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蓑藓(Macromitrium cavaleriei Card.&Thér.)的形态变异强烈,为了解形态变异是否具有遗传学背景,本研究以采自浙南凤阳山、浙中金华北山、浙西北的天目山和江西庐山4个种群的中华蓑藓为材料,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探讨了中华蓑藓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15条有效引物,利用它们共获得18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占79·69%,中华蓑藓各种群间的Dice遗传距离为0·0732~0·1514。POPGENE32软件分析得到种的Nei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78,Shannon指数(I)为0·5126,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670;基因流(Nm)为2·4947;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4055,占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79·11%,反映出研究区域内的中华蓑藓遗传变异大多数存在于种群内,中华蓑藓形态变异并没有多少遗传背景,很可能是生态环境因素引起的可塑性变异。聚类分析表明,中华蓑藓种群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遗传多样性水平与物种特性和所处不同群落有关。虽然4个种群内的形态变异丰富,但是属于同一物种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对来自浙江、福建境内石杉科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柳叶马尾杉(Phlegmariurus cryptomerianus)10个不同地理居群的石杉总碱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基于紫外光谱,对它们的表型分化进行了除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①石杉科这两种植物叶片的石杉总碱含量普遍高于茎中的含量;②来自浙江磐安的蛇足石杉居群的叶、茎石杉总碱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居群。可以选择该居群作为栽培蛇足石杉的种源;③DCA排序发现,产自磐安的蛇足石杉样品,特别是叶的提取液,其紫外光谱明显不同于其它样品.表明紫外光谱法能够用于鉴别石杉总碱含量较高的蛇足石杉药材。  相似文献   
3.
南方4种草本植物对铝胁迫生理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的植物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不同, 因而对铝毒的耐性也不相同。设置5种铝浓度,进行砂培法处理,研究了4种我国南方红壤广泛分布的草本植物——牵牛(Pharbitis nil)、望江南(Cassia occidentlis)、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和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的种子萌发、光合色素、脯氨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质膜透性(MP)、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以及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铝对4种植物的生理特性都有明显的影响。4种植物的种子在10 000 mg·L-1 Al3+处理条件下都不能萌发。2 000 mg·L-1 Al3+处理都不利于4种植物的生长,与对照相比,2 000 mg·L-1 Al3+处理时4种草本植物叶绿素和叶绿素总含量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和MP显著增加(p<0.05);脯氨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POD和CAT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铝(80和400 mg·L-1)处理时,牵牛和合萌与对照相比,MP和MDA含量降低,POD和CAT活性升高;望江南的反应与牵牛和合萌的反应相反;光头稗在80 mg·L-1 Al3+处理时,与牵牛和合萌的变化一致,在400 mg·L-1 Al3+处理时,则相反。植物在中低铝处理条件下,通过维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和脯氨酸、叶绿素含量,较低的MP和MDA含量来增加其对铝的耐性。  相似文献   
4.
