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述采自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和郁江鳅属Cobitis 1新种,南方鳅Cobitis australis sp.nov..通过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与已知鳅属和益秀朝鲜鳅属Iksookimia 物种进行遗传距离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形态分析,确认其为1新种.南方鳅与本属其它种类的区别主要为:噶氏斑纹分界不明显(Gambetta's pigmentation pattern),斑纹具两性异形.雄性背部斑纹不规则,约17 ~ 20个,背鳍后斑纹融合为马鞍形;雌性背部斑纹约13个,背鳍前斑纹在体侧延伸为三角形.体侧中线11 ~13个不规则的“V”形或倒三角形斑纹,雄性头后4~5个小斑纹,雌性1~2个小斑纹.背部和体侧中线之间为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斑纹,雄性多于20个,该处斑纹与背部和体侧中线斑纹有融合;雌性少于20个,无融合.背鳍和尾鳍各具有4~5列点状条纹;雄性胸鳍第1根分枝鳍条基部的骨质突起(lamina circularis)指状,第1根分支鳍条延长,胸鳍似旗状;体鳞较大,延长,卵圆形,鳞焦略大,基位;颏叶不发达,末端钝圆;须短,其长等于或略小于眼径.新种体色斑纹与益秀朝鲜鳅属种类相似,新种与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koreensis(Kim,1975)和斑纹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pumila(Kim et Lee,1987)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背鳍和尾鳍各具4~5条斑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不相连,体侧中线11 ~13个宽而短的倒三角形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3~4列条纹,体侧中线下13~ 14个窄而长的倒三角形斑纹;斑纹益秀朝鲜鳅背鳍和尾鳍各具有2~3列条纹,背部斑纹和体侧中线斑纹相连,两列斑纹之间斑块少于10个,体侧中线9 ~10个宽而长的条状或倒三角形斑纹.新种与盈德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yongdokensis Kim et Park,1997、休氏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hugowolfeldi Nalbant,1993和长身益秀朝鲜鳅Iksookimia longicorpus(Kim,Choi and Nalbant,1976)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骨质突起指状,后者骨质突起圆盘状.  相似文献   
2.
研究于2019—2021年在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使用刺网和地笼等组合渔具开展了鱼类实地调查, 分析了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群落功能多样性, 并结合已发表的文献资料, 探讨了西藏湿地外来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结果表明, 共采集到外来鱼类10种, 隶属于4目5科, 包括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丁鱥(Tinca tinca)、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鲇(Silurus asotus)、小黄?(Micropercops swinhonis)和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外来鱼类的个体数和重量分别占本地种和外来种总渔获物的94.86%和70.71%, 其中主要组成为鲫和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表明鲫、麦穗鱼、大鳞副泥鳅和鲤4种为拉鲁湿地外来鱼类优势物种, 鲫、麦穗鱼和小黄?3种为茶巴朗湿地的优势物种。在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鱼类种类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中外来鱼类均已占据优势地位, 且外来鱼类的群落功能多样性(FD)亦高于土著鱼类。结合历史数据, 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已记录外来鱼类12种, 其中具高度入侵风险物种达6种, 外来鱼类物种数从2000年左右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10种, 且丁鱥和中华青鳉分别在西藏自然水体中和茶巴朗湿地中首次被发现。此外, 两个湿地12种外来鱼类均为拉萨市场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及携带鱼类, 是由于放生而进入湿地自然水体中, 且鲫、大鳞副泥鳅和麦穗鱼等均已建立自然种群。因此, 加强对放生的科学管理及开展外来鱼类的长期监测, 是防范外来鱼类入侵及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副沙鳅属的多变量形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采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副沙鳅属Parabotia的外部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在27个测量性状的第1、第2主成分散布图上显示,副沙鳅属的外部形态存在着3个具有明显差异的种组:即点面副沙鳅,双斑副沙鳅、武昌副沙鳅和花斑副沙鳅,漓江副沙鳅和小副沙鳅3个种组.主成分负荷值还进一步表明,6种副沙鳅属外部度量性状的差异有多元化的倾向.结合定性特征的观察确定了副沙鳅属6个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到少几个轮纹,并不适用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色林错裸鲤的年龄鉴定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色体错裸鲤(Gymnocypris selincuoensis) 的年龄、年龄形成时间以及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对年龄解释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取样的258尾标本中,臀鳞鉴定的年龄在1-21龄之间,背鳍条磨片为1-20龄,耳石磨片为1-29龄。背鳍条和耳石磨片对年龄的判别能力分别为98.41%和94.44%,而臀鳞只有62.30%。在这三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以耳石磨片上的年轮计数最高;尤其是15龄以上的个体,耳石磨片年龄计数与臀鳞及背鳍条磨片计数相差可达5-8龄。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每年的4-6月。  相似文献   
6.
大头鲤(Cyprinus pellegrini)是一种云南高原湖泊特有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鱼类。土著种大头鲤与外来种鲤(C.carpio)的渐渗杂交在星云湖野生种群中已经广泛发生。本研究结合形态和微卫星及线粒体DNA分析检测了螺蛳铺大头鲤原种种群的遗传现状。结果显示,螺蛳铺大头鲤样本所有个体在形态上位于大头鲤与鲤的参照样本之间;在微卫星因子对应分析中也显示,其位于大头鲤与鲤的参照样本之间,但与大头鲤参照样本较为相似;在线粒体DNA分析中显示,都具有鲤的单倍型。中间性形态特征以及核基因组成与线粒体基因组成的不一致现象,表明螺蛳铺大头鲤样本均为杂种个体。因此,螺蛳铺大头鲤原种种群可能是一个杂种种群,有必要重新建立大头鲤人工繁殖计划。  相似文献   
7.
用RAPD技术对特化等级裂腹鱼类新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确定特化等级裂腹鱼类的遗传分化关系,对7种22个裂腹鱿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从所使用的40个随机引物中,选择了37个扩增带谱清晰的引物进行分析。根据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特化等级裂腹鱼类划分为3个属级分类单元较为合适,这与采用形态学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在22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的跗距离指数达到了90.38%,此外,还有较多的跗距离指数也在60% ̄90  相似文献   
8.
9.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澜沧江水系的鲤科(鱼丹)亚科鱼类一新属新种。新属裸(鱼丹)属Gymnodanio gen.nov.在侧线、臀鳍条数目等特征上近似于低线(?)属Barilius,但以其除侧线鳞外体裸露无鳞,具不完全之腹棱等而与其及(鱼丹)亚科现有各属相区别。新种命名为条纹裸(鱼丹)G.strigatus sp.nov.。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记述采自云南的鲤科鱼类一新种。Sauvage(1878)以上下唇具乳突等特征建立了方口鲃属Cosmochilus,迄今共3个种。新种命名为南腊方口鲃C.nanlaensis sp.nov.以乳突不发达、呈绒毛状;第一鳃弓鳃耙稀疏;上颌须呈退化状,口角须亦不发达;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短;侧线鳞数目偏少等特征易与本属其他种类相区别。文末附本属鱼类之检索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