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洁  刘学录 《生态学杂志》2019,30(3):1067-1078
应用生态学是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工具之一.在当前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对国际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对夯实我国应用生态学的知识基础、指明研究方向、确定战略定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原理,借助CiteSpace、Carrot2等信息可视化软件,以Web of Science中1980—2018年国际应用生态学研究领域基于不同检索策略的两个文献数据集合为研究对象,从研究载体、研究力量及研究内容3个维度进行文献时空分布、核心研究力量、研究热点演进以及研究前沿及趋势分析,旨在揭示其学科发展轨迹、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未来我国的应用生态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梯度环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水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幅度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要素的幅度效应存在差异,景观水平指数的幅度效应也存在差异。2)景观要素和景观水平指数在5—25 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大, 25—85 km幅度区间内尺度效应差异较小,85 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减弱或消失。研究结果可以反映土地利用格局的空间特征及空间变化规律,并为土地规划与管理、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媛媛  刘学录 《生态学杂志》2016,27(4):1221-1228
依据“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研究了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景观格局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草地为整个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基质;廊道包括道路和河流;其余景观组分(耕地、林地、园地,住宅用地、工矿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和其他土地)均为斑块.斑块类型水平指数与景观水平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幅度依赖性.不同景观组分的斑块类型指数的尺度效应在不同幅度区间存在差异性,景观水平指数的尺度效应在不同幅度区间也存在差异性.在1~20 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的组分类型、指标类型之间差异最为明显;在21~90 km幅度区间,尺度效应的组分类型、指标类型之间差异较小;在>90 km幅度后,尺度效应消失.90 km×90 km为研究景观格局尺度依赖性的有效幅度.  相似文献   
4.
郭小燕  刘学录  王联国 《生态学报》2016,36(24):7992-8001
分析从1997年到2009年兰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表现为土壤形成与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气候调节等,但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和水文调节功能从1997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由于盲目扩展建设用地而占用生态用地的现象使兰州市生态用地面积不断减少,从而造成生态恶化。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建立土地优化模型,得到生态型、发展型、综合效益型三种优化方案,优化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达到58.89亿元。优化方案为提高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出以下建议:(1)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加强南北两山绿化改造。(2)保证耕地、牧草地、园地面积,尽量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3)建设用地所占用耕地面积,必须进行补偿,其中开发宜耕未利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为较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格局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析祁连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演变对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及为科学管理祁连山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 便于合理的保护和发展生态系统。以祁连山国家公园2000—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 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Fragstats4软件计算景观格局指数, 对研究区的景观结构的组成及其转化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景观生态风险指数, 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了景观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 (1)从整个景观来看, 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对较低, 其中, 森林景观破碎度显著增加, 水域破碎度和分离度最高, 不同景观类型干扰度特征差异较大。(2)研究区的区域景观生态风险等级面积中, 以低生态风险区为主导, 高生态风险区和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占比均较小, 但增长幅度较其他风险等级区高, 较低生态风险区和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3)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度的Moran’s I值分别为0.633, 0.526, 0.547, 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 空间上趋于聚集。人类活动干扰是导致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甘肃临泽绿洲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绿洲景观生态系统包括居民点,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岩漠,砾漠,沙漠,道路,水系10种景观组分;基质为耕地,成因类型为引入型;斑块包括居民点,林地,草地,水域,岩漠,砾漠,沙漠7种类型,成因类型可以分为3类;居民点,林地,耕地为引入型,岩漠,砾漠,沙漠为残留型,草地为环境淘汰型及残留型;廓道包括水系和道路2种类型,道路的廓道密度为水系的1.03倍,耕地以植物生产为主,在利用上应增加生产层次,发展动物生产,避免扩大面积,以维持景观生态系统的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对于具有环境资源型和残留型成因特征的景观要素,适当减少生产层次,开发前植物生产,发挥水土涵养,旅游休闲,防风固沙的生态功能,有利于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的维持与稳定,对于以残留型为主的成因类型,利用上应发掘前植物生产的潜力,适当发展植物生产,可以避免景观结构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盐池县为研究区, 尝试将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到景观生态学当中, 为研究景观格局提供了新的思路。结果表明: (1)不同景观要素自然生态位的动态变化不同, 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自然生态位呈现下降的趋势, 而林地和水域的自然生态位不断上升。(2)整体景观更加具有多样性、破碎性和离散性。(3)相关性分析表明, 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景观要素面积及其变化率都呈显著正相关, 体现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的时间效应对景观要素类型时空演变的影响程度。(4)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形状指数和斑块内聚力指数具有正相关性, 与最大斑块指数和斑块类型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具有强正相关性。总的来说, 土地利用自然生态位与景观要素类型的关系极其密切, 是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三元图能有效反应多种斑块类型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依据“斑块-廊道-基质”模式, 比较各斑块类型对整个研究区的响应。选择祁连山100 km×100 km的某正方形区域为研究区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研究区的空间幅度效应进行研究, 同时得出研究区尺度依赖性的有效幅度和特征尺度。结果表明: (1)草地为整个研究区景观结构的基质, 其面积最大, 在整个景观中占绝对优势; (2)在斑块类型中, 裸地在整个研究区中起主导作用; (3)12 km和88 km是研究区的两个特征尺度, 88 km幅度为研究区尺度依赖性的有效幅度, 超过这一幅度范围, 无论景观要素, 还是景观指数都失去了尺度依赖性。研究通过对祁连山部分地区景观格局与尺度效应的分析可以了解研究区景观格局空间特征及分布规律, 为祁连山的规划与管理、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的时间地带性及其农学涵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生物的时间地带性可表述为生物有机体为谋求生存阈限的扩展,突破地理地带性(暂称为空间地带性)的局限,对地理地带性加以剪裁,连缀,排除不适宜自身生存的环境时段,截取适宜自身生存的环境时段所构建的生存时空体;生物的时间地带性是生物对地球运动(自转与公转)造成的节律适应的结果,时间地带性依赖于空间地带性,不同的空间地带内,时间带谱的基带不同,并在空间地带性的基础上呈现为螺旋状往复循环,是生态要素的时间周期性变化规律的体现;时间地带性与空间地带性一样,都是依赖于尺度(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工)的生态要素分布过程,带谱的成分,范围均随着尺度的变化而变化,生物通过不同的生态策略来适应这种变化;人类农业活动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但只能在小尺度上调节时间地带性,不能改变空间地带性。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学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系统耦合的基础为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基本条件为具有类型相同并且相互连通的廓道,系统耦合的景观生态学机制为非生物环境的空间分异和各种干扰导致的景观异质化,各种干扰是系统耦合的介质,系统耦合从本质上可以被看作尺度变大过程中景观组分的融合与性质转换的过程,系统耦合根据干扰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耦合和人为耦合2类,自然耦合是人为耦合的基础,系统生态生产力的提高取决于人为耦合的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