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摸清大熊猫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以及心丝虫病的血清学感染资料,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以及外膜蛋白BCSP3基因PCR扩增检测布鲁氏菌病;同时采用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和犬心丝虫抗原快速诊断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只大熊猫RBPT检测为阳性,进一步采用SAT和血液细菌BCSP31基因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布鲁氏菌感染;大熊猫蜀兰弓形虫抗体检测呈阳性,复查也为阳性,表明存在弓形虫感染;所有大熊猫心丝虫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无心丝虫感染。本次检测的3种疾病中,仅发现1只熊猫(蜀兰)存在弓形虫感染,布鲁氏菌病和心丝虫病均为阴性,表明目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大熊猫疾病的预防工作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超轻初生幼仔人工哺育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熊猫是存活率较低的动物之一 ,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幼仔初生体重较轻有关 ,特别是与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相比 ,其幼仔初生重与母兽体重差异极大 ,约为母兽体重的千分之一 [1] ,加之大熊猫育幼行为高度特化 ,其幼仔存活更为不易。自 1 990年采用人工辅助育幼方式繁殖成活大熊猫双胞胎以来 ,人工圈养条件下 ,大熊猫的育幼方式概括起来有如下 4种 :1 )大熊猫母兽自行哺育 ,这是自 1 963年至今最常用的方式 ;2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育幼 [2 ] ,现已存活 5对双胞胎 [3] ;3)用大熊猫初乳与羊乳混合喂养 ,全人工育幼 [4 ,5] ,目前已育成 2只大熊猫 [5] ;…  相似文献   
3.
收集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 8只圈养大熊猫的 12个粘液样品并测定了其中 17种水解氨基酸(AA)的含量。结果如下 :粘液干物质中Glu含量最高 ,为 9 2 4 %± 0 4 7% ,其次为Leu、Asn、Thr、Ser、Pro、Val、Lys、Ala、Tyr、Arg、Gly、Ile、Phe、Cys、His,Met含量 (1 2 5 %± 0 18% )最低 ,不同样品中同一种AA的含量不同。样品中 9种非必需氨基酸 (NEAA)的总平均含量为 4 1 1%± 2 2 % ,8种必需氨基酸(EAA)的总平均含量为 2 9 8%± 1 8% ,NEAA/EAA的平均值为 1 38± 0 0 4 ,不同粘液样品的这些数值相近。不同样品中同一种EAA与该样品中Lys含量的比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样品中 (Tyr Phe) /Lys值最高 ,为1 79± 0 31;其次为Leu/Lys和Thr/Lys;而Met/Lys值最低 ,为 0 31± 0 0 5。各种氨基酸相对于总氨基酸含量的高低顺序与各AA绝对含量高低顺序完全相同 ,Glu含量最高为 13 0 %± 0 30 % ,Met含量为 1 76 %±0 2 5 %。结果表明 ,大熊猫粘液样品各种AA特别是EAA含量丰富 ,不同样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认为对排粘频繁和每次排粘量大的大熊猫 ,必须补充适量的优质蛋白以弥补由粘液排泄而造成的损失 ,以促进其体况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4.
人工辅助大熊猫母兽哺乳幼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大熊猫母兽“蜀庆”(谱系号480)产仔后,虽能抱仔保温但不会哺乳幼仔,经人工辅助让幼仔吃上母乳,幼仔生长发育良好。本文报道了160天内幼仔吮乳的情况,收集了幼仔日吮乳次数、吮乳时间分布、日吮乳量及其与体重的关系等资料。结果表明:1)人工辅助母兽哺乳是解决性情温顺、母性好、有乳汁,但不会哺乳的母兽哺乳幼仔问题的方法;2)大熊猫幼仔每日吮乳次数由1~6前6天的12次左右,逐渐减少并固定在48天后的2次左右;80天内,幼仔吮乳时间在每日的平均分布有4个高峰时间段和4个低谷时间段;3)0~35天间,幼仔日吮乳量(y)与日龄(x)的关系可用公式y=6.2228 x+11.184(R2=0.9258)表示,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而呈直线增加,35天后幼仔日吮乳量随日龄增长波动上升;4)幼仔日吮乳量与体重比在1~19天为30.22±1.31%,处于整个育幼期的高水平,之后逐渐下降,95天后稳定在3.92±0.10%的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录一只因环境、饲料等因素改变而2001年春季未能发情的雌性大熊猫,于秋季9月中旬发情,并与另一只同期发情的公熊猫自然交配,当年冬季12月17日成功产仔的这一世界首例圈养大熊猫秋季发情配种的行为表现和配种经过,并对该大熊猫秋季发情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3年,圈养大熊猫"梅梅"首例哺育成活一胎二仔,通过对其近半年的育幼行为观察,结果发现1)母兽主要以同时衔2仔、同时衔和抱2仔二种方式将幼仔抱入怀中哺育;60 d内,育幼姿势以坐位为主,倦卧其次,其它姿势更少,其中坐位随日龄增加逐渐减少,倦卧变化不大.2)母兽活动时间在产仔当天最多,之后显著下降并维持在35.2±0.6%的低水平,47 d后再缓慢上升到108 d后的54.8±0.9%.3)双胞胎幼仔间哺乳的日均次数和时间无显著差异.4)7 d内2幼仔"仔在母身上"的时间占100%,21~23 d后显著减少,而"母体盖仔"、"仔在母身边"和"母仔自然分离"的时间显著增加,但"母体盖仔"的时间在32 d左右后又显著减少;双胞胎分别在与母兽的此四种位置变化的时间上无显著差异.5)母兽的活动、幼仔哺乳日均次数、"母仔自然分离"在全天的日均时间分布有峰、谷变化.6)随幼仔活动能力的逐渐增强,幼仔离"育幼窝"的距离也逐渐增加,双胞胎幼仔离"育幼窝"的远近也有差别.7)母兽分别与其雄性双胞胎幼仔玩耍的时间有显著差异,而两幼仔自玩的时间无差异,此两双胞胎自玩和一起玩耍所用时间远大于分别与母兽玩耍的时间.该研究丰富了大熊猫育幼行为内容,并为以后的大熊猫双胞胎育幼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行为资料.  相似文献   
7.
