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一开始,他们都说她是傻瓜。当药剂师Victoria Hale告诉朋友和同事们,她想成立一家非营利的制药公司,他们都说她是在断送自己的事业,不会成功的。“九成的人或强硬或温和地劝说,”曾在美国食物药品管理局和基因技术公司工作过的Hale回忆道,“但我觉得想试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方法:本研究从典型国家医学科技战略规划的重点领域分析,生物医药科技前沿动态与专家评述,文献和专利计量学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识别,综合三个维度的识别结果,将至少满足两个维度的定为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结果:共识别出34个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包括精准医学、肿瘤免疫、靶向治疗、医学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等。结论:采用多维度综合识别方法对生物医药科技前沿领域进行分析,可为我国医学科技前沿领域的发展布局提供决策支持,也可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提供方向引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野生兽类的分布现状,2015-2017年对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三江源国家公园内野生兽类共62种,分别隶属8目19科44属。园区内兽类呈现出物种多样性高,珍稀濒危物种多,特有种多的特点: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兽类物种多样性G-F指数为0.77,表明该区域物种多样性处于很高水平。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个物种受威胁(极危、濒危和易危),比例为32.26%,远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中国或青藏高原特有种29种,占46.77%。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青藏区,在地理分布型上,以古北界成分为主,东洋界成分为辅,以古北界高山型成分最多,有25种,且资源量大,表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兽类以适应高寒气候的特殊种类为主。3个园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源园区与澜沧江源园区为共同关系,黄河源园区与长江源园区和澜沧江源园区为密切关系。近些年,三江源地区的兽类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国内外认可,本研究结合园区生物多样性和区系特点,根据保护现状,提出了今后的监测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锥栗林地高效的土壤管理方式,提升我国锥栗栽培管理技术水平,进而提高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效益。该研究采用全垦和环垦两种方式对锥栗林地进行连续4年的深挖垦复,通过测定垦复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锥栗树体生长、叶片表型和生理特征、结果性状、产量及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统计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深挖垦复对锥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改善效果显著,两种垦复方式土壤容重较垦复前降低31.21%及以上(0~30 cm处),土壤含水率、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以及各种大量元素含量较垦复前和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肥力及其保水保肥能力显著增强。(2)环垦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以及交换性镁含量高于全垦区,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垦复前增加40.59%,远高于全垦增加幅度(17.76%),从土壤保肥能力的角度来看,环垦效果优于全垦。(3)土壤肥力的提升增强了其对锥栗叶片的供肥能力,使得叶片含水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各种矿质元素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提升其光合作用能力。(4)深挖垦复对锥栗树体生长、结实能力、产量及品质同样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其中全垦和环垦区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是对照的1.75倍和1.33倍,且栗苞总重、单果质量、出籽率、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磷、钾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空苞率显著低于对照。综上,深挖垦复是改良林地土壤和提高锥栗生产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孕妇进行孕期营养指导及体质量控制,探究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50例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孕产妇仅行常规妇科检查,研究组孕产妇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行孕期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控制,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妊娠过程状况及围产儿情况。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7.33%低于对照组的57.3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贫血、羊水过少、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龄及巨大儿及胎儿窘迫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在孕期进行营养膳食指导,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可以改善孕妇妊娠结局,降低妊娠过程中并发症发病率,提高围产儿状况,保证孕妇和婴儿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第1血清型(UU1)、第3血清型(UU3)和第4血清型(UU4)对昆明小鼠下生殖道的致病性。方法:将1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雌二醇组、UU1组、UU3组和UU4组,每组20只;空白组和雌二醇组为对照组,UU1组、UU3组和UU4组为实验组;雌二醇组和实验组雌二醇化后1周,将UU1、UU3和UU4分别接种至UU1、UU3和UU4组小鼠泌尿生殖道,将液体培养基接种至空白组和雌激素组。2周后检测各组小鼠泌尿生殖道的IL-8、SIgA、TNF-α并取小鼠子宫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小鼠UU接种都获得成功。IL-8、SIgA、TNF-α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UU4组和UU1组及UU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空白组和雌二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UU1组和UU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病理显示:UU1、UU3和UU4组昆明小鼠子宫组织有炎细胞浸润,UU4组小鼠宫颈病变更明显。对照组小鼠子宫未见明显改变。结论:UU1、UU3和UU4可能导致昆明小鼠下生殖道产生病理反应;UU4可能短期致病力更强。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可可西里地区几种有蹄类动物的食物重叠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7月和2006年1月,应用粪便显微组织分析法测定了可可西里地区的藏野驴、藏羚、藏原羚、野牦牛,以及家牦牛和藏羊在冷季(1月)和暖季(7月)的食物构成.用Schoener's Index计算了这些同域分布动物种间的食物重叠度.结果表明,藏野驴分别与藏羚羊、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63.0%、48.4%和24.1%,在冷季的重叠度为别为71.6%、42.0%和11.4%;藏羚羊与野牦牛、藏原羚在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52.0%和33.4%,其在冷季的食物重叠度各为50.3%和29.3%;野牦牛与藏原羚在冷暖季的食物重叠度分别为13.1%和15.9%.在可可西里地区吲域分布野牛有蹄类动物种间,藏原羚与其他有蹄类动物食物重叠较少,而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之间则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重叠,且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反映了这些动物之间复杂的竞争和共存关系.此外,家牦牛和藏羊均与这些野生有蹄类动物存在高度的食物重叠.  相似文献   
8.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是国际上广泛用于研究仅属于豆科植物或者与之有关的某些生物过程的豆科模式植物,这些生物过程无法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进行研究。蒺藜苜蓿的基因组较小,二倍体,遗传学简单,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再生时间较短。2003年,国际间合作的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计划已经启动。文章概述了蒺藜苜蓿基因组测序、生物信息数据库、遗传转化系统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工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黄瓜的性别分化与乙烯密切相关,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合酶是乙烯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根据ACC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序列设计PCR引物,从8个不同性别类型(雌雄同株、强雌性和全雌性)黄瓜品种中克隆了长度为1188bp的ACC合酶基因(CS-ACS2)片段(GenBank登记号为:DQ115884~DQ115886和DQ115875~DQ115879).经测序分析,3个雌雄同株性别类型品种的序列完全相同.与之相比,5个强雌性和全雌性品种中存在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标记,SNPs标记为4个A←→G和4个T←→C之间的转换.在8个SNPs中,有1个SNP位于内含子区域,其余7个SNPs都位于外显子区域.在7个位于外显子区域的SNPs中,有3个为非编码区的SNPs,4个为cSNPs.而在4个cSNPs中,有3个导致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研究结果表明,与雌雄同株性别类型相比,雌性系中均存在单核苷酸的变异,这提示ACC合酶基因CS-ACS2的单核苷酸变异可能与黄瓜雌性系的发生形成有关.另一方面,根据SNP多态性还发展了一个酶切扩增长度多态性(CAPS)标记C-MT700.利用CAPS标记C-MT700能将强雌性优良品种MT-705与其他黄瓜品种相区别,该标记在黄瓜育种生产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此外,研究获得的SNPs标记和CAPS标记丰富了黄瓜的分子标记种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