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采用每木调查法,对广东粤北石门台和粤中象头山地区甜槠( Castanopsis eyrie (Champ.) Tutch.)林样方内胸径≥ 1 cm的乔、灌木进行测量,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和在样方中的坐标位置等指标,对群落的植物组成、区系成分、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门台样地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36科54属;象头山样地有维管植物109种,隶属36科59属。两个群落均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石门台样地与华东、华中地区联系紧密;象头山样地则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岛屿联系更多。比较两个地区的群落特征发现,他们的相似性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纬度并不是决定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因素,小环境、群落演替进程及人为因素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每木调查法,对广东粤北石门台和粤中象头山地区甜槠(Castanopsis eyrie(Champ.) Tutch.)林样方内胸径≥ 1 cm的乔、灌木进行测量,记录其种名、胸径、高度和在样方中的坐标位置等指标,对群落的植物组成、区系成分、优势种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石门台样地有维管植物112种,隶属36科54属;象头山样地有维管植物109种,隶属36科59属。两个群落均具有明显的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其中,石门台样地与华东、华中地区联系紧密;象头山样地则与中国台湾、日本的岛屿联系更多。比较两个地区的群落特征发现,他们的相似性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纬度并不是决定群落植物多样性高低的因素,小环境、群落演替进程及人为因素对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3.
太湖岸带湿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动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湿地生态系统演化的重要驱动因子。2010年4月—2011年2月研究了太湖岸带湿地4种生境类型(A酸模岸带、B乔灌岸带、C农作物岸带、D天然芦苇岸带)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4次调查共分离到土壤动物3575只,隶属4门12纲,共有105类,土壤动物群落密度达到2794.49—67766.39个/m2。在大类群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的55.75%,其次为线虫动物门(Nematoda),占总个体数的36.27%;节肢动物门和线虫动物门构成了该区土壤动物的主体,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土壤动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变化动态不同,Pielou均匀度的方差分析表明:2010年4月份类型A与类型C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Shannon多样性方差分析表明:2011年2月份类型A与C、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动物的整体数量表现为2010年4月2010年11月2010年8月2011年2月。Sorensen和Morisita-Horn相似性分析说明不同生境类型对土壤动物物种丰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太湖岸带湿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在垂直分布上均有一定的表聚性,但不同季节表聚性程度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太湖岸带湿地的健康评价及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最终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方法,对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桥和营仔小区湿地生态系统的供给、调节和文化3类10项最终生态服务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为191.95×10~6元。其中,海产品供给、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是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3大核心服务功能,三者占服务总价值的73.17%。调节服务是其主要的服务类型,占总服务价值的55.99%。其中,固碳、大气组分调节和消浪护岸等调节服务功能较弱,仅占总服务价值的7.37%。该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单位服务价值为4.26元·m~(-2)·a~(-1),低于同纬度带内的红树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湿地保护与野外长期定位监测,并结合新的评估方法与研究手段,或可提高湛江红树林湿地服务功能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贾朋  高常军  李吉跃  周平  王丹  许小林 《生态学报》2018,38(19):6903-6911
为探索华南地区尾巨桉人工林和马占相思人工林地表温室气体的季节排放规律、排放通量和主控因子,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两种林型地表3种温室气体(CO_2、CH_4、N_2O)通量进行为期1年的逐月测定。结果表明:(1)尾巨桉人工林和马占相思人工林均为CO_2和N_2O的排放源,CH_4的吸收汇。马占相思林地表N_2O通量显著(P0.01)高于尾巨桉林,CO_2通量和CH_4通量无明显差异。(2)两种林型3种温室气体通量有着相似季节变化规律,地表CO_2通量均呈现雨季高旱季低的单峰规律;地表CH_4吸收通量表现为旱季高雨季低的单峰趋势;地表N_2O通量呈现雨季高旱季低且雨季内有两个峰值的排放规律。(3)地表CO_2、N_2O通量和土壤5 cm温度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3种温室气体地表通量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相关(P0.05)。(4)尾巨桉林和马占相思林温室气体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1.014 t/hm~2和28.782 t/hm~2,均以CO_2排放占绝对优势(98.46%—99.15%),CH_4和N_2O处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