大熊猫妊娠及产仔行为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祥明  余建秋 《四川动物》1999,18(4):179-181
对人工饲养下8 只次怀孕产仔大熊猫的妊娠反应、产仔行为和7 只次配种未孕大熊猫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受配雌兽到一定时间后摄取窝头情况可作为判断是否怀孕及预测产期的重要行为指标。怀孕产仔大熊猫和假孕大熊猫都有类似的反应: 减食, 拒食窝头、竹, 活动量明显减少, 乳房、外阴发生较大变化, 舔外阴、含竹作巢等。但前者拒食窝头并持续到产后一段时间, 后者有的在拒食窝头的中途出现摄食窝头的行为; 有的减食或拒食不久又摄食窝头- 再拒食- 再摄食, 活动量减少, 外阴、乳房仅有微弱变化。产仔大熊猫的预产期在减食窝头后25 天左右或拒食窝头后的21 天左右。大熊猫产仔期破羊水次数与每胎产仔只数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腹泻犬中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以及VP2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从四川省部分地区收集了50例疑似CPV感染的腹泻犬粪便,对标本采用PCR扩增VP2,并对VP2基因全序列进行测序分析。PCR检测阳性标本19份。序列分析显示,15份扩增出VP2基因全序列标本均为CPV-2a型,聚类分析显示全部序列聚类在同一分支,本次研究的四川省部分地区流行的CPV均为CPV-2a型。可推测目前四川省部分地区所常见的CPV流行株依然以CPV-2a型为主。本次试验所扩增的15份CPV阳性标本与国内外传统毒株有着极高的同源性,提示目前四川省部分地区CPV还未出现重大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9.
The mortality rates of captive giant panda cubs at 0 and 1 year old was 12.89% and 18.37% respectively,in order to improve survival rate and the nursing level of captive giant panda cubs,145 cubs born in 2000-2017 at the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Breeding were analyzed by grouping primarily body weight(W0<100,100 ≤ W0<150,150 ≤ W0<200,W0 ≥ 200) and gender.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 the weight curves of giant panda cubs with different primarily body weights during 180d were cubic functions.(2) Gender and primarily body weight of giant panda cubs had no interaction with the weight and average growth rate during 180 d.Gender did not affect the weight and their average growth rate of cubs,but the primarily body weight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eight during 98 d and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at the ascent stage(3-6 d),high-level stage(7-13 d),decline stage(14-45 d) and stabilization stage(46-180 d). The tokinaga of physiological weight loss was(1.77±0.67) d,and the day-age which weight recovered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 was(4.59±1.23) d.(3) The primarily body weight and gender of giant panda cubs had no interaction on the maximum weight loss,the rate of maximum weight loss,the day-age of recovery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the maximum growth rate and the day-age of maximum growth rate,but affected the day of maximum weight loss together.(4) Although the primarily body weight of giant panda cub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maximum weight loss,the day of maximum weight loss,the day-age of recovery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and the maximum growth rate,it did not affect the rate of maximum weight loss and the day-age of maximum growth rate.Gender of giant panda cubs did not affect the maximum weight loss,the day-age of recovery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the rate of maximum weight loss,the maximum growth rate and the day-age of maximum growth rate,but it did affect the day-age of maximum weight loss.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ower primarily body weight was,the less weight loss(maximum weight loss) would be,the faster speed with bottoming(the day of maximum weight loss) and recovery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the day-age of recovery to primarily body weight) would be at early age.In addition,the lower primarily body weight was,the greater growth intensity of unit weight would be during the various stages at increasing growth rate,maintaining a high position,decreasing and tending to stabilize.The study reveal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ptive giant panda cubs in body weight at early age,and it provided abundant references for the early rearing of giant panda cubs.  相似文献   
10.
首例圈养大熊猫难产的治疗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8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只雌性大熊猫发生难产,临床表现以阵缩及努责匮乏为主要特征,经过B超检查、药物辅助治疗等一系列保守措施后,胎儿于4天后排出。鉴于大熊猫难产病例在国内外至今未见报道,现将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处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