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东北扁核木     
东北扁核木(Prinsepiasinensis),又俗称扁担胡子、扁枣胡子、金刚木,为蔷微科扁核木属落叶灌木。生于山沟杂木林中及溪间林缘灌丛。产于黑龙江省伊春、尚志,吉林省东部,辽宁东北部;朝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有分布。东北扁核木是东北地区极好的...  相似文献   
2.
长白蜂斗菜     
长白蜂斗菜(Petasites saxatilis)又名长白蜂斗叶。为菊科、蜂斗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8—20厘米。主根不明显,常横走于地下;密生须根。叶基生,肾形或心形,长约1—3厘米,宽3—9厘米;基部心形,先端钝圆,边缘具齿,两面及叶柄或沿叶脉被柔毛;叶柄长6—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区几种观赏鸢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祥童 《生命世界》1993,20(4):29-29
鸢尾,花姿优美,色彩典雅、庄重,是优美的庭院绿化观赏植物。据我们长白山野生花卉课题组调查,从海拔400米到2500米的岳桦林下均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有如下7种:燕子花、玉蝉花、山鸢尾、溪荪、马蔺、野鸢尾、单花鸢尾。其中前5种,我们在海拔720米试验地中进行繁殖栽培,现长势良好,形成群体观赏效应,每年5—7月竞相开放,花期持续衔接,美丽无比,可用其妆点园林、美化庭院。  相似文献   
4.
珍稀植物对开蕨与其伴生物种的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2联列表,采用X2和W检验,联结系数(AC)、点相关系数(PPC)、Ochiai指数(OI)、共同出现百分率(PC)的种间联结性分析和M.Godron群落稳定性测定方法,以长白山极其狭小地区分布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对开蕨与其伴生种联结性及群落稳定性。调查显示:吉林省临江区域自然分布的对开蕨种群为小片状聚集分布,数量较少,局部大尺度上分布频度极低,为偶见种。与对开蕨伴生的植物共有70种,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植物38种。联结性分析表明:群落总体联结性VR(方差比率)1,检验统计量WX20.05(N),显示群落种群间均表现出正关联,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联结性测度指标显示对开蕨种群与乔木、灌木联结性低于与草本的联结性;其中对开蕨与乔木联结种对均不显著(X23.841);与灌木正联结种对以凤城卫矛(Euonymus maximowiczianus)达到显著正联结(X23.841),其它联结均不显著;对开蕨与草本植物三叉耳蕨(Polystichum tripteron)达到极显著正联结(X26.635),与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为显著正联结,与野芝麻(Lamium barbatum)为显著负联结(3.841X26.635),反映出对开蕨与大多数植物种群关联不显著或显著关联的种群极少,种间联结关系较为松散趋向于相互独立,有很大的随机性。群落稳定性测定得出:海拔1008m的01群落和海拔729m的02群落,其总体的累计种类倒数百分数与累积相对频度比值分别为35/65、34/66,均远离20/80;各群落内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比值也远离稳定点坐标,显示出群落总体均不稳定;两个群落内部各层次的稳定性排序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结论提示:现存对开蕨群落极不稳定,亟待加强保护。在物种保护和回归实践中可通过保护和选择与之正联结较强的物种来保护和建立对开蕨生存环境以求对开蕨分布群落的稳定,最终达到实效保护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Ⅱ级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对开蕨(Phyllitis scolopendrium)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海拔729、1008m群落内,其种群大小、分布频度和密度,个体形态特征指标及其在种群内、种群间差异,苗高分布规律、相对苗高组替代年龄级结构,分布格局和群落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相似性。结果表明:对开蕨在自然分布区内为偶见种,呈斑块状分布。在400m~2内,海拔1008m处(01群落)种群密度为31株,样地分布频度为43.75%,最大密度15株/25m~2;海拔729m处(02群落)种群密度为91株,样地分布频度为93.75%,最大密度30株/25m~2。通过对其自然苗高,叶片数量,有孢子囊叶片数量,最大叶片长、宽值,最小叶片长、宽值,冠径,叶片厚度7个形态指标的分析显示,种群内变异较大,随着植株高度(年龄)的增加,其变异系数均随之减小而趋于稳定;种群间在自然苗高,最大叶片长度和宽度,成熟孢子叶片数量,冠径,叶片厚度上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苗高分布呈现双峰型,01种群波谷出现在15.1—20.0cm处;02种群波谷出现在10.1—15.0cm处,两群落均显示有一次较大的更新过程,同时01种群在40.1—45.0cm出现间断。年龄级分析得出,01种群划分为5个龄级,近于正态分布;02种群划分为4个龄级,为倒J型分布;两种群分别处于中龄期和幼龄期,没有出现衰退型年龄结构。格局分析得出,对开蕨种群均为聚集分布。两群落的乔木、灌木、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lef丰富度指数、生态优势度和种间相遇机率较低(与地带顶级植被相比)而且分布不均;对开蕨在两群落的草本层中重要值较低,仅为伴生种。两群落相似性分析显示,乔木、灌木、草本层的相似度指数分别为66.67%、69.23%和38.46%,草本层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7.
