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龚垒 《生态学杂志》1991,10(1):33-36
栽桑养蚕是我国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至少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的栽桑养蚕体制对自然资源和设备的利用不尽合理。例如,在江浙蚕区,每年桑树无叶期长达5个月之久,其间每1ha桑园大约接受1.26×10~(13)J的太  相似文献   
2.
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发现高等植物的光呼吸现象后不久,又了解到,高等植物对CO_2的固定并非只有卡尔文循环一条途径。根据光合作用碳素同化的最初产物,可把高等植物大体区分为三个类群,即C_3植物、C_4植物和CAM植物。基于C_4植物和C_3植物在饱和光强度下的光合强度,以及CO_2补偿点、光呼吸强度,蒸腾系数、饱和光强度、光合作用最适温度范围等方面的差别,有不少人把C_4植物称为高光效植物,把C_3植物称为低光效植  相似文献   
3.
从总体上说,地球陆地植被的生产力与气候或纬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从各地的生产力资料及相应的气象资料归纳出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数学模型,或者勾划出纬度与可能的干物质生产量之间关系的框框.但是,同一气候区或纬度区内植物生产力之间的巨大差别,显然应更加细致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杉木幼树冠层结构与生物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垒 《生态学报》1984,4(3):248-258
本文探讨了5年生杉木树冠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植株生物量的关系。不问冠型如何,同一林分幼杉各器官干重的比重都比较稳定;树冠针叶干得密度为0.18—0.44千克/米~3,针叶面积(仅计一面)密度为0.97—2.40米~2/米~3,比Kira等(1969)报道的阔叶树的叶面积密度大4—5倍;针叶主要着生在二级和一级侧枝上,集中分布在树冠中下部。闽北地区Ⅱ一Ⅲ地位级杉木造林后4年内干物质生产速率平均为345克/米~2/年,对辐射能的利用率为0.17%。浓密型杉木的生长要显著快于稀疏型杉木。 根据幼杉冠层结构的特点,提出:(1)应加强幼林抚育,改善中下部林冠的光照条件,以发挥比重最大的中下部冠层针叶的光合潜力;(2)为使幼杉树冠发育良好,闽北地区Ⅱ—Ⅲ地位级杉木的栽植密度应在2×2米至2×3米之间;(3)为提高杉木幼林期林地的光能利用率,可在幼林内间作农作物;(4)抚育采伐时应尽量保留浓密型杉木而去除稀疏型杉木;(5)可以考虑把浓密型杉木单独造林;(6)可以指望把浓密型杉木作为优良的育种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理学应该成为合理的作物栽培的基础。有的同志提出“应用植物生理学”这一名词,我认为提得好,既明确又贴切,又能保持与诸如“应用数学”等学科名称一致,而且所涉及范围可以很广,不必局限于农业,更不限于农作物。在为农业服务方面,应用植物生理学已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证明有它广阔的用武之地和旺盛的生命力。但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主要农作物上工作做得较多,相比之下,在木本植物和其它方面进展就比较缓慢。我个人认为,要使应用植物生理学健康成长,必须注意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美国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植物学系Kramer教授和威斯康辛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林学系Kozlowski教授合著的《木本植物生理学》英文版已经问世。这对于我国从事树木栽培工作的同志来说,是一个好消息。在我国读者中间,这二位作者的名字并不陌生,在1979和1980年曾先后来我国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