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探讨鹟亚科部分属和种的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16种鸟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176 bp进行测定,并以荒漠伯劳和发冠卷尾作为外群构建Bayes、ML、MP 3棵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方尾鹟属(Culicicapa)3属与鹟亚科其他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扇尾鹟属与方尾鹟属亲缘关系较近;鹟属(Muscicapa)为单系发生,本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它与仙鹟属、姬鹟属的进化关系;铜蓝鹟(Muscicapa thalassina)从鹟属中移出,归入仙鹟属。上述结论解决了鹟亚科部分属间的进化关系,为鹟亚科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2.
3.
辛基酚胁迫对雄性泥鳅抗氧化酶及卵黄蛋白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辛基酚(OP)对雄性泥鳅抗氧化酶活性及血清卵黄蛋白原(VTG)含量的影响,将雄性泥鳅分别暴露于4种不同质量浓度OP(0.12、0.19、0.32、0.52 mg/L)中持续7、14、21 d和28 d,采用试剂盒检测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氢酶(CAT)的含量,采用碱不稳定性蛋白结合磷法检测血清VTG的含量。结果表明,0.12 mg/L OP胁迫14 d,肝脏SOD和CAT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SOD和CAT含量降低极其显著,在0.52 mg/L OP胁迫28 d时降到最低水平;泥鳅在0.12 mg/L OP中暴露7 d时,血清VTG含量就有极其显著升高,且随着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的延长,VTG含量呈升高趋势。提示OP胁迫对SOD和CAT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随胁迫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抑制加剧,造成氧化损伤;OP胁迫可诱导VTG合成,并随暴露剂量增大和时间延长而诱导增强,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效应,这可能与其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c-fos和c-myc在北方山溪鲵精子发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f-os和c-myc蛋白在北方山溪鲵(Batrachuperus tibetanus)精子发生中的表达定位。结果显示,在精原细胞缓慢增殖期,8、9月,FOS阳性反应物出现在精原细胞的胞质及核膜外,10、11月,FOS在少量精原细胞的胞核中表达。在精原细胞快速增殖期,即翌年4月,FOS定位在精原细胞的胞质中;5月,FOS在大量的胞核中强阳性表达;6月,FOS定位于部分精母细胞核质和核膜下;7月,FOS在一些精子细胞的核质和核膜下表达。MYC在8、9月的部分精原细胞胞质中表达较弱,在101、1月阳性反应出现在个别精原细胞的核质中。翌年4月,MYC在精原细胞核周围的胞质中表达;5月在大量的精原细胞核膜下有强表达;6月,MYC在一些精母细胞核膜下表达;7月,MYC在部分精子细胞的核膜下弱表达。结果表明,北方山溪鲵的原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大强度在生精细胞发育中呈阶段性,表达的强度和细胞数量与细胞增殖的速度相一致。FOS和MYC在精原细胞内从胞质向胞核的转移与细胞快速增殖的时期相吻合。说明cf-os和c-myc对精原细胞有丝分裂有促进作用,并参与精母细胞成熟分裂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毒性试验法与微核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浓度双酚A(bisphenol A,BPA)(1.90mg·L-1、2.30mg·L-1、2.70mg·L-1和3.00mg·L-1)在不同暴露时间(3d,6d,9d和12d)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外周血红细胞微核与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处理组出现了较多微核及双核、无核、核质外突与内凹、核位异常、核内空泡化、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状、无丝分裂、核不均等缢缩等核异常现象;较低浓度(1.90mg·L-1、2.3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较高浓度(2.70mg·L-1、3.0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双酚A对泥鳅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后毒性效应被抑制。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31种鸟类的cytb基因序列992bp进行系统发生分析。以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和发冠卷尾(Dicrurus hottentottus)为外群,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BI)、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MP)分别构建鹟亚科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与方尾鹟属(Culicicapa)可从鹟亚科中移出,其中寿带属归入王鹟科(Monarchidae),扇尾鹟属与方尾属归入扇尾鹟科(Rhipiduridae);鹟属(Muscicapa)、仙鹟属(Niltava)为单系发生,并聚为姐妹群,亲缘关系较近;姬鹟属(Ficedula)并非单系发生,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在3种系统发生树中的位置差别较大,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其分类地位;铜蓝(Muscicapa thalassina)与白腹蓝(Cyanoptila cyanomelana)亲缘关系较近,前者应从属中移出,后者应从姬属移出,共同归入仙属或列为仙属的姐妹属。上述结论解决了亚科部分有争议属、种间的进化关系,为亚科分类系统提供了DNA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扩增、测序的方法,对鹟亚科(Muscicapinae)6属16种鸟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1176bp进行测定,并以荒漠伯劳和发冠卷尾作为外群构建Bayes、ML、MP3棵系统发育树。结果支持:寿带属(Terpsiphone)、扇尾鹟属(Rhipidura)、方尾鹟属(Culicicapa)3属与鹟亚科其他鸟类亲缘关系较远,扇尾鹟属与方尾鹟属亲缘关系较近;鹟属(Muscicapa)为单系发生,本研究结果未能确定它与仙鹟属、姬鹟属的进化关系;铜蓝鹟(Muscicapa thalassina)从鹟属中移出,归入仙鹟属。上述结论解决了鹟亚科部分属间的进化关系,为鹟亚科分类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分子水平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