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单细胞生物分批培养过程中比生长速率(μ)的变化,其生长曲线分为延滞期、加速期、对数期、减速期、稳定期和衰亡期6个时期.与其他生长时期相比,在减速期生物的生长、基质的利用、产物的合成和基因表达谱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并对发酵生产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相当薄弱,亟需加强对减速期的认识和教学.  相似文献   
2.
异核体不亲和性是普遍存在于真菌中的一种生物学现象,由特定的不亲和性位点所控制。从真菌异核体不亲和性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以及不亲和融合细胞死亡过程和相关蛋白的关系展开论述。对真菌异核体不亲和性机理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物中非己识别系统的演化规律,并为解决原生质体融合子的不稳定性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直接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中微量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含量的离子色谱法。此法使用DionexICS.3000离子色谱仪与AminoPacPA.10离子交换柱,以0.25m01.L^-1NaOH、1.00mol.L^-1NaAc和水作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mL.min^-1,柱温30℃,进样量25uL。在此条件下,信噪比为3时,ACC的保留时间为9.284min,最低检测限是0.0330μg.mL^-1,标准曲线线性符合系数为0.9990,线性范围在0.10-2.00μg.mL^-1。三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分别为106.00%、91.71%和96.08%。该方法可用于检测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的ACC含量,检测结果为3.6620μg.g^-1(FW)。此法也适用于其他食用菌和土壤微生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dsRNA技术从平菇天达300(Pleurotus ostreatus TD300)菌丝中提取到4条dsRNA条带,大小分别是8.2、2.5、2.1和1.1kb。采用菌丝尖端脱毒法、原生质体再生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和单孢杂交法进行脱毒,各得到一株脱毒菌株,分别是HTC8、PR15、FL01和SSH11。脱毒菌株HTC8仅残留有低含量的8.2kbdsRNA,PR15和SSH11完全脱去dsRNA,而FL01仍残留有低浓度的8.2kb和2.5kbdsRNA。该4株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漆酶活力均比出发菌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HTC8和PR15,菌丝生长速度比出发菌种分别提高22.73%和18.18%,漆酶活力比出发菌种分别提高145.83%和134.38%。综合比较此4种脱毒方法,菌丝尖端脱毒法和原生质体再生脱毒法比冷冻真空干燥法和单孢杂交法脱毒效果好,制备脱毒菌株用时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模式生物拟南芥作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谷胱甘肽-抗坏血酸代谢相关酶(GST、GPX、APX、GR、DHAR、MDHAR)的活性和GSH、ASA、MDA含量以及生物量等来研究过量表达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盐地碱蓬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ST基因)对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转基因拟南芥比野生型具有较高的GST、GPX以及MDHAR酶活性;前者还具有较多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并且谷胱甘肽库氧化水平较野生型高。盐胁迫不但部分抑制了野生型拟南芥的生长,同时也导致了大量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而盐胁迫对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抑制不明显,也没有较多的脂质过氧化物的积累。结果表明,过量表达盐地碱蓬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提高.广转基因拟南芥依赖于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过氧化物清除途径,同时有可能改变了GSH和ASA的代谢途径,这两方面的作用导致了转基因拟南芥氧化损伤的降低,使转基因拟南芥在盐胁迫下保持较好的生长态势。  相似文献   
6.
从小麦根际分离到1株对食用菌有较强促生作用的荧光假单胞菌,命名为假单胞菌P2-10(Pseudomonas sp.P2-10)。该菌株与平菇天达300(Pleurotus ostreatus Td 300)、杏鲍菇杏6(Pleurotus eryngii X6)或鸡腿菇瑞7(Coprinus comatus R7)混合培养,可显著提高这些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及诱导并促进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假单胞菌P2-10对食用菌的促生作用来自其代谢产物,可能是通过其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降解食用菌产生的ACC、减少食用菌乙烯的合成及乙烯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硫酸化分级香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取香菇子实体多糖,用浓硫酸法进行结构修饰,经不同分子量超滤膜超滤分离得到6种不同组份的硫酸化香菇多糖,检测这6种组份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硫酸化香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10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不同分子量组份活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收集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19个栽培菌株在贫营养的半PDA培养基中配对进行拮抗线实验,考察其相互间体细胞不亲和性。结果表明,此19个菌株间出现拮抗线的比率是100%,形成的拮抗线类型可分为菌丝集结型(A型)、隔离带型(B型)和暗线型(D型)三类,出现的比例分别是24.9%、23.7%和51.4%。显微观察暗线型拮抗线区域有菌丝自融形成的溶菌沟,另2种拮抗线中没有菌丝自溶。以拮抗线类型分别作为变量进行NTSYS-PC聚类分析,从相似性系数0.48处截断可将其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802和黑平王等9个菌株;第二类包括苏引6号和江都71等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夏王40和早秋高丰等4个菌株。应用13条随机引物扩增此19株糙皮侧耳菌株总DNA,共扩增出917条不同分子量的DNA条带。RAPD聚类分析表明,这些菌株的遗传相似性高达85%以上。从相似性系数0.86处截断,也可将这些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了802和黑平王等17个菌株;第二类仅包括推广一号和夏王40两个菌株;第三类只有831一个菌株。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没有相关性。因此,拮抗反应可以作为评价糙皮侧耳栽培菌株之间遗传多样性的方法之一,但与基因组DNA指纹多样性分析结果并不完全吻合,更不能代替分子指纹分析。  相似文献   
9.
间体自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被认为是细菌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如合成酶类、DNA和细胞壁等,参与呼吸、细胞分裂和芽孢形成等.但由于纯化困难,缺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直接证据,间体一直受到质疑.在20世纪80年代,应用完善的电镜制片方法,充分证实了间体是制片时人为造成的矫作物,不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然而,教科书编写者对此并没给予足够重视,目前仍保留着对间体的阐述.间体问题给我们许多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地黄对芝麻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离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组织中抑制芝麻(Sesamum indicum)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 以弄清地黄茬种植芝麻造成芝麻严重减产的原因。以芝麻为受体的生物测定为检测跟踪手段, 通过浸提、萃取、硅胶柱层析分离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鉴定方法, 分离鉴定了地黄组织影响芝麻的化感物质。对地黄不同组织的浸提液进行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影响芝麻生长发育的化感物质在地黄叶中含量高。地黄叶浸提液的不同有机相萃取组分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 乙酸乙酯相化感活性最强, 乙酯乙酯相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获得的洗脱组分Fr7化感活性最强。通过GC-MS及验证试验证明: 地黄抑制芝麻生长的化感物质是月桂酸和2,6-二叔丁基苯酚。研究表明地黄他感作用与自毒作用的化感物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