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尽管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DNase,大分子体外DNA在土等生态环境中存在并保持转化活性。实验表明DNA被沙土吸附之后会被沙土保护而产生对DNase的抗性。然而对沙中DNA的检测多是通过PCR或者探针杂交的方法来进行,采用转化方法进行来检测的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DNA释放进沙之后的分布及转化活性,建立了流过式微型离心沙柱。将20μLpUC18置于1.0g直径介于1.2~2.5mm之间的沙中,1.5mL0.1mol/LCaCl2洗脱之后再用200μLTEN缓冲液提取。结果表明吸附于沙中的DNA经提取后仍然具有生物转化活性,并且与洗脱液、提取液具有不同的转化活性和对DNase抗性,说明DNA与沙粒的结合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附着,而是3种复杂的复合体结构。相对于没有沙保护而只能在室温下保留7d转化活性的DNA,在被沙吸附保护之后的DNA可以保存转化活性达35d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存在感受态细胞的情况下,生物释放出来的DNA并非直接与沙粒结合,而是优先与感受态细胞结合。推测认为沙吸附DNA的转化活性同DNA的构象及同感受态细胞接触的机会相关,而与DNA的浓度不直接相关。这些结果为研究环境中存在的DNA库及其与混居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水平基因转移及其生态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