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工酶全缺失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豆脂肪氧化酶(Lipoxygenase,Lox)是豆腥味因子。利用脂肪氧化酶双缺失的优质大豆新品系96P17(Lox-2.3)作母本,93704(Lox-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对杂种后代脂肪氧化酶3种同T酶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创造大豆脂肪氧化酶3种同工酶全缺失(Lox-1.2.3)的大豆优质新种质,为大豆品质育种及食品加工提供优异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进行QTL定位,可为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以回交导入系群体中黄13×中黄20的BC2F5的100个家系为材料,分析群体的SSR标记多态性,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测定群体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构建了一张涵盖大豆20个连锁群、总长为948.01 c M、平均遗传距离为8.78 c M、包含108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共检测到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 5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 9个,其中Satt445~Sat_303连续2年被检测到与脂肪含量相关,Satt445~Sat_303与Satt543~Satt574均被检测到与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相关,Sat_389~Satt590、Satt238~Satt388及Satt685~Sat_381均与脂肪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3.
韩粉霞  丁安林  孙君明 《遗传学报》2002,29(12):1105-1110
大豆新品种中黄16(原名中作96-95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利用缺失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高产、优质,抗花叶病毒病(SMV)的高代材料ti15176作母本,美国引进优良品种Century近等基因系,脂肪氧化酶缺失的优质材料Century-2.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未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技术及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IEF-PAGE)技术,对杂种代胰蛋白酶抑制剂(Ti)、脂肪氧化酶(Lox)进行缺失检测及多年辅助选择育成,该品种于1999-2000年参加北京市夏播大豆区域试验,2001年参加北京市夏播大豆生产试验,2002年4月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出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蛋脂双高、蛋白质含量高且蛋白质品质优异--缺失Ti和Lox2.3),抗花叶病毒病,综合性状优异,是国内第一个缺失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且缺失脂肪氧化酶2.3的三缺(Lox2.3,ti)优质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大豆脂肪氧化酶及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种质的创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是大豆蛋白中2种重要的抗营养因子。以黄淮海主栽品种鲁豆4号、中品661、豫豆8号、91D15、潍8640作母本,美国引进缺失Kunitz胰蛋白酶抑制剂品种P.I.L83-4387和优良品种Century缺失脂肪氧化酶的近等位基因系Century-2、Century-2.3和Century-1.3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及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基因的生化标记对杂种后代进行多年辅助选择,培育脂肪氧化酶缺失基因(lx1、lx2、lx3)、胰蛋白酶抑制剂缺失基因(ti)等优质多基因聚合的大豆新种质,为我国大豆品质育种、生产及加工利用提供优异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5.
代表性大豆种质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PLC检测方法,对100份不同来源的代表性大豆种质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显示大豆种质中主要含有6种异黄酮组分,分别为黄豆苷(D)、黄豆黄苷(GL)、染料木苷(G)、丙二酰基黄豆苷(MD)、丙二酰基黄豆黄苷(MGL)和丙二酰基染料木苷(MG),且异黄酮含量在不同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变异丰富;南方产区大豆品种的异黄酮总含量最高(2465.48ug/g),黄淮大豆产区次之(2308.48ug/g),北方大豆产区最低(1705.89ug/g);6 种主要异黄酮组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33.44%~52.03%。相关分析表明异黄酮总含量与各主要组分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 = -0.323**)。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高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平顶黑豆(4459.91 ug/g)和PI-567479(4073.95 ug/g),低异黄酮含量的大豆种质2份,分别为茶色豆(857.74 ug/g)和牡丰1号(922.82 ug/g),可以用于大豆异黄酮育种或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检测中国南方六个省份的249份大豆品种异黄酮主要组分含量.结果显示大豆籽粒中可检测出6种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分别为大豆甙(Daidzin)、甲氧基黄豆甙原(Glycitin)、染料木甙(Genistin)、丙二酰基大豆甙(Malonyldaidzin)、丙二酰基黄豆甙原(Malonylglycitin)和丙二酰基染料木甙(Malonylgenistin).各组分中以丙二酰基(Malonyl)异黄酮组分含量最高(61.2%),且各组分间相关极显著.大豆品种间异黄酮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达49.6%.来自江苏省的品种海门红黄豆乙异黄酮含量最高(4932.3μg/g),品种宝应等西风含量最低(367.1μg/g).不同省份间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来自浙江省的大豆品种平均含量最高(2717.2μg/g),来自安徽省的平均含量最低(1181.8μg/g).异黄酮含量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r=0.319* * *),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132*),而与脂肪含量(r=-0.45* * *)和蛋白质含量(r=-0.136)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大豆微核心种质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是人类最重要的植物蛋白和油脂来源。提高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一直是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采用NIR检测方法,对77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析,探讨微核心种质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的遗传变异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为种质利用及品质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在品种间和生态区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变异丰富;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变异幅度为40.68%~50.03%和13.81%~21.51%,平均含量为45.95%和17.42%,变异系数为4.42%和7.96%;不同生态区品种蛋白质含量为南方品种>黄淮海品种>北方品种>国外品种,脂肪含量则相反。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25**),与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r=-0.205**,r=-0.156*),与底荚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240**)。主成分分析显示,4个主成分可解释82.25%信息,分别为产量构成因子、品质因子、株型因子和粒重因子。  相似文献   
8.
摘要 以60份具有早熟、矮秆、多荚、大粒、抗逆、抗病虫、高蛋白性状的优异种质为材料,在河北、河南与安徽进行多点农艺性状综合评价,评选出48份优异种质,其中34个品种达到一级优异种质标准.这些优异种质已结合鉴定繁种入国家中期库,以备科研与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9.
豇豆优异种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0份具有早熟、矮秆、多荚、大粒、抗逆、抗病虫、高蛋白性状的优异种质为材料,在河北、河南与安徽进行多点农艺性状综合评价,评选出48份优异种质,其中34个品种达到一级优异种质标准。这些优异种质已结合鉴定繁种入国家中期库,以备科研与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