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表明, 在一些进化分支或有机体之间存在着核苷酸或氨基酸替代速率差异.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种群内的中性分子突变与物种多样化相关. 超过98%的陆生真菌属于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 而且前者的物种多样性明显多于后者. 获得了地衣型真菌红脐鳞的21种蛋白编码基因序列, 并应用这些及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了随后的分析. 建立了3组矩阵: (1) 13种真菌, 包括105种蛋白编码基因; (2) 9种真菌, 包括21种蛋白编码基因; (3) 299种真菌的nu LSU rDNA序列. 应用这些数据, 检测了子囊菌门与担子菌门以及子囊菌内部主要纲之间的基因替代速率. 蛋白质数据和nu LSU rDNA数据分析显示, 子囊菌的基因替代速率显著快于担子菌; 而且在子囊菌内部, 物种丰富的粪壳菌纲进化速率最快, 物种数量较少的锤舌菌纲进化最慢. 结果提示, 子囊菌的快速进化不是得益于互惠共生、生态条件、无性繁殖、代谢速率或者短世代时间, 而可能是由奠基者效应引起的. 这是物种数量与进化速率相关的又一证据, 与奠基者效应是导致物种丰富的分支进化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的假说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藏地衣分类和区系的文献资料,对西藏地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进行了分析。267个分类群按照生长型或者基物被分为六组。每一组地衣的物种丰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形式的变化。多数组物种丰度的峰值出现在海拔3400~3900m之间,对应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上半部分,比尼泊尔对应类群出现极值的海拔要高。此植物带谱内复杂的生态系统可能是物种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壳状地衣物种丰度的峰值出现在5100~5400m区间则可能是因为该区内高大的树木的消失以及具有充裕的阳光。西藏的地衣物种多样性远低于尼泊尔,两地共有的物种数量很少。对西藏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不充分应当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今后中国地衣学工作者应当加强西藏地衣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来自GenBank中的地衣型真菌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相关信息,对取自蜈蚣衣属(Physcia)两个种——斑面蜈蚣衣(Physcia aipolia)、蜈蚣衣(Physcia stellaris),和黑蜈蚣衣属(Phaeophyscia)一个种——毛边黑蜈蚣衣(Phaeophyscia hispidula)共10个样品的SSU rDNA中Ⅰ型内含子的分布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些地衣型真菌的SSU rDNA中具有多个Ⅰ型内含子;而内含子插入位点的分布并不具有种的特异性和地理特异性。这种分布模式暗示这些Ⅰ型内含子仍然处于“插入-删除”的平衡状态,而且在此过程中,有性生殖可能比基因的水平转移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郭守玉  黄满荣 《菌物研究》2012,10(3):147-153
对具有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近缘生物地理学关系的大型地衣种类进行系统发育检测较少。笔者获得了石耳科中8个种10个样本nrDNA的ITS完整序列,并对本科中在分布上具有重要意义的4个种的生物地理学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估。通过对细胞核核糖体DNA变异性较强的ITS段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支持放射盘石耳(Umbilicaria muehlenbergii)、宾州疱脐衣(Lasallia pennsylvanica)为同种型间断分布,美味石耳(U.escu-lenta)和大叶石耳(U.mammulata)间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分化程度,为异种型间断分布。地理学分析显示该两种石耳的分化可能是由于太平洋的扩展和隔离所造成的结果。同种型间断分布种类的不同地区的样本之间的差异较小。推测了不同类型间断分布种类的分化时间,美味石耳与大叶石耳的分化发生在中新世(23~5.33 Mya)中期,白令海峡形成期间。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武夷山地衣物种多样性研究,发现了一些珊瑚枝属地衣的中国新纪录和稀有类群。它们是东亚珊瑚枝细枝变种和东亚珊瑚枝矮枝变种(中国新记录种),侧顶果珊瑚枝、大珊瑚枝头状变种和疣珊瑚枝为稀有种。标本保藏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地衣标本室(HMAS-L),并对其进行了简明的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标本馆馆藏标本的信息,研究了中国石蕊属Cladonia地衣及其18个种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确认了本属倾向于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的特点。