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成都市温江区不同栽植年限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4次取样共捕获土壤动物10258只,隶属26目78科。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以红花檵木、银杏样地最高,结缕草样地最低,各栽植年限土壤动物类群数均低于周边农田和撂荒地;桂花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其余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受园林植物种类及栽植年限影响,银杏样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结缕草样地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D指数均随栽植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桂花样地土壤动物DG指数、D指数则随栽植年限增加显著升高,红花檵木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栽植年限增加未表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动物DG、DH指数各栽植年限基本以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及典型关联分析(CCA)表明,园林植物种类对样地生境的影响大于栽植年限,土壤动物对不同生境因子响应不同,其中速效P、土壤pH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受园林植物种类、栽植年限及栽培管理方式的影响,而过度人为干扰、单一植物连栽会对土壤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土壤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2.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卢昌泰  刘旭  王伟  郭伟 《生态学报》2010,30(8):2018-2025
受研究手段的限制,有关森林物种组成对土壤动物群落影响的研究少有报道。采用人工除灌和除草的林地控制实验方法,研究了亚高山人工林灌草层关键物种丧失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木层去除后土壤动物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线虫纲(Nematoda)优势度持续增加,处理15个月时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腐食性功能团类群数及个体数百分比有所下降。(2)草本层去除后土壤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对照(P0.05);线虫纲优势度持续增加,处理15个月时显著高于对照(P0.05);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腐食性功能团类群数略低于对照,个体数百分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林下灌草层去除,尤其是灌木层去除,导致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多样性指数降低,优势类群格局、腐食性功能团构成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3.
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玉梅  张健  杨万勤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27-2331
研究了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及数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四季共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3 550头,分属6门13纲26目,以蜱螨目、线虫纲、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以线蚓科为常见类群.各样地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均有明显季节变化,以秋季或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夏季次之.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剖面分布表聚性明显,但在5~10 cm和10~15 cm土层间有时会出现逆向分布现象.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为3.333×103~2.533×105个·m-2,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密度为1.670×102~2.393×105个·m-2,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自上而下减少的速率小于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巨桉人工林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类群(DG)指数以春季最低,秋季或夏季最高(可达6.637).巨桉人工林与青冈次生林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及DG指数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一个年龄序列巨桉人工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系统研究和评价退耕后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采用立地条件控制及空间代替时间法,对四川丹棱县退耕营造的巨桉(Eucalyptus grands)人工林(1-10a)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同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微生物数量呈相似变化趋势,即轮伐期前同步(4a左右)降低,此后随林龄显著增加.CCA分析显示,植物生活型随林龄由藤本植物、地面芽和1年生植物向多年生草本高位芽和高位芽植物过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据数量优势;土壤动物以腐食性功能团占据优势,杂食性次之.腐食性功能团1-7a降低而后升高,杂食性呈S型升高趋势;植食性和捕食性功能团百分比较低随林龄显著降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中线虫纲个体百分比随林龄显著降低,蜱螨目百分比和A/C值(蜱螨目/弹尾目数量比)呈S型上升趋势.各林龄巨桉林地植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农耕地;除1,2a及4-7a样地植物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其余均与其无显著差异.土壤生物多样性,轮伐期前巨桉林地与对照农耕地差异不显著,此后则显著高于农耕地;各林龄样地土壤生物多样性均显著低于对照马尾松林.植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指标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随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生物类群之一,也是城市草坪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外来植物白三叶入侵,草坪土壤动物可能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改变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功能及过程。研究白三叶入侵对城市草坪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的影响,可为进一步了解外来植物入侵机制及城市草坪的建植养护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调查的试验方法对4种不同入侵程度下城市草坪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4种不同入侵程度的草坪样地共捕获土壤动物30099只,隶属于19目43科,其中小杆科、线蚓科和跳虫科为优势类群;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整体表现为中度入侵 > 轻度入侵 > 对照 > 重度入侵,符合中度干扰假说;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的季节动态主要表现为夏秋较高,冬春较低。CCA分析显示,土壤理化因子中铵态N对土壤动物影响相对较小,可能与白三叶改善了草坪土壤的供N水平并使其不成为土壤动物分布的限制因子有关;同时,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影响较小,而主要影响常见和稀有类群。总体而言,一定程度的白三叶入侵增加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但当达到重度入侵时,白三叶形成单优群落,减少了植物多样性,进而使土壤动物可获得的生活资源减少,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入侵后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到土壤动物常见和稀有类群,并最终改变草坪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6.
针对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经试验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磺酸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10例成年Wistar大鼠海马,应用过氧化物酶二氨基联苯胺(DAB)法、碱性磷酸酶(AIP)、镁离子激活的三磷酸腺苷酶(Mg(2+)-ATPase)、钙离子激活的三磷酸腺昔酶(Ca(2+)-ATPase)和5’-核苷酸酶(5’-Nase)等酶组织化学方法显示其微血管,并应用体视学方法测算,比较上述方法显示微血管的效果,结果表明:DAB法显示微血管的效果最好,AIP法次之,Mg(2+)-AT-Pase法再次之。大鼠海马微血管Ca(2+)-ATPase呈弱阳性,5‘-Nase呈阴性。DAB法和Mg(2+)-ATPase法分别适宜作微血管长度密度和血管直径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于2005~2007年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采伐干扰前四季共获土壤动物4775头,分属4门11纲27目,采伐干扰后获土壤动物4640头,分属4门10纲23目.采伐干扰后秋季(10月)、冬季(1月)和春季(4月)土壤动物个体数较采伐干扰前分别上升224头、368头和443头,而夏季(7月)下降了1170头.采伐干扰前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个体数与类群数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变化受土壤动物个体数变化的影响较小.与采伐干扰前相比,采伐干扰后枯落物层各季节土壤动物密度均低于采伐前,0~5 cm土层土壤动物密度与干扰前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波动较5~10 cm和10~15 cm土层大.采伐干扰后土壤动物类群数四季共减少4个,采伐干扰前后土壤动物优势类群类群数波动小,采伐后常见类群类群数上升(除冬季外),稀有类群对采伐干扰较敏感,其类群数下降幅度较大.采伐干扰前后同功能种团均以杂食性和腐食性土壤动物为主,两者百分比之和均在89%以上.密度-类群指数(DG)和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似,采伐干扰前后的变化趋势相反,表明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季节变化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玉梅  杨万勤  张健  卢昌泰  刘旭  王伟  郭伟  张丹桔 《生态学报》2014,34(15):4183-419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但因受研究手段的限制,有关森林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影响的研究少有报道。采用人工去除灌草层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灌草层丧失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草层去除后,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以CK(对照)RH(除草)RS(除灌),而土壤放线菌数量则以RHCKRS;2)灌草层去除后,土壤微生物群落构成发生改变,真菌比例有所下降;3)灌草层去除后,土壤酶活性随之发生变化,各种酶活性均以CKRHRS。表明林下灌草层去除,尤其是灌木层去除,导致土壤微生物数量下降、群落构成发生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下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10.
具Holling Ⅱ类功能反应的时滞扩散模型的全局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一类含分布时滞和HollingⅡ类功能反应的扩散模型,得到了系统一致持久和其周期系统存在唯一全局渐近稳定的周期解的充分性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