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海涂围滩养鱼生态系统中藻类种群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滩涂养鱼生态系统中藻类的种群结构等,结果表明共有7门127种,年平均143.92×106个/L、平均生物量105.60mg/L;藻类种群结构、数量、生物量等存在动态变化;结构上以蓝、绿、硅藻门为主,裸、隐、黄、甲藻门为次要门类,绿藻门的种数最多并且占绝对优势;春季绿、硅藻门的数量和生物量大于蓝藻门,夏季蓝藻门藻数远多于其他藻类,秋季蓝、绿、硅藻门生物量接近;藻类组成与异龙湖接近、生物量较其小,但远超过洞庭湖区高产塘的生物量上限。  相似文献   
2.
优化滩涂养殖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在滩涂鱼塘和虾池中接种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的方法,探讨了调控滩涂养殖水体生态结构的浮游生物种群、数量、生物量及化学环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虾池和鱼塘中接种小球藻后,小球藻数量均大幅度增加,变为优势种群,分别是其对照的16.92倍、4.76倍;浮游动物生物量为4.32mg·L^-1和2.84mg·L^-1,分别比对照增加19.3%、2.5%,同样,光合细菌、酵母菌及硝化细菌显著地改变了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的组成、数量、比例及生物量等,“酵母菌+硝化细菌”的处理,使水体氨态氮浓度下降最明显,为对照的44%,虾池生化耗氧和化学耗氧,为对照的56.5%和38.4%,增加了水体溶解氧和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养殖模式下初级生产力特征、能量利用率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滩涂养殖水体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存在垂直分布、日变化和季节的动态变化,这种变化与太阳辐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滩涂养殖水体净初级生产量平均值为(7.58±2.52) gO2/(m2 · d),只占毛产量的55.41%,太阳能转化为鲢、鳙鱼产量的生态效率为0.020%~0.029%,这些指标低于我国高产养殖塘,鱼塘生态系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浮游植物生物量、透明度、N/P值、Mg2+浓度等因素显著影响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和到达水体表面的太阳辐射强度是初级生产力的最主要因子,其回归方程为:Pg =0.0785Cha+0.0577 Iλ0+1.346;n=22, FCha>F Iλ0>F0.1,而盐度、Na+、Cl-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富营养化湖泊规模化种养的水葫芦与浮游藻类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Solms)是被公认为去除富营养化水体氮、磷效果较好的水生漂浮植物[1—3],也是目前生态修复工程中应用较广的水生漂浮植物[4]。随着《太湖流域控制性种养水葫芦技术规范》的出台,水葫芦安全控养模式在太湖流域的应用相对较为成熟。目前,研究者们对于水葫芦应用的顾虑由最初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滩涂富营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生态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种植芦苇和菖蒲,放养鲢,接种有益微生物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等。不同处理藻的种类有差异,对照和放养鲢水体无隐藻门和黄藻门,其他两处理都有7门。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接种有益微生物都可以使水体藻类多样化,减少蓝藻生物量比例。放养鲢水体藻类种数减少,提高了蓝藻生物量的比例,优势种群变为铜绿微囊藻、针状蓝纤维藻、线形棒条藻等。对照和放养鲢处理水体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其生物量比例较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水体浮游动物数量最多、生物量最大,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接种有益微生物大幅度地降低生态系统中总氮、氨态氮、总磷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7.1%、42.7%、57.9%;同时可以降低COD值,提高溶氧水平和透明度。总之,种植芦苇、唐菖蒲等水生植物或接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水体微生态机构和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