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年在野外调查中,发现王朗自然保护区小形兽新记录4种:一、隐纹花鼠TamiopsswinhoeiMilne-Edwards1983.7.12.采获于王朗自然保护区(3000米)。针叶林,♀1只。二、高原白腹鼠NiviventerexcetsiorThomas1983.5.22至10.13.采自王坝楚至王朗自然保护区(2040—2400米)。针阔混交林、箭竹丛、洋芋地及室内。♀6只,♂15只。三、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Thomas1983.7.13—15.采自王朗自然保护区(2400米),草丛,♀2只,♂1只。四、林跳鼠:EozapussetchuanusPousarsues1983.6.8—9.采自王朗自然保护区(2400米)针阔混交林的林下灌丛、菜地,♂2只。至…  相似文献   
2.
结合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土壤质地农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计量学特征,以及土壤团聚体分布状况,以揭示土壤质地对区域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土壤团聚体对肥力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主要养分含量及其生态计量比值均随土壤质地由细变粗(壤质黏土→黏壤土→砂质壤土)逐渐降低;土壤pH值和微团聚体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 随土壤黏粒含量增加,大团聚体含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C/P和N/P显著增加,土壤pH和微团聚体含量显著降低. 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以及C/P和N/P随大团聚体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表明区域尺度上农田土壤肥力状况取决于土壤质地,并受土壤大团聚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北部典型灌丛枝条生物量估算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宪龙  魏孝荣  邵明安 《生态学杂志》2016,27(10):3164-3172
于2015年8月末在陕西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采集200个柠条和210个沙柳枝条,测定枝条的基径(D)、长度(H)、含水量(W0)、鲜质量(WF)和干质量(W),选用指数函数和异速生长方程建立了4种由枝条形态指标估算枝条生物量的简易模型,并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 对于柠条和沙柳灌丛,基于DH二者组合变量(D2H)的异速生长方程是估算枝条生物量的最优模型,该模型经线性转化后可以消除生物量数据的异方差性,且拟合效果最优,决定系数(R2)最大,平均误差(ME)、平均绝对误差(MA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系统误差(MSE)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MPSE)整体上最小,基本满足生态学研究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栉眼蚤属一新种记述(蚤目:多毛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平武县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和黑水县先后三批采到一种栉眼蚤。经与几种近缘种比较,有明显区别,认为是一新种,命名为长突栉眼蚤Ctneophthalmus(Sinoctenopthalmus)longiprojiciens,新种(图见封二)。鉴别特征新种以其♂抱器可动突前背角感器小鬃较多(5—6个)而与中华栉眼蚤亚属中的短突栉眼蚤Ctneophthalmus(Sinoctenophthalmus)breviprojiciensLietHuang,1980和甘肃栉眼蚤C.(S.)gansuensisWu,ZhangetWang,1982接近。但其♂抱器不动突后叶显然长于短突栉眼蚤者,故名。另外,♂抱器不动突前叶宽而圆,具亚缘长鬃4根;第8腹板后腹凹位于…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地形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塬面、坡地、沟道和梯田4种地形条件下土壤有机碳总量和活性组分的分布、储量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和不同活性有机碳的变异系数介于32%-70%之间,表现出中到高度的变异特征.4种地形下各组分有机碳含量和储量以塬面土壤最高,沟道土壤最低,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降低程度随有机碳活性增强而增加.以塬面土壤为对照所获得的碳库管理指数可灵敏指示有机碳对地形条件的响应特征,中活性有机碳库管理指数的指示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部分解释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地带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地区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不同生长年限的苜蓿地为材料,研究了苜蓿在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苜蓿生长年限10~23a内,随着种植时间延长苜蓿生物量和体内养分累积量呈下降趋势。23a生苜蓿已进入衰败期,土壤肥力逐渐得到恢复,苜蓿根系养分含量随种植年限延长呈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地土壤NO3ˉN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2m以内土层生长年限越短。NO3ˉ-N含量越少,2m以下变化趋势相反。