林公园亚热带典型次生林的CWD储量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处于中等水平,CWD主要以分解中后期的倒木为主,反映出该次生林处于中幼龄林阶段,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养分含量相对稳定,并表现出Pb与Cd在CWD中积累的现象,在中度分解和重度分解的CWD中Pb含量分别增加了62.65%和69.88%,Cd含量则分别增加了33.33%和100%,其内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WD如何参与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重金属积累等生态过程,比较不同林分干扰历史下CWD储量、分布及养分特征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准确模拟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2016—2017年的大田试验数据,基于APSIM模型对旱地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进行模拟,并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播期和耕作方式对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播期(早播、正常播、晚播)和4种耕作方式(传统耕作、传统耕作+覆盖、免耕、免耕+覆盖)下,籽粒干物质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57.5~143.1 kg·hm-2,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4%~9.9%,模型模拟精度较高。不同播期下,耕作方式对籽粒干物质积累的促进效果排序均表现为: 免耕+覆盖>传统耕作+覆盖>免耕>传统耕作,免耕+覆盖最有利于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而免耕与传统耕作差异不显著。不同耕作方式下,小麦干物质积累过程均表现为早播好于正常播和晚播,晚播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积累过程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