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的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格网和重点混合抽样技术结合GPS采集了成都市郊区27个样点的表层土样,用常规方法对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计数和鉴定,在ArcGIS 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该地区土壤芽孢杆菌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较丰富,数量在4.30×103~8.53×105 cfu·g-1干土.空间分布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和局部团块状,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呈递增趋势.以大于平均数为评估值的概率分布图呈条带状和局部团块状.从南向北,从西向东概率逐渐递增.从27个土样中共分离到21个种,环状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为区域优势种群.成都郊区芽孢杆菌的物种丰富度(S)、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R)均较高,分别为7.259±1.375、1.368±0.237和0.698±0.115,而生态优势度指数(D)较低(0.319±0.094).综上表明,成都郊区土壤芽孢杆菌比较丰富,种群间相对平衡,以一种或少数几种芽孢杆菌控制区域环境的情况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采集了横断山北部高山区35个样点的土样,用稀释平板法对该区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分离计数,并分析了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地利用方式和pH等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区域3大类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微生物数量在不同区域表现为松林口>雀儿山>折多山;林地微生物比草地丰富,但不及草地微生物均衡。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放线菌数量与pH呈显著正相关,真菌数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不同生态条件下苹果繁殖器官中的附生微生物,我们从分离到的292株菌中筛选出11株苹果霉心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拮抗菌,它们归属于芽孢杆菌属和链霉菌属。田间试验表明B25株与A32株在防治苹果霉心病方面比多菌灵更有效。这两种菌均能定植于不同于其原始生态条件下的苹果树。  相似文献   
5.
川西丘陵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采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和伸张度分析了川西不同丘陵地貌区灌溉水田、一般旱地、果园、有林地和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用分形维数、平均斑块面积和Shannon-Weiner指数3种方法研究了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景观斑块在同一丘陵区内的格局特征不同,同一景观斑块在3种丘陵区的格局也有差异。浅丘、中丘和高丘的综合景观格局特点是随着地势起伏的增加、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减弱,分形维数增加,从1.1865到1.3123;斑块平均面积则依次变小,从2.2204hm^2减少到1.2403hm^2。3种丘陵区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199、1.9802和2.0898。  相似文献   
6.
来自全国39个地区的70株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在WAC培养基上诱导培养后,随机挑取10197个抗KClO3突变体,经CDA鉴定获得2207株nit突变体,nit突变体频率为21.64%。在这些nit突变体中,1397个为nit1,占63.30%;734个为NitM,占33.26%;76个为nit3,占3.44%。70个菌株全部获得了稳定的nit突变体,其中52个菌株获得了NitM突变体。结果表明WAC比先前报道的KPS更适合用于C.lunatanit突变体的筛选。通过不同菌株间互补nit突变体配对测试,将其中的65个C.lunata菌株划分为22个营养体亲和群(VCGS),而另外5个菌株因未获得NitM突变体暂时无法确定其VCG。划分出的22个VCGs中,有11个VCGs是由多菌株组成的,VCG3为优势类群,含18个菌株,其地理来源最复杂,主要为致病性中等以上的菌株;其余11个VCGs内均仅有1个自身亲和的菌株。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C.lunata群体内存在丰富的VCG多样性,VCG3可能是与致病性相关的优势VCG,但营养体亲和性与菌株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