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分布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硬叶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高山栎组植物叶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山栎组植物叶的形态结构兼有非肉质旱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的性状,这是它们对生态环境广泛适应的基础。每一个种除气孔器类型及腹面二层表皮细胞性状比较稳定外,其他性状,如气孔的大小和密度、表皮细胞的形状、垂周壁的类型、叶片的厚度、角质膜的厚度均受环境条件修饰,不是稳定性状,不具分类学意义。对同一个种的不同生活型,如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在解剖结构土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地中海的冬青栎(Quercusilex)的表皮特征和高山栎组植物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3.
增强紫外B辐射对植物及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介绍了一些有关紫外B辐射增强对植物及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新进展:1.许多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2.注意到对植物生长调控的研究;3.更加重视对植物防御、修复的研究;4.有关信号传导的研究日渐增多;5.对植物群体及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在不断扩大与加深;6.复合效应研究正在升温。推断今后在一段时间内,有关UV-B辐射对植物和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不但不会削弱,可能还会加强,特别分子水平的研究会大大增加,今后对群体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会重视野外和长期效应的观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晚,但近些年发展得较快,有部分研究已赶上国际研究进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温室种植的小麦在0kJ·m-2(对照)、8.82kJ·m-2(处理1)和12.6kJ·m-2(处理2)3种剂量的紫外线B辐射下叶绿体膜组分和膜流动性的变化。紫外线B辐射导致了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降解、Hill反应的抑制、膜脂肪酸组分配比的改变和不饱和度指数(IUFA)的下降、膜流动性的降低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分析表明,紫外线B辐射诱导的膜脂过氧化是叶绿体膜系统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枣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以民勤小枣幼茎和幼叶为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用茎尖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从茎段诱导的愈伤组织属淡绿色致密的Ⅰ型和白色疏松的Ⅱ型。它们都是非胚性愈伤组织。研究了渗透压、外植体取材时间等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及生长的影响。幼嫩的材料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在各种基本培养基中,以3/4MS培养基诱导率最高,暗培养较光下培养有利,3% ̄5%蔗糖浓度最适宜,而高渗透压不利。各种激素对继代培养的作用依次是2,4-D〉 相似文献
7.
UV—B及红光对大棚番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冬季蓝色无谪膜塑料大棚内有效光合辐射(PAR)和紫外B(UV-B)都比棚外低,给大棚番茄补充照射UV-B和红光。结果表明,红光可提高番茄果实糖、酸含量。高剂量UV-B(0.95kj.m^-1.d^-1,0.71kj.m^-2.d^-1)降低番茄红素C(Vc)的含量,低剂量UV0-B(0.54kj.m^-1.d^-1,0.65kj.m^-2.d^-1)可提高番茄红素和Vc含量。低剂量kj.m^-2. 相似文献
8.
在温室条件下,以每日2.2kJ/m^2(CK)、8.82kJ/m^2(T1)和12.6kJ/m^2(T2)紫外线-B辐射(UV-B,280~320nm)剂量研究了5个黄瓜(Cucumis satious L.)品种,7个番茄(Lycop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及大豆[Glycine max(L.)Metr.]、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和黄河密瓜(Cucumis melo L.)的生长反应。辐射处理25d后,测定了株高(PH)、叶重(LDW)及总生物量(TDW)、叶面积(LA)、特定叶重(SLW)、上胚轴长度(EL)和番茄品种的子叶节周长(GCN)。结果表明,种间和种内差异显著。但是大多数品种及种的反应指数为负值,并呈现强度负相关效应,说明UV—B辐射抑制了它们的生长发育,但大豆的反应指数在低剂量的处理下为正值反而促进其生长。UV—B胁迫下,大多数种类的上胚轴延伸明显受阻,特定叶重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减少,番茄的子叶节膨大。作物对UVB辐射的种内和种间反应是作物遗传特性上的差异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9.
温室种植的吞豆在0(CK),8.82kJ/m2(T1)和12.6kJ/m2(T2)3种剂量的紫外线B(UV-B)辐射引起膜脂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UV0B处理后,蚕豆叶片中丙二醛(MDA)和H2O2含量升高,膜脂肪酸不饱和度指数(IUFA)降低,脂氧合酶(LOX)活性升高,超氧歧化酶(SOD)活性稍有波动,而3种多胺-腐胺(Put)精胺(Spd)和尸胺(Spn)在照射7天后均有积累,但在处理后期(21d)有所回落,推测由LOX主导的酶促膜过氧化作用和氧自由基引起的非酶促过作用在膜结构的破坏中起重要作用,SOD活性和多胺含量的变化蚕豆对UV-B胁迫的一种适应性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