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我们通过初次虫源调查、发生规律和迁飞习性观察、年最早发生世代的饲养等,初步整理出以褐稻虱迁入主峰的迟早、迁入虫量的多少为主要依据,预测中稻上第二代发生趋势的方法以及用当地第一代若虫稳定期(我市为6月25日前后)田间加权平均虫量,预测中稻上第二代田间平均虫量的方法。 一、有关中稻褐稻虱发生的几个问题 1.褐稻虱虫源的调查与分析 1971年冬季直至1975年春季分别在全市12个区剥查了稻飞虱产卵较多的双穗雀稗、千金子、狗牙根、李氏禾、水蜈蚣等十多种禾本科  相似文献   
2.
影响褐飞虱猖獗和为害的因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是1977—1983年关于褐飞虱(Niloparvata Lugens St?l)迁飞和猖獗因素研究和观察的结果。褐飞虱在我省田间不能安全越冬,早稻上最初虫源系由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依次长距离迁飞而来。连作晚稻一般受害不重,虫口高峰即为害盛期是在晚稻抽穗以后。造成在晚稻上猖獗的虫源固有本地的和陆续由南方迁入的,但主要系在晚稻移栽以后的8月中旬,由西南一季中稻区长距离迁入的。至于晚稻后期的受害程度,在这7年的虫口条件下,主要受后期尤其9月高温的影响。褐飞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南方性害虫,即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在25°—30℃适温条件下,2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代,加之产卵量多,所以在晚稻上短时期内即能猖獗成灾。构成我省晚稻虫口基数的主要虫源,系夏季以后8月中旬迁入的虫口,决定晚稻受害程度的主要系9月份高温。但是造成褐飞虱猖獗的根本原因是感虫品种的推广和有利于虫口上升的耕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正>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是我市早、中稻上的主要害虫,1975—83年我们对此虫进行了研究,整理出以当地一代若虫稳定期田间加权平均虫量为基数预测下一代(主害代)发生趋势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主害代”候最高虫量出现期 据几年来的观察,我市于每年5月下旬初见长翅型成虫,约经30天左右,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繁殖一代,并出现第一代若虫羽化盛  相似文献   
4.
<正> 为了探索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起飞迁出的习性,1979年我们在衢县梧村公社田间自然条件下和室外用笼罩法,在双季早稻、单季中稻的黄熟期以及单季中稻灌浆期,分别对褐稻虱长翅型成虫迁飞习性有关的几个方面作了一些调查、观察。现将观察情况整理如下。 一、起飞概况 据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下旬共18天,分期观察长翅型褐稻虱2,038头,起飞前,一般先从稻株基部逐渐向上爬行,直至稻株的中、上部,大部分停留20—60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