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粉虱捕食性天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种多食性重要昆虫.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方已对农作物、蔬菜和园艺植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利用天敌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就烟粉虱的捕食性天敌种类、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优势种天敌的引进与商品化生产以及田间释放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0):1928-1932
研究了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淡色斧瓢虫对烟粉虱的功能反应呈Holling Ⅱ型.随着猎物龄期的增加,淡色斧瓢虫成虫的寻找效率(a)逐渐降低,处置时间(Th)依次延长;随着淡色斧瓢虫幼虫龄期的增加,其对烟粉虱卵的寻找效率逐渐提高,处置时间依次缩短.淡色斧瓢虫成虫对烟粉虱卵的捕食效应随捕食者间干扰作用的增加而下降,捕食作用率(E)与淡色斧瓢虫数量(P)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即E=0.5205P-0.6631.温度对淡色斧瓢虫的捕食效应影响显著,寻找效率和处置时间与温度间的函数关系为:a=- 0.0002T3+0.0166T2-0.3492T+3.2329,Th=4×10-7T3-3×10-5T2+0.0006T-0.0009.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福才  黄振  王勇  李传明  祝树德 《生态学报》2008,28(8):3825-3831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菜等植物的嗜性较差;烟粉虱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颜色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结果与烟粉虱对这些寄主的嗜性趋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对单株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不敏感,但对植物叶片的乙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在养虫笼内,烟粉虱从虫源皿向寄主植物自由扩散的过程中,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上着落的成虫数量不同,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着落在寄主叶片上的虫量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四川桤木杂交子代果实、种子及种苗性状的分析,估算四川桤木亲本的遗传参数,为四川桤木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优树作为杂交亲本,按7×7完全双列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49个杂交组合的果实、种子及苗木性状。结果表明,49个杂交组合间的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及苗高、地径均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果实鲜重、种子千粒重、果长、种长等表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差异(REC)也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GCA、SCA和REC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P0.001)。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37.06%和38.04%,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7.47%和16.03%,表明在苗期阶段,苗木生长受环境效应的影响较大。种实性状的加性方差是非加性方差的1.34~11.79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次之。而苗高和地径的非加性方差分别是加性方差的1.12和1.37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效应影响,加性效应次之。综合分析杂交子代GCA、SCA和REC效应值,确定JG6和JT4为优良亲本,从49个杂交组合中初选出4个组合(BZ6×JG6、BZ6×SW2、JT4×TT13和BZ6×QJ1)为优良杂交组合,其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分别实现20.47%~76.22%和5.07%~43.18%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lowbirthweight,PLBW)与正常体重儿(normalbirthweight,NBW)母亲的牙周临床状况及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和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rectus,Cr)检出率,探讨2种牙周病致病菌与PLBW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四所医院产后1~1.5年的母亲99人,PLBW(试验组)母亲64人,NBW(对照组)母亲35人,收集母亲唾液样本,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attachmentloss,CAL)。用PCR检测唾液中的P岔和Cr;根据赡、Cr检出与否分为%、Cr阳性组、阴性组。结果(1)PLBW和NBW牙周临床指标及与Pg、cr水平:PLBW和NBW组CAL分别(0.06,0.62)mm(25%,75%)、(0.00,0.18)mm(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BW组心检出58人的PD2.49±2.0.37;未检出5人的PD2.0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为92.06%;NBW组唯检出28人的PD(2.47±0.35)mm,未检出7人的PD(1.91±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赡检出率为80%。PLBW与NBW的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BW组cr检出55人检出率为87.30%,检出与未检出之间4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W组D检出率为91.4%,PLBW与NBW间D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譬、Cr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临床指标及与PLBW关系:Pg阳性组86人,阴性组12人,两组4项临床指标分别为PD(2.48±0.36)mm,(1.96±0.40)mm;PLI1.71±0.46,1.37±0.38;BI(1.82,3.02)(25%,75%),(1.12,2.29)(25%,75%);CAL(0.03,0.56)ITIm(25%,75%),(0.00,0.11)mm(25%,75%)唯阳性组新生儿体重为(2482,78±833.85)g,阴性组为(3172.50±1190.1)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阳性88人,D阳性11人,两组CAL值分别是(0.36±0.53)mm和(0.11±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PI、BI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珞、D在两组母亲唾液检出水平均高;Pg可能与PLBW发生有关;提示有必要进行孕前预防性牙周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日本刀角瓢虫是粉虱类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之一.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日本刀角瓢虫的形态特征,并附有各虫态的特征图.且对日本刀角瓢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观察,以烟粉虱卵为食料,日本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2.56天,成虫平均寿命为91.94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564.8粒;以烟粉虱若虫为食料,日本刀角虫世代发育历期平均为21.70天,成虫平均寿命为81.62天,平均每雌产卵量为650.0粒;瓢虫可捕食烟粉虱的卵、若虫、"蛹"、成虫各虫态,是烟粉虱的有效天敌,具有很好的保护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遵循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利用相关风险性分析模型和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方法,从昆士兰果实蝇的地理分布和管理标准、传入中国的可能性、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以及对经济的潜在危害性等5个方面,对该实蝇传入我国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昆士兰果实蝇的综合风险值R=2.5295...  相似文献   
8.
玫烟色拟青霉和吡虫啉对烟粉虱种群的联合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振  任顺祥  吴建辉 《生态学报》2006,26(10):3250-3257
利用生命表技术评价了在网室条件下玫烟色拟青霉和吡虫啉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在0·3%吡虫啉 1×106分生孢子/ml、0·1%吡虫啉 1×106分生孢子/ml、10%吡虫啉、1·0×106个孢子/ml菌液、1·0×106个孢子/ml菌液连续施用2次等5个不同的处理区,玫烟色拟青霉对第一代和第二代烟粉虱的种群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分别为0·5476、0·6836、0·3123、0·7278、0·4959和0·1566、0·1625、0·9830、0·2532、0·1349。其中,以使用0·3%吡虫啉 1·0×106分生孢子/ml处理区对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最好。玫烟色拟青霉与低浓度的吡虫啉混合使用能较好地发挥联合控制作用,对玫烟色拟青霉的累积控制效应无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生态学报》2008,28(7):3075-3081
研究了大田笼罩条件下释放淡色斧瓢虫(Axinoscymnus cardilobus)对变叶木上烟粉虱种群的控制作用.每株释放1对淡色斧瓢虫对不同密度烟粉虱种群的控制效果差异显著.瓢虫和烟粉虱以1∶2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较差,以1∶80比例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不稳定、总体上看对烟粉虱的种群几乎没有控制效果;而以1∶40的比例释放的防治效果较好、较稳定,防效为35%~95%.释放不同数量的淡色斧瓢虫对同一密度烟粉虱种群的防治效果也差异显著.7周内在1∶40、3∶40、5∶40处理区,瓢虫对烟粉虱种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5%~95%、46%~90%和50%~98%.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综合考虑,瓢虫和烟粉虱以3∶40比例释放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功能紊乱所致慢性顽固性胃肠道炎性疾病,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根治。随着炎症性肠病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基因水平上应用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对炎症性肠病发挥的独特治疗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简介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综述近年来核酸药物及其给药系统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