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5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0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21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升阳张勇王健刘言志刘金亮潘洪玉 《生物技术通报》2013,(2):106-110
在构建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全长cDNA文库中通过随机克隆测序并进行EST分析基础上,得到四翅滨藜osmotin-like protein的1个cDNA序列,命名为AcOLP。AcOLPcDNA包含一个全长为687 bp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9个氨基酸,属于GH64-TLP-SF超家族,是一种病程相关5(PR-5)蛋白,其核酸序列与大洋洲滨藜(Atriplex nummularia)的osmotin-likeprotein基因的同源性为94%,对应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JN632587.1。与其他植物PR-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AcOLP具有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与二硫键的形成有关。对AcOLP与其他植物的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分析表明,其与大洋洲滨藜的亲缘关系较近。将AcOLP基因与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连接,进行融合表达,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出分子质量约29 kD的蛋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心肌肥厚发展过程中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复制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模型,连续动态监测小鼠从心肌肥厚早期至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体表心电图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模型组术后2周内小鼠未见自发性心律失常,而模型组术后5周、9周和13周小鼠出现自发性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频发的室性早搏以及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5%、28%和63%。②与同期对照相比,术后2周、5周、9周和13周组动物伽间期以及帆间期明显延长,分别延长20.4%、32.7%、49.7%、61.0%和27.1%、32.1%、43.9%、59.1%(P〈0.01)。③心肌肥厚小鼠心电图的另一个特征为J波变化。所有对照组动物心电图均为正向J波,而模型组动物从2周开始J波正向值下降,5周逐渐变平,到13周时完全翻转。④与同期对照相比,模型组的PR间期没有改变,但术后2周RR问期轻微缩短。结论:心肌肥厚小鼠自发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逐渐增加,QT间期进行性延长,J波幅值逐渐降低,表明随着疾病的进展心室复极化异常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3.
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是肠道病毒中流行较为广泛的血清型之一,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曾报道儿童急性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手足口病等的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本研究对广东省2020年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8株CVB3进行基因特征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到的8株CVB3 VP1区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2%~99.5%,与原型株Nancy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77.9%~78.5%之间,与其他CVB3中国大陆流行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9.6%~82.2%。8株CVB3均为E基因型,为广东省首次报道。8株CVB3分离株在进化树上聚集,提示病毒发生了局部传播。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提示2株广东CVB3分离株在非结构蛋白区有重组现象的发生。本研究为E基因型CVB3在我国的流行传播和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贮藏条件对河西走廊四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贮藏条件下,探讨了河西走廊枸杞(Lycium barbarum)、黑果枸杞(L.rutheni-cum)、花棒(Hedysarum scorpaium)和泡果白刺(Nitraria sphaerocarpa)4种旱生灌木种子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枸杞、黑果枸杞和花棒种子萌发对贮藏条件有一致性的响应,即经过低温湿润(-5℃和4℃)贮藏后有较高的萌发率、较快的萌发速度和较早的萌发开始时间,贮藏条件对泡果白刺的种子萌发(<30%)的影响较小;冬季冷屋贮藏后(-5℃,湿润)的枸杞种子萌发率(68%)显著大于冰箱贮藏(4℃,湿润)和室温干燥贮藏(<20%);冰箱和冬季冷屋贮藏后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率约80%,室温干燥贮藏后萌发率仅为5%;冰箱和冬季冷屋贮藏后的花棒种子萌发率达到88%和65%,干燥贮藏后为40%。低温层积(-5℃和4℃)是打破枸杞、花棒和黑果枸杞种子休眠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获得肠三叶因子(ITF)的原核表达产物及抗rITF抗体,为深入研究ITF的作用机制及其受体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常规提取人小肠组织总RNA,用RT-PCR获得ITF编码基因片段,克隆至质粒pET32a获得原核表达栽体,双酶切和测序后转化至Origami B(DE3)用IPTG诱导表达,优化条件获得最大表达产量;用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的重组蛋白rITF皮下多点注射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此抗体进行大鼠肠组织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测序证实PCR扩增获得ITF全长基因序列与基因文库中的完全一致,将该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ET32a中、优化表达条件后,重组蛋白的表达量达到50mg/L;Western blot证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通过Ni-NTA亲和层析、超滤离心后,得到90%纯度的蛋白;收集兔血清,纯化后获得特异性良好的ITF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肠组织显示ITF表达的部位定位于杯状细胞。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ET32a-IT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获得纯度较高的rITF,并获得了生物活性较高的ITF抗体,ITF主要在肠道杯状细胞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7.
8.
以谭清苏铁(Cycas tanqingii D.Y.Wang)雌雄植株半年生羽叶为材料,用优化的CTAB法分别提取其全基因组DNA,进行RAPD单因子梯度实验和正交实验以优化扩增条件。应用160个RAPD随机引物检测基因组DNA,雌雄植株均扩增出1450多条带,其中引物S0465扩增出与谭清苏铁雌株高度相关的RAPD标记,其大小约为500bp,该标记与雄株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2012-2015年在福建闽江河口湿地采用直接计数法开展了48次水禽调查,共记录水禽175 325只次,隶属7目14科91种。群落主要组成物种包括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三趾滨鹬Calidris alba、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和铁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i等11种,常见种15种,偶见种31种。研究区域11月至翌年2月为越冬期,水禽数量最多,3-6月为春季迁徙期,水禽数量下降,4-9月为夏候鸟栖息期和繁殖期,7-9月部分候鸟和旅鸟开始迁徙过境,数量先升后降,10-11月冬候鸟快速增加,7-11月为秋季迁徙期。 相似文献
10.
NA干涉 (RNAinterference ,RNAi)是一种特异性地导致转录后基因沉默的现象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小分子干扰RNA双链体 (smallinterferingRNAduplexes ,siRNAduplexes)可以有效地诱导RNAi现象 ,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针对SARS冠状病毒 (SARScoronavirus ,SARS CoV)中编码 5个主要蛋白质的基因 ,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设计了3 48条候选siRNA靶标 .在理论上 ,相应的siRNA双链体能特异地抑制SARS CoV靶基因的表达 ,同时不会影响人体细胞基因的正常表达 ,这为进一步siRNA类药物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