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记述我国树甲族1新纪录属和2新种并提出2种新名。模式标本均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Eucrossoscelis Nakane,1963中国新纪录 梭形真树甲,新种Eucrossoscelis hastatus sp.nov.(图1~8,20) 正模♀,贵州省道真县程家山,2004—05—24,于洋采。新种与分布于日本的E.araneiformis相似,但前者的头部和前胸背板的刻点不同,前胸背板光滑,刻点细小,侧缘饰边完整,端部钝尖;而后者的这几点都与之不同。种名来自它的梭形身体。 武夷山树甲,新种Strongylium wuyishanense sp.nov.(图9-19,21) 正模♂,福建省武夷山黄岗山,2004—05—21,苑彩霞、李静采。新种与云南鸡足山的细长树甲S.jizushanense Masumoto,1999相似,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复眼较小、眼间距较宽,前胸背板的刻点小而稀疏,鞘翅刻点行上有较稀疏的刻点。这几点与后一种均有不同。种名来自模式标本产地。 Strongylium masumotoi Yuan et Ren,2005 nom.nov.Yuan et Ren,2005.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30(2):401.[nec Maeiklin,1864] Strongylium obscuratum Yuan et Ren,2005 nom.nov.Yuan et Ren,2005.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30(2):402.[nec Maeiklin,1864]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及其毗邻地区铜树甲属Ainu Lewis进行了系统整理,描述3新种:A.grandis sp nov(广西),A.angustus sp nov.(广西,四川)和A medogamnussp.nov(西藏墨脱).给出本属已知种目录和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树甲属Strongylium 5新种:棕黑树甲S.brunneum sp.nov.,凹翅树甲S.sulcielytrum sp.nov.,四斑树甲S.quadrimaculatum sp nov.,暗红树甲S.fuscum sp.nov.,缘毛树甲S.pilimarginum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铜轴甲属进行了分类总结,记述1新种——四川铜轴甲Ainu sichuanus sp.nov.,编制了已知种检索表,绘制了中国种的地理分布图。  相似文献   
5.
中国树甲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拟步甲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树甲属strongylium 1新种,即郑氏树甲S.zhengi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记述采自中国浙江的优树甲属1新种:Uenostrongylium scaber YuanRen sp.nov.。提供了特征描述,整体图和特征图,另外附有优树甲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中国广东的优树甲属1新种:高氏优树甲Uenostrongylium gaoi Lin&Yuan sp.nov.,该种因鞘翅刻点上缘具小颗粒而与浙江的粗皱优树甲Uenostrongylium scaber Yuan&Ren,2018相似.文中提供了新种的整体图和特征图.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子毒性试验法与微核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浓度双酚A(bisphenol A,BPA)(1.90mg·L-1、2.30mg·L-1、2.70mg·L-1和3.00mg·L-1)在不同暴露时间(3d,6d,9d和12d)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外周血红细胞微核与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处理组出现了较多微核及双核、无核、核质外突与内凹、核位异常、核内空泡化、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状、无丝分裂、核不均等缢缩等核异常现象;较低浓度(1.90mg·L-1、2.3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较高浓度(2.70mg·L-1、3.0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双酚A对泥鳅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后毒性效应被抑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