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背飞虱的寄主和耐饥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白背飞虱彻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间都能生活和繁殖,尤喜在嫩绿的稻苗上产卵和取食。但是,取食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的生育期稻株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为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白背飞虱除嗜食水稻外,还能在哪些植物上生活?在食料不足或饥饿情况下,其生命活动能力维持多久?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就这两个问题作一些粗浅说明。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背飞虱、褐飞虱取食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次伟  冯炳灿 《昆虫学报》1993,36(2):251-255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āth)和褐飞虱Nilaparvate lugens(St1)在水稻上混合发生,以口针刺入维管束组织吸食汁液,并排出蜜露。对褐飞虱的吸食和排蜜露,Suenaga(1959)、Sogawa(1970)、Sogawa和Cheng(1979)、Heinrichs等(1981)、顾秀慧等(1987)、都健等(1991)均有研究报道,但白背飞虱的取食报道很少,两种飞虱种群的系统取食动态未见报道。本文于1987年采用茚三酮法,同时逐日测定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所排的蜜露量,以蜜露的多少来表示相对取食量,分析取食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调整防治适期,合理评价和利用抗性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背飞虱种群动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浙江十里丰早稻白背飞虱种群动态调查和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技术组建了白背飞虱种群动态模拟模型。本文描述了模型结构及有效性检验,利用1983年至1989年的发生量达11倍之差的9块早稻田间调查数据进行有效性险脸,表明所有田块模拟与实测主害代高峰期的差异在±5b之内,7块田模拟主害代高峰虫量在田间实测值的±20%区间之内之内。灵敏度分析表明模型对迁入格局和总迁入量相当敏感,迁入主峰早、迁入量大且集中,是大发生的征兆.近期迁入虫源是主要虫源;气温对早稻白背飞虱种群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amAshmead在稻螟种群演变中的作用,周圻同志已有论述(本刊1986,23(5):193—196),他的结论“三化螟种群的盛衰,又能强烈地影响稻螟赤眼蜂的盛衰,稻螟赤眼蜂的盛衰,又转而强烈地影响二化螟种群的消长”,揭示了稻田诸种昆虫之间微妙联系之一例,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曾形象而又诙谐地提出过“三化螟可以防治二化螟”这一说法,其原因也在于此。除周文中已说到的①三化螟是稻螟赤眼蜂在田间最大的补充和繁殖寄主;②赤眼蜂对二化螟控制有效果,即二化螟卵块单层,卵寄生率可高达90%以上这两点原因外,我们认为还有一点,即三化  相似文献   
5.
褐稻虱食料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是一种嗜食水稻,食性单一的害虫。广西农科院用32种杂草和作物饲养结果,除水稻外,只在幼嫩的茭白和早熟禾上能完成世代,但在自然情况下其上未有褐稻虱为害。广东农科院用7种杂草饲养也没有成功,但发现普遍野生稻OryzaSativa f.spontanea是一种重要寄主。1974年我组曾用千金子,双穗雀稗、狗牙根、游草、香附子、水娱蚣、稗草等杂草饲养结果皆不适于褐稻虱生育,成虫虽能在草茎上产卵和孵化,但孵化出来的若虫不能成活。 褐稻虱只食水稻,而水稻的不同营养素质对褐稻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何影响?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根据1973—1979年的观察结果作一些粗浅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白背飞虱产卵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在我省为害水稻渐趋严重,尤以早稻后期受害最重,损失较大。掌握白背飞虱的产卵习性,对于了解发生动态,搞好测报和指导防治是很重要的。现将我们1980—1981年有关产卵习性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一、成虫产卵特性 1.成虫产卵时间和部位 各代观察成虫3—7对,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产卵数,结果全天皆能产卵,但白天多于夜间。  相似文献   
7.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次伟  冯炳灿 《昆虫知识》1994,31(4):196-198
白背飞虱在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上的分布、趋性、发育和繁殖力是不同的。它喜欢在杂交稻(汕优6号)上生活和繁殖,取食后成虫寿命最长,取食量、产卵趋性、产卵量、田间虫量均最大,种群增长快;在粳稻上却相反;常规灿稻和糯稻介于二者之间。在同一类型品种中,抗虫品种比感虫品种在上述特性方面差异明显。说明抗虫育种和种植抗虫品种是对该害虫综合治理的一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1977—1983年关于褐飞虱(Niloparvata Lugens St?l)迁飞和猖獗因素研究和观察的结果。褐飞虱在我省田间不能安全越冬,早稻上最初虫源系由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依次长距离迁飞而来。连作晚稻一般受害不重,虫口高峰即为害盛期是在晚稻抽穗以后。造成在晚稻上猖獗的虫源固有本地的和陆续由南方迁入的,但主要系在晚稻移栽以后的8月中旬,由西南一季中稻区长距离迁入的。至于晚稻后期的受害程度,在这7年的虫口条件下,主要受后期尤其9月高温的影响。褐飞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南方性害虫,即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30℃适温条件下,2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加之产卵量多,所以在晚稻上短时期内即能猖獗成灾。构成我省晚稻虫口基数的主要虫源,系夏季以后8月中旬迁入的虫口,决定晚稻受害程度的主要系9月份高温。但是造成褐飞虱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感虫品种的推广和有利于虫口上升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9.
温度对白背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5°—35℃范围内六种恒温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15°—30℃之间发育正常,发育速率符合逻辑斯蒂曲线,适温为20°—30℃,最适温度在28℃左右。35℃高温和20℃以下的低温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不利影响。在试验温度下,世代存活率、雌虫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等皆呈抛物线趋势,由此初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以估计发生趋势,但影响种群发展的其它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的“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梁蚜的效果好”一文谈点看法: 根据我们的防治实践证明,高浓度的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虫,虽然杀虫率高,但对高梁则有较严重药害。 1974年我们在本所试验地十几亩“191”高粱抽穗初期发生蚜虫时,用40%乐果乳剂400倍液,也是用一般步行速度喷在植株中、下部叶片上,一趟喷四行,每亩喷药液80—100斤,结果蚜虫虽治住了,但高梁却表现出严重的药害现象。因此,我们认为“高浓度乐果药液喷治高粱蚜的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