金华市郊10种杂草的热值和灰分含量及其适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金华市郊,选择了婆婆纳(Veronica didyma)、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车前(Plantago asiatica)、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商陆(Phytolacca acinosa)、鹅观草(Roegneriakamoji)、早熟禾(Poa annua)、北美独行菜(Lepidium virginicum)、窃衣(Torilis japonica)等10种常见杂草,测定了生殖生长时期这些杂草不同器官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0种杂草花穗、叶、茎和根的干重热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5.942、14.293、13.344和13.463 kJ/g,去灰分热值平均为16.983、16.219、14.480和15.233 kJ/g,整体上表现出花穗>叶>根>茎的趋势;10种杂苹的花穗、叶、茎和根中的平均灰分含量为6.127%、11.899%、8.071%、11.383%,叶片和根中的灰分含量较高,花穗与茎中的较低.对于北美车前来讲,随着生长时间的推移,北美车前的营养器官热值下降,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北美车前的繁殖器官干重热值上升.采取低热值策略可能是杂草适应严酷环境的选择方式,具有进化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入侵杂草一年蓬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用入侵杂草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几种经济作物种子进行萌发培养实验,分别测定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根长以及苗高来研究一年蓬是否存在他感作用.结果表明:(1)一年蓬的化感作用是存在的;(2)一年蓬水浸提液在高浓度下对作物种子萌发、根长和苗高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低浓度下则对长梗白菜、番茄的苗高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六种外来杂草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郭水良  毛郁薷  强胜 《广西植物》2002,22(6):557-562-562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 ,比较了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canadensis)、小飞蓬 (Conyzacanadensis)、野塘蒿 (Conyzabonarinsis)、钻形紫菀 (Astersublatus)、一年蓬 (Erigeronannuus)和马缨丹 (Lan tanacamara)等 6种外来杂草在 3 8、2 5、5°C处理 60h后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差异 ,分析了酶谱差异与对温度适应的关系。结果表明 ,温度变化对一年蓬、小飞蓬、钻形紫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相对较小 ,野塘蒿通过增加酶带、调整同工酶的组成来适应温度的变化 ,反映出这 4种杂草对温度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加拿大一枝黄花表现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 ,对低温适应性较强 ,马缨丹对温度变化表现出相反的适应特点。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长叶榧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金则新  郭水良  管铭  王兴龙 《生态学报》2014,34(22):6460-6470
利用Li-6400 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对林窗、林缘、林下3种生境中的长叶榧(Torreya ackii)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里的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测定,探讨3种生境中长叶榧光合能力的季节变化及其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分析其濒危机制,为长叶榧的迁地保护和种群的繁衍复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在夏季呈"双峰"曲线,其它3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林下的Pn日变化在4个季节均呈"单峰"曲线。(2)3种生境中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羧化速率(Vcmax)、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均为夏季最高,使得夏季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夏季林窗、林缘的长叶榧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也较高,使得夏季林窗生境的长叶榧日均Pn明显低于于秋季,林缘的日均Pn与秋季差异不显著。(3)4个季节的日均Pn、Pnmax、LSP、Vcmax、Jma、TPU均为林窗最高,林窗与林下差异显著,表明长叶榧具有阳性植物的特点,适宜生长在光照较强的林窗生境。(4)在生长旺盛的夏、秋季,长叶榧的LSP比伴生物种低,LCP比伴生物种高,对光适应的生态幅度较窄;与伴生物种相比,长叶榧的Pn较低,光合能力较弱,在激烈的种间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可能成为其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地表藓类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41个样地中的42种主要地表藓类分布与6种重要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应用双向指标种分析法(TWINSPAN)发现调查的41个样地可分成4个样地组,42种地面藓 类可分成4种藓类群,应用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的研究结果表明,海拨高度、土壤含砂量、土壤酸度、林冠层郁闭度、土壤含水量是5个影响42种地表藓类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在DCCA排序图上,显示出藓类群与样地类型良好的对应性,藓类群1-4分别在落叶松(Larix olgensis)沼泽地、高山苔原、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松(Betula ernanni)林和岳松-落叶松林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导了辽宁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计28科31属129种,其中东北地区新记录3种,辽宁省新记录1种,就其在保护区的分布特征、区系成分和地理分布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郭水良  黄华 《植物研究》2003,23(4):464-471
采用连续样方法,分别调查了浙江师大校园内不同定居阶段和生境特点的北美车前(Plantago virginica)种群密度和盖度,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北美车前种群分布的偏离系数,并进行了种群的格局规模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1)北美车前呈明显的集群分布;(2)多数样点中的北美车前种群存在一个直径在30—50cm的斑块(包括间隙);(3)随着北美车前种群定居时间延长,种群密度的增加,其斑块数目呈现出少→多→少的变化趋势,这一特点与其种子散布机制有关;(4)种群盖度与偏离系数呈现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负相关,表明随着定居后时间的延长,外观上北美车前种群的集群分布趋势变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