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47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各种膜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和疏水性的差异,通过适当的相分配系统,将一种膜颗粒从其它成份中分离出来,这便是相分配法。在相分配法应用之前,都是用离心法纯化膜颗粒的,但离心法纯化的膜颗粒纯度不够高。相分配法作为离心法的辅助技术,则能满足实验对分离纯化的膜颗粒的纯度  相似文献   
2.
以富马酸产量和生产速率为目标,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种龄,接种量,葡萄糖和尿素浓度对两者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基于响应曲面方法的Desirability函数确定了葡萄糖和尿素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最佳的种龄和接种量分别为36h和15%,葡萄糖和尿素的优化浓度为132.73和0.0586g/l,此时模型预测的富马酸产量和生产速率达到71.42g/l和0.804g/(l.h),Desirability的函数值高达0.966。该条件下在5L发酵罐水平上进行验证试验,经过88h的发酵最终生成富马酸66.5g/l,生产速率达到0.755 g/(l.h),与未优化前相比,产量和生产速率分别提高了13.9%和15.8%,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现了产量和生产速率的同时优化,为发酵法制备富马酸的工业化放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韦琴  梁金清  李神美  张昆珍 《蛇志》2012,24(2):229-230
护理研究生教育是培养护理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高级人才的主要渠道。我国护理硕士教育自199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历程,已形成一定规模[1]。据报道,截止2011年10月,除去挂靠的硕士、博士授权点,全国已有65个护理硕士授权点,13个护理博士授权点[2]。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的抑菌活性。结果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O157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杆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效果明显,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片球菌素Pediocin PA-1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水提物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银花水提取物作为微生态调节剂对肠道微生态失调大鼠肠道菌群的调整作用。方法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分别以金银花、丽珠肠乐、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生理盐水灌胃,于灌胃4d后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组分、乙酸含量及肝脏中肠杆菌易位情况。结果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得到恢复,肠道内乙酸含量增加,易位至肝脏的肠杆菌数量减少,与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银花与丽珠肠乐合剂组效果最佳。结论金银花水提物作为益生元对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抗旱性花生品种结荚期叶片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于结荚期设置0~8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为70%和50% 2个处理,研究与花生抗旱性相关的叶片生理生化性状及不同品种抗旱的叶片机制.结果表明: 利用产量抗旱系数可将12个花生品种的抗旱性分为强、中、弱3级,抗旱性强的品种有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中度抗旱品种有花育20、农大818、海花1号、山花9号和79266,抗旱性弱的品种有ICG6848、白沙1016、花17和蓬莱一窝猴.A596、山花11号、如皋西洋生的抗旱机制是具有较强的叶片抗氧化保护能力、较高的PSⅡ活性及光合速率(Pn).海花1号的叶片抗氧化保护能力较强,山花9号的PSⅡ活性有显著优势.相关分析表明,叶片Pn、气孔限制值(Ls)、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花生品种的抗旱系数有显著的相关性,是花生结荚期的重要抗旱性状.SOD活性的抗旱级别需在干旱胁迫下鉴定,其他性状可在正常灌水条件下鉴定.山花11号和79266可分别作为花生强、弱抗旱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山花11号可作为花生叶片优异抗旱性状鉴定的标准品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DNA成环和弯折机制,以140bp为分界点,探讨高频转录基因上游区与内含子之间可能存在的短程和长程转录协同增效作用(synergy)。用与随机序列做对比的方法,抽提出最近距离在140bp以下的寡核苷酸对,以及最近距离在140bp以上的寡核苷酸对。仔细分析两种距离下的可能的协同寡核苷酸对的位置特征和碱基组分,发现短程协同作用的寡核苷酸对的平均最近距离都在110bp以下,位于上游区的CCAA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而长程协同作用的寡核苷酸对的平均最近距离集中在250-400bp,并且在多数寡核苷酸对中,位于上游区的寡核苷酸是GC丰富的正调控元件。  相似文献   
8.
气孔调节着植物光合、蒸腾作用的平衡及其相互耦合过程,其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以若尔盖高原纳勒乔沼泽水位下降模拟控制实验平台为依托,研究木里薹草的叶片气孔性状以及光合性状对水位下降的响应,探讨木里薹草气孔性状与光合性状之间的变异与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 水位下降后,木里薹草的气孔数量 (NS) 、气孔密度(SD)、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叶绿素含量(Chl)显著减少(P<0.05);气孔面积(SA)、叶片厚度(LT)、胞间CO2浓度(Ci)显著增加(P<0.05);维管束面积(VA)、导管面积(CA)、筛管面积(STA)没有显著差异(P>0.05)。(2)木里薹草气孔性状、光合性状中所有性状均显著相关(P<0.05),但解剖性状只有CA与VA和STA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解剖特征与气孔特征、光合特征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但气孔特征与光合特征紧密联系,NS和SD均与GsPnT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SA与GsPnTr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3)气孔特征与光合特征存在一定的协同变异关系,这种关系并非在不同水位条件下都存在。(4)此外,随着湿地水位下降,木里薹草由快速投资回报策略向缓慢投资回报策略转变。综上表明,木里薹草在适应低水位环境中展现出高度可塑性,气孔特征与光合性状之间的协同变异关系充分体现了木里薹草的权衡策略,反映了若尔盖高寒高原湿地植物叶片结构和功能对水位变化的适应性,有助于木里薹草在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肌肉电刺激生物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对于治疗桡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运动恢复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营养神经药物+针灸)和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腕伸肌和指总伸肌恢复情况、伸腕角度和伸肘角度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等方面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2周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66.00%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力恢复至4-5级的比例和表面肌电信号(s EMG)增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伸腕角度和伸肘角度的优良率分别为84.00%、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0%、6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波幅的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和运动疗法的治疗方案明显能使得患者受益更多,能更好地恢复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滇西北高原湿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然而,关于土地利用方式对滇西北高原湿地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选取纳帕海的湿地、草甸和耕地为对象,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含量和储量的变化特征,阐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碳、氮储量与生物量和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耦合关系,探讨纳帕海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储量影响的机制及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的含水率、TOC、TN含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耕地和草甸(P<0.05),容重则显著低于耕地和草甸(P<0.05)。0~100 cm土层深度,湿地、耕地和草甸土壤碳、氮储量总体上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湿地土壤碳、氮储量均最高,草甸碳、氮储量均最低。土壤有机碳储量与TOC、碳氮比、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全氮储量与含水率、TOC、TN、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地利用方式、含水率、容重和TOC含量直接影响土壤碳储量,土壤深度、土地利用方式、碳氮比和TN含量直接影响土壤氮储量。综上,容重、含水率、碳氮比、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是影响纳帕海土壤碳、氮储量的主要因素,土壤碳和氮储量均表现为湿地>耕地>草甸,表明湿地排水疏干变为草甸或开垦为耕地,将导致纳帕海土壤碳和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