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和微小小球藻(Chlorella minutissima)分别对紫外线-B(UV-B)的短时间和长时间处理的响应。在不同强度(0~2.0w·m~(-2))UV-B的短时间(6h)作用下,这两种藻的光化效率(F_V/F_M)均明显的降低,且降低的程度与UV-B强度呈正相关,极大螺旋藻较微小小球藻降低更显著;UV-B吸收物质的分泌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与UV-B的增强无明显关系。经相同强度(0.9或1.8w·m~(-2))的UV-B长时间(1~80d)作用后,F_V/F_M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极大螺旋藻的表现是先降后升,而微小小球藻则表现为逐渐下降;对于UV-B吸收物质的分泌和SOD酶活性,极大螺旋藻都表现为逐渐增强,而微小小球藻却表现为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奶牛农场氮素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模化、集约化奶牛农场载畜率很高,通常没有配备足够的土地消纳粪污和规范的粪污处理系统,以致氮素排放量超过单位面积土地的环境承载力.奶牛农场是农业源氮素主要排放源之一,国外学者很早就关注了奶牛农场氮素平衡问题.奶牛农场氮素流动和平衡是研究奶牛农场氮素循环和氮素管理的基础,也是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的依据;而氮素盈余和氮素利用率是评价奶牛农场氮素流动和平衡时使用最广泛的指标.本文基于农场尺度简述了氮素平衡的概念和农场内氮素流动,比较了氮素盈余和氮素利用率的使用范围,分析了影响氮素平衡的因素,综述了减少奶牛农场氮素排放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中国奶牛农场氮素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蛋白核小球藻光驯化的快速光曲线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快速光曲线研究了强光和弱光驯化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光合作用的影响。弱光驯化后的初始斜率α高于强光驯化后,而半饱和光强Ik明显低于强光驯化后,表明弱光驯化提高了蛋白核小球藻的捕光能力。强光驯化后最大光合速率Pm高于弱光驯化后,而光抑制参数β小于弱光驯化后,表明强光驯化提高了蛋白核小球藻的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调制荧光仪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韩志国  雷腊梅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5,24(3):246-249,253
介绍了利用便携式调制荧光仪PAM-2100在线监测叶绿素荧光的技术。该技术不影响植物的自然光合状态,司以在线监测Ft、F′m、Y、rETR、qP、qN或NPQ、PAR和叶温等指标。以凤眼莲为例进行了在线监测,每隔5min监测一次,共进行了225min的监测。结果表明叶绿索荧光参数的变化依赖于PAR的变化。Ft、rETR、qN和NPQ的变化与PAR的变化趋势一致,F′m、Y和qP的变化与PAR的变化相反。通过对风眼莲的在线监测,说明该技术是可靠的,具有简单、快速、灵敏等特点。随着新型调制荧光仪的出现,该技术可能在植物生态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束生刚毛藻脱水和复水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束生刚毛藻(Cladophora fascicularis)在脱水和复水过程中光合作用的变化。自然干燥状态下,束生刚毛藻迅速脱水,干燥2.5h后,脱水达90%。脱水1.5h内。光合作用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m分别下降了约10%和11%;此后Fv/Fm和Pm的下降速度明显加快,脱水2.5h后,已下降到初始值的一半。脱水后半饱和光强Ik逐渐下降;初始斜率α在脱水初始阶段有轻微上升,此后逐渐下降。复水后Fv/Fm、Pm、Ik和α均迅速恢复。这表明脱水可引起束生刚毛藻光合作用的降低,但光合器官并未受到不可逆损伤,因此复水后光合活性迅速恢复。这种复水后光合能力的快速恢复,有利于束生刚毛藻适应潮间带特殊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细胞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4月—2017年3月采集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对检测阳性的样本进行细胞分离培养,以分离得到的阳性样本为病例组,阴性样本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病毒分离阳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298份PCR核酸检测阳性样本中,分离阳性率为22.80%(296/1 298)。其中,季节性H3N2占13.79%(179/1 298),甲型流感病毒H1N1占1.54%(20/1 298),乙型流感病毒(Victoria)占7.24%(94/1 298),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占0.23%(3/1 298)。样本来源、发病采样时间间隔、原始样本PCR核酸检测结果、不同采样机构和采样至收样时间间隔对病毒分离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收样至接种时间间隔以及提高医疗机构的采样水平是提高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V.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角毛藻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调制荧光技术研究了角毛藻(Chaetocerossp.)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用1000μmolm-2s-1的强光处理12h内,角毛藻的快速光曲线和荧光参数呈动态变化。处理30min内,最大光合速率P(m即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光系统Ⅱ的最大量子产量Fv/Fm均逐渐下降至最低值,表明角毛藻受到了光抑制;初始斜率α的降低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的升高,表明角毛藻可以通过降低捕光色素对光能的吸收和增加热耗散来保护光合器官免受过度损伤。此后,α开始增加,但始终不能恢复到初始值,说明角毛藻逐渐适应了强光照状态,捕光能力逐渐增加;Pm逐渐恢复并超过初始值,最终(8h后)达初始值的2倍,表明经过光系统Ⅱ的电子传递明显加快;而Fv/Fm只能恢复到初始值的一半左右,说明强光下光系统Ⅱ的光能转换效率明显降低;NPQ达最大值(1h)后逐渐下降至低于初始值,表明热耗散在光保护中不再起主要作用。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出现光化光关闭后的短期荧光上升现象,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说明围绕光系统Ⅰ的环式电子传递速度逐渐加快,可能在光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 (V. 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刺山柑叶子部位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刺山柑叶子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成分分析.结果:检出50个色谱峰,鉴定出34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4.93%.结论:新疆刺山柑叶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硫化物,占总挥发油的80.72%;酮类(9.19%)为次要化学成分;醛类2.36%;萜烯类2.26%;烃0.32%;醇1.09%.这些数据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刺山柑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