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 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 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 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 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 中下层鱼类18种, 底层鱼类79种; 暖水性种类84种, 暖温性种类28种, 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 杂食性鱼类8种, 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 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 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 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 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 分别为3.26和3.29; 最低值均在2月, 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 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 为40.1%; 3月最高, 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其中3月最低, 为3.02; 1月最高, 为3.92; 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 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 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是临床上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产生的脾脏肿大占位效应和血细胞过度消耗及伴随骨髓移植等临床综合症状,严重影响了针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目前通过非手术治疗难以控制脾脏肿大,且无特异性药物有效遏制,极易造成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导致的出血现象,此时外科和介入治疗手段则为首选方式,一般包括脾脏切除、脾脏部分切除、介入治疗(目前以脾动脉栓塞为主)等,其中又以脾脏切除术疗效最直接和确切。然而脾切除对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使人们认识到保脾的重要性,但如何最大限度的保留脾组织和脾功能,至今争议仍然存在。因此,本文综述了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脾亢的诊断标准以及脾功能亢进的外科和介入治疗方法,为脾功能亢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丘阳  高露双  张雪  郭静  马志远 《生态学杂志》2014,25(7):1870-1878
本文以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杨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红松林)内红松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轮学与相对生长式相结合,获取红松种群净初级生产力(NPP)连年生长(1921—2006年)数据以及相对增长率的年际变化数据,建立红松种群NPP与年际和季节性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不同气候时期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内红松种群NPP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不同演替阶段红松种群NPP与气候因子响应关系存在差异.随着温度上升,次生杨桦林红松种群NPP与上年生长季和当年生长季低温由显著负相关关系转变为显著正相关关系;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由与当年春季最低温度的正相关关系转变为与上年和当年生长季温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因素对次生针阔混交林红松种群NPP影响的滞后效应增强;原始红松林红松种群NPP与温度的相关性减弱,与上年生长季降水量的正相关关系增强.研究区气候变化表现为低温和平均温度显著上升,而最高温度和降水没有明显变化.气候变化有利于提高演替初级阶段次生杨桦林和演替中级阶段次生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种群生产力,尤其是次生针阔混交林,而对演替顶极阶段红松种群NPP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清醒麻痹状态下的55只猫上,观察了电刺激尾核头部前区(Cd)对三叉神经尾端脊束核(cST)中了齿槽神经(AI)伤害性刺激所诱发的放电的影响。刺激 Cd 可以抑制大多数 cST 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抑制持续约100—500ms。抑制时程可为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和安定而延长,注射印防己毒素可使其缩短。马钱子素使抑制时程稍有延长。这些结果提示,Cd 对 cST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是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合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确定成为目前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化程度高、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过程的海洋区域.其次对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单元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保护优先区域评估3个方面.继而根据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基本思路,即在海洋生物地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物种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确定保护优先区域.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包括运用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单元区划、基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构建生物学指标以及信息网络数据库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估九龙江口水体重金属生态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SD)构建常见重金属元素对海洋生物的SSD曲线,结合九龙江口水体5、8、11月份21个站位重金属调查数据,计算了九龙江口7种重金属(As,Cd,Cr,Cu,Hg,Pb,Zn)不同暴露浓度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AF),并分析了在相应站位重金属复合污染生态风险(msPAF)。结果表明,7种重金属中As的生态风险最大(即PAF值最高);时间尺度上,5月份总的msPAF较其他月份稍高;空间尺度上,西溪至海门岛(1~7号站位)污染较严重,其中又以位于西溪和玉枕洲的2号和5号站位的msPAF为最。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将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如生产力下降、养分循环失衡等。因此,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BEF)研究一直是生态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逐步认识到生态系统并非仅仅提供单个生态系统功能, 而是能同时提供多个功能, 这一特性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多功能性”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EMF)。尽管有此认识, 但直到2007年, 研究者才开始定量描述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BEMF)的关系。目前, BEMF研究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争议, 如缺少公认的多功能性测度标准、生态系统不同功能之间的权衡问题等。本文概述了BEMF研究的发展历程、常用的量化方法、EMF的维持机制和不同研究视角下BEMF的关系。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本文还总结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特别强调了优化EMF测度方法和研究不同维度生物多样性与EMF间关系的重要性, 以期对未来的BEMF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multifunctionality, BEMF)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其中, 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的测度方法是研究该问题的技术关键。由于缺乏统一的认识, 目前存在多个多功能性的测度方法, 这使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关系的理解复杂化。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单功能法、功能-物种替代法、平均值法、单阈值法、多阈值法、直系同源基因法和多元模型法的原理及其特点, 并对其中较难理解的多阈值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希望能对理解EMF的测度方法有所帮助。本文按不同的EMF测度方法对已发表的有关文章进行了归类, 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选择EMF的测度方法。由于缺乏相对统一的、代表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功能的测度方法, 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难以相互比较, 严重限制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研究的发展; 所以, 研发新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EMF测度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红树林湿地相手蟹科动物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顺洋  陈光程  陈彬  叶勇  马志远 《生态学报》2014,34(19):5349-5359
相手蟹科物种是红树林湿地的主要底栖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大陆地区目前已记录的相手蟹科物种数量为12种,低于其它红树林地区(国内常用的采样方法会造成螃蟹物种数量和密度的低估),其中褶痕相手蟹(Sesarma plicata)、无齿相手蟹(S.deaani)和双齿相手蟹(S.bidens)等是常见种。红树植物叶片是相手蟹科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相手蟹科动物通过地表摄食和洞穴贮存的形为消耗了大量的红树植物凋落叶,使这些凋落叶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得以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在凋落叶的周转和物质归还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时也摄食红树植物的繁殖体并且对不同物种的繁殖体具有摄食偏好,这可能对一些红树物种的植被更新能力和红树植被群落结构产生影响。相手蟹科动物对不同物种和不同状态的红树叶片也存在摄食偏好,通常对腐烂的叶片摄食偏好较强;螃蟹的摄食偏好与叶片的营养成份、粗纤维和单宁含量以及C/N比等性质有关;但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下,螃蟹则会表现出随机性摄食。目前关于相手蟹科动物生态学作用的认识仍不充分,例如它们的种群大小和对凋落物的转化作用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1~2010年我国西北苹果主产区的气象数据与苹果褐斑病(Marssonina coronaria)病害发生流行数据,构建了平均气温(T)、相对湿度(Hm)、风速(Ws)及地表温度(St)影响下苹果褐斑病的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苹果褐斑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环境因素严重影响苹果褐斑病的发生和流行,苹果褐斑病预测模型为:f(T,Hm,Ws,St)=1.317T+0.002Hm+0.047Ws+0.001St-11.885[f(T,Hm,Ws,St)为病情指数].苹果褐斑病发生的T为14℃~15℃,Hm为45%,Ws为13m/s,St为10℃.大发生条件为T为20℃~23℃,Hm在70%~90%之间,Ws为0m/s~2m/s及St为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