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肥料和常规肥料处理对华南赤红壤发育的稻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处理与非包膜复合肥处理,在水稻移栽后10d内水层中NH4^+-N和NO3^--N浓度问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各处理水层中NO3^--N浓度与2d后或当天N2O排放量间的偏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包膜型控释肥比未包膜复合肥能极显著地降低稻田N2O的排放量.在施肥后100d内,控释肥的N2O累积排放量仅为未包膜型复合肥料的13.45%~21.26%,是尿素处理的71.17%~112.47%.复合肥处理的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施肥后1~25d和水稻晒田期间,控释肥在此时期的排放量显著降低,尿素处理则延缓并减小了N2O排放峰.控释肥一次施用和尿素分次施用都能减少N2O排放. 相似文献
3.
甲壳低聚糖铁(Ⅲ)、硒配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甲壳低聚糖与FeCl3反应络合成甲壳低聚糖铁(Ⅲ),以甲壳低聚糖与亚硒酸反应络合成甲壳低聚糖硒,对2种络合物的稳定性及紫外、红外光谱进行检测。甲壳低聚糖铁(Ⅲ)水溶液中不存在游离铁(Ⅲ),表明铁(Ⅲ)与甲壳低聚糖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在pH值为3-11的范围内不水解,无沉淀产生;甲壳低聚糖硒水溶液中不存在游离的硒离子,表明硒元素与甲壳低聚糖也形成了稳定的配合物。红外光谱扫描也表明甲壳低聚糖与铁、硒络合的特征峰变化。研究结果说明甲壳低聚糖与铁(Ⅲ)或硒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分析其配位的基团主要是氨基,羟基也有一定的配位能力,但是强度低于氨基。以上实验结果有望使甲壳低聚糖铁(Ⅲ)配合物成为一种具有较好生物利用度的营养型补铁剂,使甲壳低聚糖硒配合物成为具有多功能的保健药品。 相似文献
4.
Rht3基因及带有Rht3基因的4B染色体对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带有Rht3基因的4B染色体二体(宁矮1号)、单体(宁矮1号M4B)、缺体(宁矮1号N4B)材料的光合特性,发现带有Rht3基因的4B染色体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含量及活性、叶片导度均有正效应,并有累加作用,而且对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和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也有正效应,因此带有Rht3基因的4B染色体具有促进光合作用的效应。对具有不同Rht3基因剂量的矮秆系(宁矮1号,即苏麦3号的Rht3矮秆等基因系)、半矮秆系(MD苏麦3号)及其苏麦3号的光合碳同化特性的研究,发现Rht3基因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导度具有正效应,但对于RuBP羧化酶含量和活性、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三尖杉酯碱 (harringtonine ,HT)是一种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良好疗效的抗癌药物 ,可在很宽的剂量范围内迅速诱导HL -6 0细胞凋亡 .细胞外钙离子螯合剂EGTA不抑制抗癌药物HT、喜树碱 (campothecin ,CAM )诱导的-细胞凋亡 ;而细胞内Ca 2+螯合剂BAPTA AM却可抑制该过程 .与此相一致 ,HT和CAM也不能诱导胞内Ca 2+已排空的HL -6 0细胞凋亡 ,说明HT ,CAM诱导的HL- 6 0细胞凋亡依赖于胞内Ca 2+但是HT ,CAM诱导HL -6 0细胞凋亡过程中胞内自由Ca 2+浓度变化不大 .利用视频反差增强显微术 (videoenhance mentcontrastmicroscopy ,VEC)研究了单个HL- 6 0细胞凋亡过程中胞内Ca 2+分布的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HT诱导HL -6 0细胞凋亡过程存在胞内Ca 2+由胞质向核的位移 . 相似文献
6.
三尖用酯碱诱导HL—60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的细胞南和细胞核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视频显微影像反差增强技术对三尖杉酯碱诱导的单个HL-60活细胞程序死 全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每个Apo细胞在染色南凝集前都要发生细胞核的出泡,而每一个核出泡又都是由相应的质出泡所诱导的,但并不是每个质出泡都能诱导核出泡,质出泡的次数远远高于核出泡,指示核、质出泡可能染色质凝集有关,并且核、质出泡是程序死亡细胞形成Apo小体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则说明核、质出泡与微丝解聚和重组有关。 相似文献
7.
8.
p53与细胞周期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53蛋白首先在SV-40转染的小鼠细胞中发现,继之在不同类型的转化细胞系中也被检测到。进一步研究证明它还存在于正常细胞和组织中,但与转化细胞相比其含量要低得多。 1988年Levine和Oren等报道了第一个被鉴定的p53突变型p53 Vall 35。以后,人们在转化细胞中检测到各种类型的p53突变型。为了有效地研究p53蛋白,已发展了很多识别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其中有的具有种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