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通过在赣州开展为期2年的系统调查,明确了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种类和发生动态。经鉴定,为害赣南脐橙的粉虱为柑橘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2013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卵、若虫、伪蛹、成虫数量平均密度分别为(7.61,6.67,5.45,47.43)头/叶(板),(3.84,2.84,1.82,31.80)头/叶(板);2014年柑橘粉虱,黑刺粉虱分别为(8.29,6.92,5.18,27.16)头/叶(板),(7.89,6.18,4.35,24.06)头/叶(板)。2013-2014年,两种粉虱发生数量较大,全年有多个发生高峰。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是赣南脐橙上的重要害虫,需加强防治工作,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2.
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控制潜能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稻螟赤眼蜂种群增长力与水稻螟虫种群增长力之间的关系和评价稻螟赤眼蜂的控害能力,通过生命表方法,组建了二化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稻上的实
验种群生命表,以及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生殖力表,测定了稻螟赤眼蜂对两种螟虫卵的寄生能力.结果表明:二化螟和台湾稻螟的世代历期(T)分别为56.40 d和47.80 d,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0489和0.072.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卵和台湾稻螟卵上的平均T分别为9.75 d和9.78 d,rm分别为0.3161和0.3154.通过比较分析稻螟赤眼蜂与两种螟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可知稻螟赤眼蜂能够有效控制两种水稻螟虫,赤眼蜂种群增长力相对于螟虫种群是超前而不是跟随关系.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洪凡  岑冠军  黄寿山 《生态学报》2010,30(23):6669-6673
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的响应关系到生物防治效果问题,以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为例,研究了两种赤眼蜂分别在10、15、20、25、30、35、37℃梯度恒温下的相应世代发育历期,并运用直线回归模型与王-兰-丁模型两种拟合法,对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两种赤眼蜂的世代发育历期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梯度温度10-37℃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在10℃至30℃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迅速缩短。在30℃到37℃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变化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时期。在试验温度为30、35、37℃,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分别为7.75、7.45、7.95d和8.05、7.50、7.90d,差异不显著。通过直线回归法,可得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5.23℃和5.24℃,有效积温分别为212.77d·℃和217.39d·℃;利用王氏模型法,得到两种赤眼蜂的发育最低温、发育最适温和发育最高温分别为7.96、18.91、38.99℃和6.97、18.87、38.99℃。稻螟赤眼蜂与玉米螟赤眼蜂在10-37℃的试验温度范围内,发育速率随温度升高而相应增大。在10-30℃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速率迅速增长;在30-35℃范围内,两种赤眼蜂的发育速率进入一个相对平稳时期,超过临界高温TH后,随温度升高发育速率最终降为0。讨论了赤眼蜂发育速率对梯度恒温响应研究中应注意的梯度恒温设计和数学模型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抗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水稻品种资源,明确其抗虫机理,是农业防治的基础。【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为害和大田自然受害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不同的水稻品种抗性;同时通过目测不同水稻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在网罩内供试品种上接入成虫后2 d的产卵量、幼虫孵化后2 d观察稻株内二化螟的存活率,探讨抗虫品种的抗虫机理。【结果】从344个水稻品种资源和当家品种中筛选出"碑田倒"和"银间杂糯"2个抗虫品种,以及"农飞"和"三香糯"等65个中抗品种,进一步对鉴定出的2个抗虫品种和65个中抗品种进行大田验证,发现符合率达88.06%;其中,抗虫品种"碑田倒"和"银间杂糯"稻株叶舌、叶耳紧贴,叶鞘紧包,脉间距较窄,其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幼虫存活率显著少于感虫品种"香稻"、"赣南早"、"三粒寸"、"赣优晚"及中抗品种"赛湖早"、"TKM6"。【结论】在籼稻、粳稻和糯稻中均可筛选出抗虫和中抗品种。其中,糯稻中的抗虫品种和中抗品种较多,占糯稻品种的33.3%;粳稻品种次之,中抗品种占20%,籼稻品种较少,为18.83%。其抗虫机理主要是稻株外部形态特征不利于二化螟蚁螟侵入、成虫产卵量少和幼虫生长发育不良、存活率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