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生境类型下公益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特征, 以临安市公益林125个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多元回归树(MRT)进行群落分类, 以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种间联结系数为指标, 对不同群落类型的结构特征进行探索。结果表明: 临安市公益林125个典型样地可划分为5个类型; 类型I、II、III与类型V的多样性指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但类型III的多样性指数均最高, 类型IV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其它类型, 海拔是影响群落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子。种间联结初步分析显示, 研究区群落中稳定性最高的层片是乔木层, 且毛竹入侵极可能是影响5个类型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临安市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为区域公益林群落数量结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变化特征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在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对第一代、第二代杉木林和地带性阔叶林土壤活性有机质主要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含量均为杉木林低于阔叶林,而第二代杉木林又低于第一代杉木.第一代杉木林活性有机质总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18.79 g·kg-1、421.7 mg·kg-1、252.2 mg·kg-1和136.3 mg·kg-1,上述活性有机质组分在第二代杉木林中的含量分别是第一代杉木林的73.6%、87.9%、66.3%和53.2%,地带性阔叶林则分别为22.31 g·kg-1、800.5 mg·kg-1、361.1 mg·kg-1和220.1 m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质各组分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其它活性有机质组分的相关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林地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定位研究方法,综合比较了第2代连栽杉木纯林、杉木与阔叶树混交林以及阔叶纯林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对林地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栽杉木纯林相比,在杉阔混交和阔叶树轮栽两种经营模式下,土壤养分含量增加,物理性状改善,土壤生物活性提高.利用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在对土壤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直观评价了3种经营模式的土壤质量状况.在研究区内,杉木与阔叶树混交以及阔叶树轮栽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以及最终的土壤质量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平,而连栽杉木林的水分有效性、养分有效性和根系适宜性较差,土壤质量指数处于较低水平.总有机C、阳离子交换量和微生物生物量C与其它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之间明显相关,可将其作为研究区土壤质量的指示指标;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与土壤总有机C、土壤全N、土壤全P含量之间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9, -14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 -2, -3在恒河猴周期黄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协同表达. 结果显示: MMP-2 mRNA及其蛋白主要表达在早中期发育黄体的内皮细胞上, 在晚期黄体发生萎缩时则大量表达于黄体细胞; MMP-9, -14及其TIMP-1, -2, -3主要表达于黄体细胞; MMP-14 mRNA在早期和晚期黄体中高表达, MMP-9蛋白只在晚期黄体中高表达; TIMP-3蛋白在早、中、晚三期黄体中表达均较高, 但很明显晚期表达降低. 结果提示: MMP/TIMP系统参与灵长类黄体发育的调控, MMP-2, -14及其TIMP-1, -3可能参与黄体的形成和功能维持, 同时MMP-2, -9, -14及其TIMP-1, -2, -3在黄体萎缩期的协同表达, 提示它们可能在黄体发生萎缩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促性腺激素诱导的假孕大鼠为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原位末端标记(TUNEL)方法研究了细胞凋亡相关分子Fas/FasL, Bax/Bcl-2 和Caspase-3在不同时期黄体中的表达. 结果显示: 排卵后第8天前黄体内没有凋亡信号, 第14天开始出现凋亡信号, 持续到第21天; Fas 在黄体中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 随黄体发育其表达水平增加. FasL 在黄体各个时期都有表达, 第14天明显上升, 到第21天达到高峰; Bcl-2 随黄体的形成、维持和萎缩过程其表达由强到弱, 到第21天基本不表达; 而Bax 的表达正相反, 排卵后第2天几乎不表达, 第8天表达明显增加, 到第21天表达最高; Caspase-3持续表达于各期黄体中, 并随黄体的发育其表达由弱到强, 第2天表达最低, 到第21天表达最高. 结果提示, 大鼠黄体萎缩后期发生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杉楠混交与人工杉木林自养机制的恢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自养机制的形成是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之一。本研究通过混交模拟杉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林分,观察比较发现从退化的杉木林阶段到地带性树种比例较低的混交林、地带性树种比例较高的混交林和地带性树种纯林阶段凋落量、N、P、K、Ca和Mg5种元素的归还量逐渐增加,特别是5种养分元素的循环速率也不断增大,其中N、Mg的循环速率由杉木纯林的0.1左右增大到火力楠纯林的0.5以上,与此同时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  相似文献   
7.
湖南会同红栲-青冈-刨花楠群落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回归分析方法 ,对我国亚热带湖南会同红栲 青冈 刨花楠群落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林分总生物量为 45 1.0 2t·hm-2 ,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生物量分别为 42 6 .76、17.76和 1.80t·hm-2 ,枯枝落叶层现存量为 4.70t·hm-2 ,乔木层净生产量和平均生产量分别为 34.46t·hm-2 ·年 -1、13 .32t·hm-2 ·年 -1.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中亚热带会同林区毗邻的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纯林和二代杉木纯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采伐天然林,接着栽植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动物的多度和多样性均出现明显下降,而土壤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却没有明显差别.杉木连栽对土壤动物的多度、多样性、生物量影响甚少,特别是杉木一、二代土壤动物的生产力接近相等.此项研究结果支持植被是影响土壤动物演替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暗示杉木长期连作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5,他引:56  
通过对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农田、竹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总量、活性有机质及其组分的研究,发现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各组分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阔叶林含量最高,杉木人工林低于阔叶林,竹林和农田最低。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凋落物的数量、质量以及各种管理措施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0.
浙江瑞安公益林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CA排序、TWINSPAN等级分类、物种多样性以及种间联结等分析方法探讨了浙江省瑞安市公益林群落中地形因子对植物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以及主要优势物种的种间关系,以期解释公益林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瑞安市公益林物种分布受海拔、坡度和坡向(总体上可解释69.1%的环境因子)的影响。运用TWINSPAN等级分类,在种-环境CCA排序结果的基础上将群落大致划分为13类群丛,其中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为优势种的群丛个数最多;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总体较高,以马尾松、杉木和柳杉为优势种的群丛因其具有较好的地形条件而多样性最高;群落垂直层次的物种多样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同时3个垂直层次中主要优势种的正负关联比低(均小于2),其中乔木层优势种的正负关联比最高,说明研究区群落结构尚不稳定,但乔木层相对比较稳定。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公益林管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