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为深化人类与自然的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并成为推动跨学科整合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与引证文献等要素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的总体特征,并从概念内涵、评估量化、体制转换与适应性管理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该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及其进展动态,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研究发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相关文章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与地理学领域;斯德哥尔摩大学的Folke是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理论分析、实证方法与实践层面的适应性管理是该领域主要的研究热点;尺度问题、社会-生态系统整合、恢复力量化评估以及体制转换与恢复力变化关系是该领域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强化与深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生物修复区与非修复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杭州湾生物修复区与非修复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于2017年7—12月对杭州湾10个站位水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修复区营养盐平均浓度低于非修复区。两个区域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103种,以硅藻种类最多。修复区发现7门54种,非修复区发现8门79种,两个区域共有的浮游植物种类占总种类数的29.1%。修复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3×10~4cells·L~(-1),主要优势种为囊裸藻(Trachelomonas sp.);非修复区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2.3×10~4cells·L~(-1),主要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冗余分析显示,硅酸盐含量和pH分别是影响修复区和非修复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记述中国钩瓣叶蜂属Macrophya Dahlbom斑胫钩瓣叶蜂种团Macrophya annulitibia group 2新种:盛氏钩瓣叶蜂Macrophya shengi Li&Chu sp.nov.和西南钩瓣叶蜂Macrophya xinan Li&Liu sp.nov.;简要讨论了M.annulitibia group的主要鉴别特征和种类分布概况,编制了M.annulitibia group中国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林带对颗粒物的阻滞作用,2013年5月在北京市北五环南侧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生态廊道附近观测不同林带内PM10与PM2.5的浓度变化以及气象因素,分析林带内外的PM10和PM2.5的浓度变化特征,以及气温、相对湿度对其影响。结果表明:PM10与PM2.5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7:00左右最高,17:00左右出现最低值;林带对PM10的阻滞作用明显;林带对PM2.5的阻滞作用比较复杂,榆树林带和混交林带内PM2.5浓度降低,但杨树林带情况完全相反,林带内PM10和PM2.5的浓度随气象因素变化而变化,二者与气温呈负相关,气温升高,大气垂直对流作用加剧,有利于颗粒物扩散,PM10和PM2.5浓度降低;PM10和PM2.5的浓度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及筛选高效表达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单克隆抗体的重组工程细胞株。方法:将采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到的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单链抗体(sc Fv)基因改构设计为Ig G1κ型全长抗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电转染CHO-S细胞,Dot-blot法选取多株高表达克隆进行40ml摇瓶批次培养,再据细胞生长特征及抗体表达量选取高表达克隆进行40ml摇瓶及3L摇瓶流加培养研究,选取候选细胞株并对改构前后抗体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成功构建了p MH3-H、p MH3-L、p CApuro-H、p CApuro-L四种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成功共转染CHO-S细胞。完成了4次电转染8轮细胞克隆筛选,获得两株表达量较高的候选克隆Mab1#和Mab2#,在3L摇瓶流加培养中抗体表达量分别达到470mg/L及499mg/L。生物膜光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亲和力结果显示Mab1#及Mab2#两株单抗亲和力均达到nmol/L级(10-9),与现有唯一上市的抗人Ig E单抗药物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的亲和力相当。选取Mab1#全长抗体与其改构前的母本单链抗体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中和活性比较结果显示Mab1#抑制h Ig E与FcεRI结合的EC50为3nmol/L,EC90为9nmol/L,较改造前亲和力提高了4.3倍,中和活性(EC50)提高了23.7倍,中和活性(EC90)提高了41.3倍。结论:成功将表达原创性全人源抗人Ig E的单链抗体(约25k Da)改造为亲和力及中和活性均大幅提升的全长抗体(约150k Da),获得2个候选细胞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