NH4^ -N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表层高于下层,生长年限长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封育后土壤碳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与矿化是退化草地封育后土壤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半干旱黄土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变化及其矿化特征。结果表明,封育对半干旱黄土区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40 cm土层封育超过17a后,封育年限的影响逐渐减弱。封育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C_(min)/C_0封育对有机碳矿化速率的影响与封育年限和土层深度无关,而对C_(min)/C_0的影响则与封育年限和土层深度有关。封育显著提高了0-40 cm土层土壤氮素矿化速率,但是降低了40-80 cm土层土壤氮矿化速率,并且降低了080 cm土层N_(min)/N_0。碳氮矿化速率与有机碳和全氮之间显著相关,而与碳氮比之间的相关性较小。这些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封育后土壤碳氮元素的转化主要受土层深度、封育年限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35,自引:6,他引:35  
魏孝荣  邵明安 《生态学报》2007,27(2):603-612
坡地土壤质量退化以及生产力下降是限制坡地植被恢复的主要因素,而坡地土壤质量和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养分状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均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有机碳和全氮降低最多,而硝、铵态氮和全磷降低较少;坡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土壤铵态氮和全磷的变异较小。0.005~0.05mm土壤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增加,0.05~1mm颗粒含量随土层加深而降低;〈0.005mm土壤颗粒含量在0~40cm土层变异很大,而0.005~0.05mm和0.05~1mm的土壤颗粒在所有土层变异都很小。有机碳、全氮、全磷和〈0.005mm颗粒从坡顶向下呈增加的趋势,其分布与坡度和坡长有关,其变异性随坡度和坡长的增加而增大。坡面较长时,〈0.005mm颗粒易于在坡面中、下部累积,坡度较大时则易于迁移出坡面。坡面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在坡底部富集,其富集程度和位置因坡长和坡度而异,长缓坡有利于养分富集,短陡坡利于养分迁出。坡度较小时坡面不同位置土壤养分剖面分布主要由坡面土壤性质变异引起,随坡度的增加,土壤侵蚀便逐渐成为坡面养分分布的主导因子。坡上部碳、氮养分流失的深度也随坡度的增加而加深,而不同坡位全磷的剖面分布与坡度的关系较差。因此,在坡地土壤养分调控中必须综合考虑坡度和坡长因素。  相似文献   
9.
魏孝荣  郝明德  邵明安 《生态学报》2005,25(12):3196-3203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用连续浸提方法对土壤微量元素进行形态分级,研究了长期种植作物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组成及其在不同土壤组分间的分配特征,探讨了种植系统对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土壤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的剖面分布除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全量有关外,还与不同的种植系统有关。各种植系统有效锌和有效铜含量均低于休闲土壤,有效锌以小麦连作和苜蓿连作降低最多,有效铜以小麦连作和粮豆轮作降低最多。小麦连作系统40 cm以上土层土壤有效锰含量和休闲土壤接近,40~100cm土层低于休闲土壤,苜蓿连作和粮豆轮作整个剖面土壤有效锰含量均有所增加。各种植系统40cm以上土层土壤有效铁含量均高于休闲土壤,40~100cm土层土壤有效铁分布趋势相同,其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小麦连作低于休闲土壤,粮豆轮作高于休闲土壤,苜蓿连作与休闲相近,这些结果表明长期种植作物可以显著改善土壤锰素营养和铁素营养状况。苜蓿连作和小麦连作使锌和铁从矿物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增加了土壤有效锌和有效铁的储备,粮豆轮作系统各形态锌低于休闲土壤,并且土壤中锌的总贮量有所减少;各种植系统土壤氧化物结合态铁在耕层增加,在古耕层降低,这也表明种植作物可以活化深层土壤难溶态铁。长期种植作物使耕层土壤各形态铜含量降低,粮豆轮作和小麦连作系统古耕层土壤各形态铜含量较休闲土壤有所增加。3种种植系统碳酸盐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锰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耕层土壤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锰高于古耕层,氧化物结合态和矿物态锰含量低于古耕层。  相似文献   
10.
长期施锌条件下土壤-植物系统植物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土高原旱地连续17a施用锌肥条件下植物营养元素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锌肥0~40cm土层土壤的碳、氮元素含量高于对照处理,而40~100cm土层土壤的碳、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0~100cm土层土壤全磷含量高于对照,而有效磷含量低于对照。施锌冬小麦茎、叶和籽粒中氮含量高于不施锌处理,而壳中氮含量低于对照处理,施锌后氮素在冬小麦茎、叶、籽粒和整个植株中的累积量高于对照,籽粒和茎中磷的含量低于对照,植株中磷的积累量也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