物种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在统计学上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但是它们的分布规律与其所处的海拔位置相关:物种分布范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缩小。因此,全球变暖会对高海拔地区的物种构成更直接的威胁。粉杆石蕊C.bacillaris和瘦柄红石蕊C.macilenta具有相同的海拔分布规律和分布范围,从生态学的角度支持了它们为同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海拔是地衣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了解地衣的海拔分布格局是地衣多样性保护的基础。研究表明中国地卷属地衣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曲线,它们倾向于分布在受全球变暖影响较高的高海拔地区[(2,022±995)m],且具有较窄的海拔分布幅(约68%的物种分布于海拔为1,694-2,954m的地带),因而对其进行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已十分迫切。地卷属11种地衣具有不同的海拔分布规律,这些分布规律与各自分布的海拔区间有关。基于11物种的海拔分析支持Rapoport法则。全球暖化对4种地衣的潜在威胁尤其强烈,即:大陆地卷Peltigera continentalis、长孢地卷P. dolichospora、克氏地卷P. kristinssonii和小地卷P. venosa。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区不同水质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程  黄满荣  陶爽  孙翔  黎景  郭良栋 《生态学报》2011,31(4):1157-1163
2008年8月-2009年7月,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方法,研究了北京不同水质等级(Ⅱ-Ⅴ) 的团城湖、昆明湖、紫竹园湖、玉渊潭湖、陶然亭湖、龙潭湖、北海、通惠河等8个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温度最低的2月份可培养细菌数最低(4.72±6.37),而温度最高的8月份可培养细菌数最高(8.04±3.72);总平均可培养细菌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春季(3-5月),而且夏季、秋季显著高于春季;相关性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显著正相关。可培养细菌数量随水质等级的增加而升高,其中Ⅴ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Ⅱ、Ⅲ、Ⅳ级水体,而Ⅱ、Ⅲ、Ⅳ级水体之间的可培养细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可培养细菌数与水质等级显著正相关。不同污染等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的季节变化不同,低污染水体(团城湖、昆明湖、玉渊潭湖、北海)可培养细菌数在不同季节之间差异显著,夏、秋季显著高于冬、春季;而高污染水体(陶然亭湖、紫竹园湖、龙潭湖、通惠河)可培养细菌数的季节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水质等级中可培养细菌数与水温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低污染的Ⅱ、Ⅲ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显著正相关,而高污染的Ⅳ、Ⅴ级水体可培养细菌数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水质等级是影响可培养细菌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黄满荣 《菌物学报》2008,27(1):85-90
Stereocaulon incrustatum, a new record in China, and St. massartianum and St. sorediiferum have several special chemical races, and the absence of atranorin in the genus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hemistry is not very important in taxonomy of the genus. Evolutionally, the cephalodia of St. incrustatum are possibly a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 from poorly developed cortex to protosacculate cephalodia.  相似文献   
10.
根据西藏地衣分类和区系的文献资料,对西藏地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进行了分析。267个分类群按照生长型或者基物被分为六组。每一组地衣的物种丰度随海拔增加呈现单峰曲线形式的变化。多数组物种丰度的峰值出现在海拔3400~3900m之间,对应于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的上半部分,比尼泊尔对应类群出现极值的海拔要高。此植物带谱内复杂的生态系统可能是物种多样性高的主要原因。壳状地衣物种丰度的峰值出现在5100~5400m区间则可能是因为该区内高大的树木的消失以及具有充裕的阳光。西藏的地衣物种多样性远低于尼泊尔,两地共有的物种数量很少。对西藏地衣物种多样性的调查不充分应当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今后中国地衣学工作者应当加强西藏地衣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