矛束孢属(Doratompces)是Corda1829年建立的新属。迄今,我国已报道一种(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1992)。本文报道我国矛束抱属一新记录种。小抱矛束抱新记录种图1Doratompcesmlcrosporus(Sacc.)Morton&Smith;Mycol.PaP,86:77一80.1963.菌落平展,灰黑色或近黑色,绒毛状或絮状;菌丝部分表生、部分埋生。抱梗束高400~800pm,暗褐色,直立,头部圆柱形或椭圆形,单根分生抱子梗浅褐色,光滑,上部分枝,分枝伸展开形成分生泡子梗的头部;产抱细胞瓶形,单生或呈扫帚状聚生,分生抱子链生,卵圆形,单胞,浅褐色,光…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牛皮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变化及相似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样地调查法,研究了牛皮杜鹃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对不同海拔牛皮杜鹃群落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1)牛皮杜鹃群落相同海拔高度,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自海拔1926—1986m,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先降低后升高,1986m后再次降低,到达海拔2010m处达到最低点,适应高山苔原带特殊生境条件的物种逐渐增多,多样性指数开始回升。海拔2250m,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于平缓,物种组成相对较为稳定。海拔2528m以上,生物多样性再次呈降低趋势。草本层的α多样性指数中,物种多样性指数SW、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R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海拔1986m处时出现最小值,海拔2350m时达最大值。牛皮杜鹃群落α多样性指数间呈P0.01水平极显著正相关性,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贡献率最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D1、D2)种间机遇指数(H)生态优势度指数(SN)群落均匀度指数(R)。(2)牛皮杜鹃群落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基本呈波形变化,草本层β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灌木层β多样性指数。在牛皮杜鹃群落物种沿海拔梯度的替换速率上,草本植物高于灌木物种。Routledge指数的变化趋势不显著。海拔1986m处和海拔2250m处,草本层Cody指数出现两处极值,海拔2250m以上群落灌木层之间差异和变化较小,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和Cody指数逐渐趋于平稳。(3)海拔梯度间生境及群落结构差异性越大,生物多样性变化越明显。海拔高度接近的群落间相似性系数较高,海拔是影响牛皮杜鹃群落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长白山区天然次生低密度中幼蒙古栎林生态恢复技术,针对恢复树种选择、恢复措施及后期管护等方面加以重点阐述,以期为天然次生林生态恢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短果杜鹃(Rhododendron biachycarpum)是杜鹃花科、杜鹃花属的珍贵稀有植物。分布于中国东北、日本。但在我国仅见于长白山海拔1000—1300米的针叶混交林内,产于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山管理站附近、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撂荒地等部分地段。生于湿润肥沃的偏酸性土壤,喜荫湿环境,耐寒而不耐旱。是东北株形较大的杜鹃花科植物。其叶大色绿、婀娜多姿,花多而洁白如玉,是较为理想的观赏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