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间绿化程度与空气污染比较及相关差异分析是提出城市环境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选择全国27个主要省会城市,基于网络街景照片测定绿色指数差异,对比空气主要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指数(AQI)、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臭氧(O_3)、一氧化碳(CO)]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相关关系,旨在为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绿化水平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济南市和重庆市的绿色指数最高,分别达到是11.70%和11.55%,呼和浩特市和拉萨市城市绿色指数最低,在4%~5%。(2)海口市的空气质量最好,AQI为39.66,郑州市和济南市的空气质量最差,AQI年均值分别为117.34和113.93。但是不同空气指标城市排序间差异较大,比如PM2.5、PM10、NO_2以及SO_2年平均最低的城市都是海口,拉萨市年平均CO含量最低(0.55 mg·m-3),哈尔滨市年平均O_3含量最低(77.08μg·m-3)。(3)相关关系分析发现,增加城市的绿色程度,伴随着空气质量的改善,如沈阳、南宁、合肥等城市;但对于某些城市,则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如兰州、昆明、贵阳等城市,这意味着城市越绿伴随着空气污染的加重。尽管大量研究已经表明,城市绿色植被能够起到滞尘降低污染的作用,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仅依靠城市绿化改善已经远远不够,甚至某一些城市绿色植被存在阻碍空气流通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为科学规划城市绿化、提升空气质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林火是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火灾对植物多样性和优势种多度长期影响,有助于火灾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重建与管理。本研究以大兴安岭不同火烧年限(1~5、5~10、10~20、20~30、30~40和40~50年)48对配对样地(火烧样地与邻近未火烧对照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二者差值变化来探讨森林恢复年限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影响,通过对乔灌草相对多度变化确认火灾恢复对优势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火烧与对照间乔木多样性和丰富度差值先降后升趋势,在10年左右最低,而恢复30~40年后与对照样地相当或更高。灌木与乔木变化趋势相似,但是变化趋势多达到统计学显著(P<0.05),灌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差值随年限增加而线性上升。草本Simpson多样性指数随火烧年限增加而直线下降,但是均匀度与丰富度没有出现线性变化。(2)乔灌草优势种变化趋势为:乔木层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火烧5~30年占比均超过30%,在30年后占比不超过15%,同时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在30~40年占比超过50%;灌木层在0~30年均是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占比最大,30年之后变为榛子(Corylus heterophylla),草本层5~30年均是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占比最大,30年之后变为其他物种。对照样地乔木层主要是兴安落叶松,占比超过50%,灌木层主要是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草本层主要是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整体来看,乔木火后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而灌木和草本火后恢复更快。植物多样性及优势种变化是研究其对生态服务功能(如碳汇)影响的基础,我们研究结果为天保工程后续实施及科学管理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研发安全广谱有效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T细胞疫苗,本研究构建了表达HCV截短型非结构蛋白3(Nonstructural protein 3,NS3)与核心蛋白(core)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疫苗。体外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实验表明该融合抗原可有效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该重组腺病毒疫苗除了激发抗原特异的抗体反应外,还可激发较强的针对NS3抗原特异的T细胞免疫应答。该T细胞免疫应答主要表现为IFN-γ+与TNF-α+CD4+T细胞亚群。采用异型(JFH1,2a型)HCV重组痘病毒接种小鼠进行保护效果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截短型NS3与core融合抗原的重组腺病毒疫苗2针免疫后可产生明显的交叉免疫保护。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CV免疫保护机制及新型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分别在5-35℃和5-40℃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测定了白头鹎(Pycnonotussinensis)和丝光椋鸟(Sturnussericeus)的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指标,探讨其代谢产热特征。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5-35℃时,白头鹎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温度为40.3±0.1℃,热中性区为26.6-32.8℃,基础代谢率为73.10±4.11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79%;Ta在5-26℃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O2/h]=265.37-7.24Ta(℃);Ta在5-30℃范围内,热传导值最低且基本保持恒定,平均为0.24±0.01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6%。