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海湖裸鲤生长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2年5月—2003年7月采自青海湖的1174尾青海湖裸鲤样本年龄进行了耳石鉴定,并依据年龄推算了生长率。青海湖裸鲤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00174×L2.4990(♀)、W=0.0000402×L2.7538(♂),雌、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其体长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51.9301(1-e-0.0711(t 0.3044))(♀),Lt=682.8688(1-e-0.0530(t 0.4240))(♂);体重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Wt=1237.3431(1-e-0.0711(t 0.3044))2.4990(♀),Wt=2567.3242×(1-e-0.0530(t 0.4240))2.7538(♂)。其雌、雄生长拐点分别为12.57龄和18.67龄。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江段四大家鱼资源调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长江是青鱼、草鱼、鲢、鳙四大家鱼的主要栖息、繁殖地 ,据余志堂调查 ,重庆到湖北的田家镇共有 30处四大家鱼产卵场 ,而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就有 1 1处 ,产卵量约占全江产卵量的 42 7% [1 ] 。 1 997年1 1月三峡工程已实现大江截流 ,随着工程进展 ,三峡工程将逐渐改变库区和长江中下游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对四大家鱼的自然繁殖将带来不利影响。 1 997— 1 999年连续三年对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家鱼产卵场进行了监测 ,并与 1 981年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资源进行了比较 ,其目的旨在为今后评价三峡工程对长江四大家鱼产卵场影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雅砻江河口区产漂流性卵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2016-2018年6-7月在攀枝花市盐边县雅砻江河口开展了鱼类早期资源调查工作.共采集产漂流性卵鱼类5种,分属1目2科,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分别为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中华金沙鳅(Jinshaia sinensis)和短身金沙鳅(Jin...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江津和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种群数量及分布,2007~2009年对江津和宜宾江段的渔业捕捞情况和渔获物组成进行了调查,根据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对该江段的年渔获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FISATⅡ渔业评估软件中体长股分析模块对圆口铜鱼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2007、2008和2009年,江津江段鱼类年总渔获量分别为267 850、689 975和586 575尾,宜宾江段鱼类年总渔获量分别为485 100、108 075和169 950尾;其中,江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渔获量分别为56 932、98 323和100 620尾,宜宾江段圆口铜鱼的年渔获量分别为66 099、16 952和32 812尾。渔获个体主要分布在80~220mm体长组。估算出2007~2009年江津江段圆口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319 416、905 715和1124 470尾,年均值为783 200尾;以质量计,年资源量分别为25.33、129.72和244.48 t,年均值为133.18 t。宜宾江段圆口铜鱼年资源量分别为469 395、191 207和200 197尾,年均值为286 933尾;以质量计,年资源量分别为60.18、43.11和15.14 t,年均值为39.48 t。以上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江津江段圆口铜鱼年均资源量大于宜宾江段;2007~2009年宜宾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下降趋势,而江津江段圆口铜鱼资源量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汉江中下游水文特点与渔业资源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汉江中下游水文特点和渔业资源状况的研究,分析了该区域水文与饵料生物、渔业资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中段的水文变化趋势适宜于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由于水文状况,汉江中下游的鱼类生长与繁殖季节晚于长江干流;4—6月的水文状况适宜下游江段饵料生物的生长;汉江中下游的饵料生物丰富,为鱼类的生长与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汉江下游主要经济鱼类年龄组成简单,种群中以小型鱼类为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IPP)对鲢仔鱼生长抑制性在外部形态上的表现性状, 研究基于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对0.05、0.5、5和50 μg/L共4个浓度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形态性状差异比较分析。利用PLYMPLUS系统获取鲢仔鱼样本图像信息并测量体长, 利用万分电子天平称量体重, 使用TPS系列软件提取坐标点数据, 并通过Morpho J软件完成主成分分析、典型变量分析及结果可视化。除0.05 μg/L浓度组外, 其他浓度组鲢仔鱼的体长、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TDCIPP对鲢仔鱼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效应。主成分分析和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显示, 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共占总体变量的62.15%(分别为47.64%和14.51%); 第一典型变量(CV1)和第二典型变量(CV2)共占总体变量的79.48%(分别为54.55%和24.93%), 满足用于鲢仔鱼形态分析的要求。网格轮廓分析结果显示, 各浓度组鲢仔鱼平均形态均与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并且主要表现为头部、躯干纵轴和尾部发育迟缓。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水河鱼类资源现状,于2018年11月-2019年9月在黑水河23个采样点开展了4次鱼类资源调查,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于4目10科33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黑水河鱼类以红尾副鳅(Paracobitis varigatus)、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大桥高原鳅...  相似文献   
8.
于2017年5和6月以及9和10月在怒江西藏段收集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194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152尾,热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thermalis)117尾。综合运用3种多元分析方法分析3种鱼类摄食及消化器官形态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主要种间差异部位为头部及肠道;种间形态指标均为显著性差异(P <0.05);3种裂腹鱼的头部形态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分化。鱼类食物组成及食物竞争情况研究表明,怒江裂腹鱼和裸腹叶须鱼属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两者食物重叠指数较高(0.91);热裸裂尻鱼属杂食性偏植物食性鱼类。食物多样性指数的种间差异明显。3种裂腹鱼营养及空间生态位均有分化,摄食与水温、流速和海拔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从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尾矿库木贼根际分离筛选出多株解磷细菌,经过多次筛选纯化获得一株解磷能力较好的菌株B25.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和DNA分子技术,确定此菌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研究了解磷菌株B25在培养168 h内的解磷能力、溶液pH值以及菌株生长量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B25在不同条件下的解磷能力.结果表明:解磷菌株B25的解磷能力与溶液pH值之间存在微弱的相关性,在碳源为葡萄糖、初始pH值为7.0、培养温度为30 ℃时解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流域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 60%,历史上最高产量达 4217万t[1],是我国淡水鱼最主要的集中产区。多年来,由于水工建设、 环境污染、 酷鱼滥捕等诸多原因,长江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冲击[2]。为了摸清长江渔业资源状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部组织沿江六省一市协作,进行了长江水系渔业资源调查,对长江主要经济鱼类种群生物学特性、 产卵场等进行了调查研究[3]。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分别对长江渔业进行了调查[4],但近十余年来,未曾对长江渔业资源进行系统调查,作者根据 2001-2003 年的监测结果,对长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科学管理长江渔业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