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5篇 |
专业分类
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予控制颅内压、营养神经细胞、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黏膜和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行常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水化后鼻饲管注入,1.5 g/次,3次/d,连用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营养状态指标[血清总蛋白(TP)、转铁蛋白(T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血清TP、TF水平和MAM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P、TF水平和MAMC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不仅可显著减缓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恶化;而且能有效地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并与肿瘤的形成有关.为了弄清F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相互作用的机制,人们对FGF和RGFR的各个结合结构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定位了aFGF、bFGF的肝素结合区、bFGF的受体结合区、FGF受体的肝素结合区、配体结合区和FGF受体相互结合区,提出了两个FGF与FGFR相互作用的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FGF的核酸类、糖类和多肽类抑制剂,为寻找新一代抗癌药物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白沙枇杷果实发育、果实水势及与裂果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生长在山坡地6年生白沙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的裂果与果实发育、可溶性糖含量、土壤相对含水量及果实水势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技术对预防裂果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白沙枇杷果实的发育,果形指数变小;临近成熟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增加,同时果实水势也升高。模拟大雨后,果实水势与裂果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41。这说明白沙枇杷临近成熟时,果实内积累了大量的可溶性糖等高渗透物质,从高含水量的土壤中大量吸收水分,使果实水势升高,导致裂果。以覆盖地膜、断根和果实套袋组合的技术预防裂果的效果最好,其中覆盖地膜和断根对预防裂果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以3个菊花品种的试管苗叶片为材料,通过探讨5种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钠,头孢唑林钠和羧苄青霉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卡那霉素浓度为5mg/L时能完全抑制JB、Jc的再生,15mg/L时能完全抑制JA的再生。其它4种抗生素对3个菊花品种再生影响差异很大。随着浓度升高,头孢噻肟钠使JA、JB再生率持续下降,再生率持续上升;头孢唑林钠使JA、JB、Jc再生率都持续下降;羧苄青霉素使JA、JB、Jc再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均在400mg/L时达到峰值。对于农杆菌LBA4404,头孢噻肟钠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羧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5.
种子耐储藏特性是粮食作物的特殊农艺性状之一, 耐储藏性能对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以粳型超级稻龙稻5 (LD5)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 (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共180个株系)为实验材料, 自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年、2年和3年后, 对不同储藏时段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 并利用22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动态QTL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储藏时段龙稻5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中优早8, 株系间耐储性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储藏时段发芽率显著相关, 相邻存储时段发芽率关系紧密。共检测到17个耐储性相关的QTLs, 3个老化时段分别检测到5、4和3个, 检测到5个动态条件QTLs, 单一QTL解释5.60%-32.76%的表型变异, 加性效应在-16.78%-16.95%范围内。主效QTL簇qSSC2、qSSC6、qSSC7和qSSC8能调控不同储藏时段的发芽率, qSSC6具有明显降低发芽率的效应。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主效QTL qSS1和qSS4参与上位性互作, 这表明上位性互作是调控耐储藏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研究结果为水稻(Oryza sativa)耐储性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同时丰富了耐储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用多孔强碱性三乙醇胺基聚苯乙烯树脂作为载体,用CNBr与载体上多羟基作用共价偶联葡萄糖异构酶(GI)。最适偶联条件表明:CNBr量增多,蛋白载量增加,但比活下降。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IGI)最适反应温度比天然酶提高15℃。并系统地研究了影响IGI活力-pH的曲线的各种因素:用具有不同平均孔径的载体(R=137A,185A,230A,365A)固定化GI,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0.0064mol/L),测定其最适pH值分别7.76,7.56,7.50,8.20。选择平均孔径为230A且具有不同数量三乙醇胺基的载体(0.94,1.05,1.13,1.37mmol/g干胶)分别固定化GI,其最适pH值分别为7.70,7.50,7.46,7.36。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塑料袋包装充氧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肌肉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及抗应激剂的生理作用。本研究设置了未经运输的幼鱼30尾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空白组、添加维生素C(VC)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维生素C组以及添加谷氨酰胺(Gln)运输的幼鱼90尾作为谷氨酰胺组,在运输实验进行的2 h、6 h以及9 h采样,不同时间点每组各取30尾幼鱼分别采集肝、肌肉样品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测定项目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显示,运输胁迫使空白组肝和肌肉中SOD活性最终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由于抗应激剂的存在而使其最终活性低于对照组;运输胁迫使空白组和维生素C组肝以及肌肉中CAT活性显著(P0.05)升高,最终其活性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谷氨酰胺组最终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胁迫使空白组肝和肌肉MDA含量均显著(P0.05)升高,而抗应激剂维生素C和谷氨酰胺明显缓解了这一现象;GSH含量在空白组、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的肝与肌肉中均出现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可能与这两种组织所承担的生理功能不同有关;运输胁迫后,空白组肝与肌肉T-AOC值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而维生素C组和谷氨酰胺组最终则略高于或等于对照组。本研究分析了运输胁迫下四指马鲅幼鱼抗氧化系统变化规律以及抗应激的作用效果,旨在为其养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菌落周围有粘稠分泌物为初筛标准从土壤中筛选胞外多糖产生菌,苯酚-硫酸法测定初筛菌胞外多糖的产量;将胞外多糖产生菌LE-3进行形态学观察、BIOLOG分析与16S rDNA鉴定;提取菌株LE-3胞外粗多糖,该粗多糖经Sevage法除蛋白、透析和CM-琼脂糖凝胶FF、DEAE-琼脂糖凝胶FF、丙烯葡聚糖凝胶S-200HR...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2亲和性配体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细胞介素2(IL-2)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对免疫抑制药物的研制具有重要作用.抗白细胞介素2受体α链中和性单克隆抗体5G1(抗Tac型抗体)能够特异性地阻断IL-2与其受体的结合.因此,5G1可作为目标分子被用来在噬菌体展示肽库中筛选白细胞介素2的亲和性配体.经过4轮亲和性筛选以及5G1亲和活性的测定,6个具有明显5G1亲和活性的噬菌体克隆被发现.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出,所得到的肽序列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即SSFT(L/P)I.该序列与IL-2受体α链没有同源性.因此,SSFT(L/P)I可能模拟了IL-2受体α链上的一个不连续表位(mimotope),为白细胞介素2亲和性配体片段.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