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生态服务功能关系是森林生态学和林学的永恒研究主题。受传统森林调查方法及技术手段的限制,对复杂地形下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监测及二者关系的研究面临诸多挑战。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清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独立流域内建成了以观测塔群(三座观测塔覆盖各自子流域代表性森林类型)为主体,集激光雷达(LiDAR)、通量仪器、水文站网、固定标准地和数据中心为综合体的“次生林生态系统塔群激光雷达监测平台”(简称塔群平台)。塔群平台采用激光雷达扫描获取森林点云数据,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全息三维结构;依托独立流域/子流域内的通量监测系统、水文监测站网和通量源区内的长期固定标准地,可保证碳-水过程观测的可靠性,并用于验证复杂地形下的通量监测技术与方法,揭示森林生态水文与碳交换过程,准确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主体生态服务功能(水源涵养和固碳)。所有“塔-站”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实时汇集于数据中心,便于数据监视、管理与共享。此外,塔群平台将侧重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结构量化的新方法和新指标,探索复杂地形森林生态系统中H2O/CO2/痕量气体通量观测的理论与方法,为阐明森林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服务于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并实施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20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201例,Hp感染162例,Hp阳性率80.60%,不同类型的消化性溃疡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在36-60岁、共食、男性、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吸烟饮酒、个人卫生、家族病史、以往病史,均是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高危因素。进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均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分餐习惯、喜欢酸奶、个人卫生均是Hp感染的保护因素,而暴饮暴食、喜爱辛辣食物、年龄、以往病史、吸烟饮酒、家族病史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可降低疾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1991年在江西省泰和县严重退化的丘陵红壤区建立的长期森林恢复实验基地,以自然恢复的荒草地为对照,分析了湿地松纯林、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造林19年后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枫香纯林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15.16±3.53和16.42±0.49 g·kg-1)显著高于荒草地(9.30±1.13g·kg-1);土壤全磷含量表现为荒草地(0.30±0.02 g·kg-1)>湿地松-枫香混交林(0.22±0.04g·kg-1)>枫香纯林(0.14±0.01 g·kg-1);土壤有效磷含量为枫香纯林(1.66±0.02mg·kg-1)、湿地松-枫香混交林(2.47 ±0.27 mg·kg-1)和湿地松纯林(1.15±0.71 mg·kg-1)显著高于荒草地(0.01±0.00 mg·kg-1);土壤的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及百分比、土壤无机解磷菌和有机解磷菌数量均为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显著高于湿地松纯林和荒草地;真菌数量及百分比、放线菌百分比为枫香纯林、湿地松-枫香混交林显著低于荒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细菌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真菌和放线菌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磷与有机解磷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无机解磷菌数量不相关.枫香纯林和湿地松-枫香混交林可以作为亚热带退化红壤区植被恢复的推荐模式.  相似文献   
4.
森林溪流倒木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溪流倒木是指在河流中长度大于1 m、直径大于10 cm的死木。溪流倒木在森林河流中(特别是较小的河流中)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结构成分。该文综述了近30年溪流倒木的研究成果(主要来自北美),总结溪流倒木在河流形态、碳循环、泥沙与养分拦截、水生生境的形成、水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倒木的时间动态性与空间变异性,以及干扰( 包括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与倒木存留量及分布的关系。此外,该文也探讨了溪流倒木的生态管理模式及未来研究方向。大量的研究证明,溪流倒木对森林水生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它的存留量、分布以及它的生态意义因所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河流大小不同而异。随着河流宽度的增加,倒木的存留量及它对河流的影响减少,并且倒木的分布以单个为主变为聚集体为主。单个倒木的直径则随河流宽度增加而增大。倒木也呈现十分明显的时间动态性,而这种动态往往是由大规模毁灭性的森林干扰(火、风倒等)所驱动的。研究倒木的时空变异性及自然干扰与人为干扰对倒木的不同影响对于保持倒木的生态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该文还对中国开展溪流倒木的生态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RS与GIS的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促进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赣江上游流域为例,依据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4期的遥感数据,利用RS和GIS手段对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处理,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1990-1995年赣江上游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大,1995—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不断增加,且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波动较大;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都小于1,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服务价值指数缺乏弹性。  相似文献   
6.
三种阔叶次生林的茎流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魏晓华  周晓峰 《生态学报》1989,9(4):325-329
本文测定了白桦林、水曲柳林、蒙古栎林的树干茎流量及其养分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三个林分的茎流差异十分明显(白桦:水曲柳:蒙古栎≈1:2:3),这种差异与树叶形态、枝条分枝角度及林分的叶面积指数有关。茎流中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显著地高于降雨中的含量。蒙古栎林借助于它的形态结构使其根系区域获得的水分、养分最多,从而有助于它适应干旱、瘠薄的立地环境。  相似文献   
7.
桫椤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化石植物是最接近于化石物种的现存相似种, 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态学保守性。利用活化石植物生态系统来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的进化趋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该研究中利用标准地-标准木法调查了活化石物种树蕨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与现存的裸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和被子植物为优势种的生态系统相比, 桫椤的生物量(36.151±8.159 Mg C•hm–2)和生产力(2.535±0.174 Mg C•hm–2•a–1)都比较小。与植物化石调查方法相比, 活化石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数据在描述古生态系统碳固存能力进化趋势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手段, 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全球碳平衡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碳汇潜力新概念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定量确定森林碳汇潜力有助于科学地评估森林对碳汇的潜在贡献及制定实现这种潜力所需要的经营管理措施。目前,国内外有关森林碳汇潜力缺乏统一的概念及计量方法。在综述国内外有关固碳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动态构架和可持续性的概念,提出了针对人工林的固碳潜力概念并利用FORECAST模型以杉木人工林为例阐明此概念的实际意义与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