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研究腾冲拟髭蟾(Leptobrachium tengchongense)的繁殖期鸣声特征,2018年2月27日,利用TASCAM DR-40专业录音机,在野外录制了6只个体总共78个有效鸣声,随后利用Raven Pro?v.1.5声音分析软件对鸣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繁殖期的雄性腾冲拟髭蟾发出求偶鸣声及竞争鸣声两种不同类型鸣声,均为单音节鸣叫,且鸣声主频均为1.31~1.50 kHz。求偶鸣声的时长为(147±30.1)ms,所含脉冲数为(15±2.4)pulses/s;竞争鸣声为雄蟾听到附近其他个体鸣叫后所发出的较拖长的鸣声,其鸣声时长为(610±187.0)ms,所含脉冲数为(28±10.7)pulses/s。不同个体之间的鸣叫时长和鸣叫间隔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个体的体型大小有关,但需要更多的数据去证实。我们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讨论当前腾冲拟髭蟾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保育策略。 相似文献
3.
4.
5.
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在云开山脉广东黑石顶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六万山脉罗阳山采集到3只斑蜓蜥Sphenomorphus maculatus(Blyth,1853)标本,为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爬行动物的新纪录.斑蜒蜥的现代核心分布区为中南半岛,在云开山脉和六万山脉的分布是斑蜓蜥自其核心分布区沿十万大山向六万山及云开山脉扩散的结果.检视所采集的斑蜓蜥标本,发现其存在一定程度变异:每侧颞鳞4或5个,环体中段鳞最少为36行;顶鳞和前颊鳞存在分裂为二和愈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