丝光椋鸟的热中性区为27.6-34.5℃,平均体温为40.5±0.1℃(5-40℃),基础代谢率为160.64±9.20mlO2/h,是体重预期值的90%;最低热传导为0.16±0.05mlO2/g·h·℃,是体重预期值的129%。在5-25℃范围内,MR与Ta的回归方程为:MR[mlO2/h]=377.96-7.88Ta(℃)。白头鹎和丝光椋鸟的基本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体温,热传导和上临界温度,较宽的热中性区和较低的代谢率,符合南方小型鸟类的代谢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山和极地植物功能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环境条件恶劣,所以高山地区(特别是树木分布线以上区域)和极地地区通常被认为是陆地上最为极端的生境之一,但是高山和极地区域却也拥有众多极具价值的生物资源。因此自1896年以来,作为生物进化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高山和极地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机制和策略一直倍受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等学科资料,分析了高山和北极植物的特有生活型,并认为它是一种主要的适应机制。通过对全球主要高山和极地植物生长地的局部气候特点的分析,作者肯定了植物的特化适应现象与极端环境各因素间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在广东省龙川县定南水河采集到一份弯枝藻属的标本,其形态特征介于弯枝藻(Compsopogon caeruleus)和疏枝弯枝藻(Csparsus)之间。植物体株高10~18cm,主轴直径180~270μm,微收缢;中轴细胞近球形和扁球形,横壁收缢明显,直径150-200μm,高100~110μm;皮层细胞1层,中轴细胞缢缩处为2—3层;多角形或卵形,长25~35μm,直径20-25μm;分枝直出至侧生,某些基部细胞特化为假根;分枝顶端渐尖、急尖或二叉状;单孢子球形,直径10—14μm。该标本可能为弯枝藻和疏枝弯枝藻在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4月底到9月底东北地区玉米农田土壤呼吸作用全生长季的观测,阐明了土壤呼吸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综合分析了水热因子、土壤性质、根系生物量及其测定位置对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对生长季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植株尺度上,土壤呼吸作用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较高的土壤呼吸速率通常出现在靠近玉米植株的地方。根系生物量的分布格局是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关键因素。在空间尺度上,土壤呼吸作用与根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土壤湿度、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碳氮比对土壤呼吸作用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建立土壤呼吸作用与玉米根系生物量的回归方程,对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进行了间接估算。玉米生长季中,根系呼吸作用占土壤呼吸作用的比例在43.1%~63.6%之间波动,均值为54.5%。  相似文献   
8.
杨扬 《生物学通报》2007,42(9):47-49
遗传系谱图的判定识别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为它不仅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而且在考试中该题型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历来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但学生对遗传系谱图的判定识别往往无从下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仔细分析了遗传系谱图中蕴含着的规律,吸取了其他教师对这方面研究的精华之处,再结合日常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anti-miR34c树状纳米颗粒对裸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清洁级(20±2)g裸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nti-miR34c树状纳米颗粒治疗组,每组5只,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评价胶原沉积情况,ELISA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组化检测TGF-β和α-SAM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anti-miR34c树状纳米颗粒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胶原沉积降低,肝纤维化指标TGFβ和α-SAM表达降低,血清生化指标好转。结论 anti-miR34c的树状纳米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裸鼠肝纤维化肝损伤,有望成为治疗肝纤维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城市河流底栖动物完整性评价——以流溪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16年前、后汛期及枯水期流溪河14个断面底栖动物群落组成数据(4门8纲22目52科94属103种),采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首次对亚热带地区河流进行健康评价。经筛选(32个候选指标),流溪河B-IBI体系由5个核心指标(总生物量,敏感类群个体%,EPT、摇蚊和耐污类群单元数)组成,评价标准为:健康3.24,亚健康3.24—2.43,一般2.43—1.62,差1.62—0.81,极差0.81,评价结果为:健康位点数占14.3%、亚健康50.0%、一般21.4%、差14.3%、无极差。总体上,B-IBI值反映流溪河上游健康状况较好,以EPT分类单元数和敏感类群个体%贡献最高,下游健康状况恶化,以耐污类群单元数贡献最高。此外,上游支流健康状况要优于上游干流,而下游则情况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B-IBI值与溶解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电导率、氨氮、总氮和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反映流溪河当前健康水平受水体污染影响严重。核心指标与环境因子间CCA分析显示,前2主轴对环境因子解释度达68.1%,且对上、下游及干、支流有明显的梯度划分,说明所建B-IBI在流溪河有较高适用性。对比不同温度带研究结果发现,B-IBI体系受人为干扰和水体污染影响更加明显,体现其评价功能不受地理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